分享

老农与唐伯虎狭路相逢,巧出上联:一担重泥拦子路, 唐伯虎甘拜下风

 文史馆 2024-05-18 发布于辽宁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用简洁而生动的文字勾勒出精致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其雅俗共赏的特性,既能让文人墨客雅趣盎然,又能让市井小民津津乐道。

在明代时,博学多才的大才子唐伯虎在切磋对联时,就曾败在一个种田的老农手上。

在一个明媚的午后,唐伯虎独自一人在郊外的田间漫步,偶遇了一位肩挑泥土的老农。当时两人在一条狭窄的田埂上相遇,谁也没有让路的意思,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老汉皮肤粗糙黝黑,一看就是个种田的庄稼汉,但眼神中却透露着一丝精光,他展露出一丝笑意,对唐伯虎说:“公子,一看您就是个有才华的人,村里人曾给老汉出过一个上联,老汉没文化对不出来。今天难得遇上您这位大才子,若是公子能帮老汉对上,老汉就给您让路;若是您帮不上老汉,就给老汉行个方便,如何?”

唐伯虎也露出了笑容,对对子可是自己的强项,这老农今天算是问对人了,于是欣然答应。

老汉出了上联:“一担重泥拦子路。”唐伯虎听后不由得眉头微皱,这哪里是别人给老农出的难题,明明就是根据两人此时狭路相逢的场景出的一个上联。

而且这上联表面说的是挑着一担沉重的泥土拦住了公子的去路,实际上“重泥”是一语双关,谐音“仲尼”也就是孔子,而“子路”正是孔子的弟子,他因为冲动鲁莽经常被孔子教训。

其实是借着这个对联来敲打自己呢!因为孔子一直推崇的就是“仁”和“礼”,他借此教训唐伯虎看到长者身挑重担也不知道礼让,没有一颗仁德之心。

唐伯虎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一个能与之相对,又一语双关的下联,只能恭敬地给老农行礼,说了一声:“先生技高一筹,晚生自愧不如,给您让路”,于是唐伯虎俯身脱下鞋子,趟着田埂中的蓄水灰溜溜地走了。

唐伯虎一生恃才傲物,没想到今天却栽在了一个种田老农的手中,果然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但这个对联却一直让唐伯虎耿耿于怀,直到3年后,他出去游船河,归来时看到几个纤夫收工回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脸,唐伯虎突然来了灵感,对出了下联:“两岸夫子笑颜回”。

这个下联表面是说河岸两边的纤夫一个个展露笑脸收工回家,其实“夫子”指的是孔子,“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他身居陋巷,却安贫乐道,力行善事。唐伯虎是想借着颜回说自己虽然恃才傲物、放荡不羁,但也有着仗义疏财,乐善侠义的一面。

这副对联不仅是一次才华的较量,也是对人生的一次深刻探讨,纵然是才高八斗,也应该保持谦卑,尊重他人,有一颗仁慈之心。

更多对联故事点击下方链接观看:

乾隆出上联: 水牛下水,水淹水牛背,才子对出下联,乾隆:状元就你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