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能化掉身体各处瘀血!

 东山威夷 2024-05-18 发布于广西

一个清朝的武举人,他号称清朝怪医,三大怪医之一,叫王清任,他写了一本书叫《医林改错》。这本书通读好了,世间的疾病的治疗呢,你已经有七八成把握。

书里面的方子很灵验,据清光绪十年《玉田县志》载,有1人夜寝,须用物压在胸上始能成眠;另1人仰卧就寝,只要胸间稍盖被便不能交睫,王则用1张药方,治愈两症。

王清任对祖国医学中的气血理论作出了新的发挥,特别是在活血化瘀治则方面有独特的贡献。

他写了很多活血化瘀的方子,主要的有五个:血府逐瘀汤,身痛逐淤汤,膈下逐淤汤,少腹逐瘀汤,通窍活血汤。

今天,我们来详细聊一聊,这张血府逐瘀汤。

本方是清代王清任所创诸方中应用最广泛的一首,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证”。从所治疾病来看,有19种之多。这些病证虽各不相同,但只要有瘀血证据,就可用本方治疗。结合现代医学,这些病证基本属于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两方面疾病。现代常加减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之胸痛,慢性肝炎、肝脾肿大、溃疡病、神经官能症,以及脑震荡后遗症之头昏头痛、精神抑郁,属于瘀阻气滞者,均取得一定疗效。

本方主治胸中血瘀证。可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黯或两目黯黑,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其中,又以胸脯痛有定处,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为特异性方证。

很多患者说自己有血瘀,有没有什么症状呢?记住这些,嘴唇偏乌暗的,舌下静脉怒张的,曲张的,脸印堂发黑的,黑暗的。

脉象一摸下去呢,涩涩的,好像刀刮竹一样,流得很无力的,有瘀堵。局部呢,痛得像刀刮一样,这些都是淤血在体内的表现。

现在的人温饱不是问题,已经不缺营养了,反而越来越多的人营养过剩,有了病大都是气滞血瘀,包括风寒伤、熬夜伤、久坐伤、身体内的各种结节、三高等等,这些都是气滞血瘀。

药物组成如下:

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

血府逐瘀汤,在《医林改错》上,能治疗十九种病症,其实还不止。

仔细看这张方子,桃仁、红花、当归...是不是有些熟悉,对!这就是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加减衍化而来的一张方子。

也有人会说:“我不懂中药,桃红四物汤是什么,我也没听说过。”

没听说过就简单讲一下,桃红四物汤是一张调经的药方,也称“加味四物汤”,最早记载于《医宗金鉴》。该方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桃仁、红花组成,主要的功效就是养血活血。

大家可能清楚一个道理,要想活血化瘀必须要先养血,就像是疏通河道,如果说河里面的水很少、水流得也很慢,花费再大的力气疏通要不了多久还是会有淤泥。活血化瘀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先养血是很有必要的。

此方以桃红四物汤打底,养血活血的同时,加柴胡、枳壳、桔梗、牛膝、双升双降。

升的什么?降的什么?是气!正所谓,有了气,血流就有了动力,血才能活。

柴胡枳壳,一升一降;桔梗牛膝,一升一降,再用上甘草来调和,血流运行就没什么问题了,身体内的血瘀自然就散了。

关于这个方子,还有一首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血府逐瘀汤这几味药,可以治疗一切瘀血,瘀血只要一化掉,就会往下行,就没了,人就没有虚劳,身体自然就好了。

本方为理气活血化瘀名方,配伍很有特色,主要体现在:

①气血同治。活血化瘀配疏肝理气,以化瘀为主,理气为辅,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

②活中寓养。即活血理气之中寓养血益阴之品,药如当归、生地、甘草,使活血理气而无耗血伤阴之弊,祛瘀而又生新。

③升降同用。方中柴胡与牛膝、桔梗与枳壳的配伍,乃升降合用,调达气机之法,使气血升降和顺。

王清任认为隔膜的底处如池,池中存血,名曰“血府”。根据“血府”产生“血瘀”的理论,王氏创立了血府逐瘀之剂,故名“血府逐瘀汤”。

加减法:

若瘀在胸部,宜重用赤芍、川芎,佐以柴胡、青皮;

瘀在脘腹部,重用桃仁、红花,加乳香、没药、香附;

瘀在少腹者,加蒲黄、五灵脂、官桂、小茴香等;

瘀阻致肝肿胁痛者,加丹参、郁金、九香虫;

瘀积肝脾肿硬者,加二榜、莪术、制大黄或水蛭、贏虫等;

血瘀经闭、痛经者,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等以活血调经止痛。

本方为清代王清任所订,从组成药物分析,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其病机关键在于血瘀,兼见气滞,故治疗当以活血祛瘀为主,辅以疏肝理气。

王氏将瘀血所生的疾病,大致按入体的部位来分证,因此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证,立通窍活血汤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证,立膈下逐瘀汤治肚腹血瘀之证,立少腹逐瘀汤治少腹血瘀积块或妇女月经不调之证。以上各方和血逐瘀汤异中有同,可以说是血府逐瘀汤的姊妹方。

因方中活血祛瘀药物较多,故孕妇忌服。

拓展:原书本方主治病证多达19种之多: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脊闷、急躁、夜睡多梦、呃逆、饮水即呃、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千呕、晚发一-阵热。

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化,故临证时较难掌握。但只要牢牢把握血府血瘀的五个方面:①疼痛痛有定处;②情志的改变;③胸中异常感觉;④发热失眠;⑤血瘀之舌脉,则辨证施治有章可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