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市古村“查亩头”,这地名文化究竟蕴藏了什么?

 张明儿 2024-05-18 发布于浙江

新市“查亩头”古村,原为梅林乡一个村落。这个村位于新市古镇之西,靠近漾溪港与白米塘港延北相交处。该村与加元村南北相望,处于最北端,隔漾溪港便是南浔区的千金镇了。
一个村名,往往是一段历史的凝结,或有史传奇迹,或人物辉煌,或示意方位地段,或家族大姓命名,等。村名是一个村的文化表达,作为“查亩头”,其村名究竟蕴藏了多少历史文化内容呢?
想要探寻“查亩头”村名一个究竟,于是我走进了“查亩头”古村。
其实,“查亩头”村是位于新市西北角,算是一个角落村,可想而知它的偏僻与安静。这次我驱车从南面靠近韶村的蔡家坝村进入,沿原枫洋水泥厂方向一路往北,经过加元村之后就到了。车程还不算远,十多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直抵“查亩头”村了。

汽车随着道路纵深,农村的田野就越来越规模化,这里村落被大片拆迁,恢复了水乡平原一展稻田的壮景。据说,这“查亩头”村被确定为农业开发示范园区,所以农业氛围比其他村落更为浓厚,连片的农田一望无际,适合机械种植与收割,适合现代化农业的田间管理需要。这初夏季节的田陇上,麦子在风中快乐地挥舞穗子,向行人频频致意。嗯,是的,“查亩头”村要比想象中的农村更为古净。这里除了天空与土地以外,唯有极少的散落人烟,勾划出一片安静的僻壤村景。处处都有时光痕迹,只不过是化成了溪塘古树,低矮瓦屋,茂绿的一片野草罢了。穿过小径,就会找到一些农户园落,高高低低地散驻于桑田与河流之间。
当然,我会刻意去寻访一些长者,来帮助解惑释疑。村里的长者看见我,都有一种陌生的眼光,但我用亲切与热情的新市话与其攀谈,很快就消融了陌生的隔阂。他们告诉我,“查亩头”村名已经传了很久很久了,不知是什么意思,祖辈们都没有传下来什么含义,他们坚定地告诉我,“查亩头村”绝没有查姓家族在这里生活过。对此,他们也觉得很好奇,觉得这名字有点无厘头的样子。
有时,历史在民间处于一种迷失不可语的状态。

经过与长者对话,让我对寄予长者村名解惑的微弱火苗,基本被掐灭了。于是,我只能根据这里的地形开始勘察,根据历史古籍资料上描述的这里发生过的重大事件,来加以考察。或许通过实地勘察加历史文化追溯的这一方法,有可能帮助我们获得突破,以便找到一些蛛丝蚂迹也可,草蛇灰线也可,让我重新勾勒出对“查亩头”村名的源头印象。
对于“查亩头”的村落勘察,北面宽泓的漾溪港必定要去感受的,我看到那些成群结队的白鹭,展飞在大水与田野的上空,多么野气的人类宜居之地。“查亩头”村的西面,是一条称为“白米塘港”,这条水势雄浑的大河,暗涌起滔滔波浪,给人以悠古渺远之感。而东面也有类似“白米塘港”一般的河流,自漾溪港直通十二里塘港,让“查亩头”村落所在的陆地,形成A字型地块。“查亩头”村的百姓在这里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考察这里的文明历史,应该是一处很小的渔村,这里捕鱼与栖居都非常方便,但加元村应该比“查亩头”村落更为聚繁,特别是南面的韶村在南北朝时期的聚居人繁,会对加元村构成一定的影响。而“查亩头”村所处位置更北,更为偏僻,因而聚居较为清寂,生活便利环境以及社会交际活动环境,会稍逊一些。
根据历代方志资料显示,“查亩头”在两宋时期,属金鹅乡“嘉育里”,清代时,“嘉育里”划为永宁乡十都,乾隆时,“嘉育里”被划入“九区三庄”,当时“嘉育里”下有一个名为“槽姆头”村(即目前被称为“查亩头”)。民国初年,被划为“新市镇区”,之后,一直在新市镇范围内变动,后被列为梅林公社。1958年“查亩头”及嘉育村等划为“家园生产队”,1961年分别设置加元、蔡家坝、查亩头三个大队,1967年改名向阳,1979年复称“查亩头”村,有4个自然村:北村(曾名庙前,查亩头大队驻地,该村在查亩头片村以北,故名),三家村,桥东,南村。

从以上历史沿革村名变化情况来看,“查亩头”村名的提出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的事,在以前,“查亩头”被记载为“槽姆头”。笔者根据该村的发展史观察,这“槽姆头”来历较早,很有可能与当年东迁、乌程、直至后来北宋的“纳土归宋”时驻兵立镇有关。“槽姆头”很有可能是“漕运码头”的转音,在百姓民间口头流传中,“漕运码头”一词,最后演化为“槽姆头”,进而又演变成为“查亩头”。

据湖州和孚成校(和孚文史工作室)撰稿的《东迁县建制详考》一文研究发现,当年新市士林白彪村,最早为古东迁县六大镇之一:洞庭镇、平望镇、乌墩镇、巡莫镇、新市镇、白彪镇。这些镇也在两宋时期的首批立镇中,列入“湖郡二十四镇”之内。据传,在北宋第二次整顿为“十六镇”时,白彪镇这一军事据点被撤除而废止。

当年湖郡立镇的功能,主要是维持官方漕运、维护一方治安,随着国家对立镇的规格与功能的客观需求,逐步进行调整,到了嘉泰年间湖郡立镇仅为“六大镇”: 施渚、乌墩、新巿、四安、梅溪、和平。
纵上所述,当年白彪立镇,朝廷在目前的“查亩头”村建立漕运码头,是极有可能的。而“查亩头”村所处位置,北接漾溪港,左右均有两条通往运河的大河流,这为朝廷漕运提供最大的便利,而“白米塘港”之名也应该与当年漕运粮食隐隐有关,这些因素,为“查亩头”之名源于“漕运码头”,作了非常贴切的诠释。村落因码头而人聚增繁,也因码头而被百姓传名“漕码头”。
本文为一家之言,难免有失偏颇。关于“查亩头”村名的历史文化蕴藏,本人且作抛砖,亟待方家高人揭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