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北故宫秘藏的苏轼手稿,这字不愧是“宋代第一”,专家:国宝!

 温柔的TIGER 2024-05-18 发布于福建

北宋是中国书法既两晋、隋唐之后的又一大黄金时期,宋人尚意、唐人尚法、晋人尚韵三者并驾齐驱、各有千秋,论书写之心手合一、格调之超尘脱俗,北宋丝毫不逊色于晋唐。而能代表这是时期书法成就的,当属“宋四家”了。

图片

“宋四家”指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而苏轼又是公认的四人之首,他的字法度深厚、用笔精妙、个性十足,而字外功如人生境界、修养学识,更是无人可比,是当之无愧的“宋书第一人”。

图片

很多人只知道苏轼诗词文章写得好,却不知他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宋四家”以苏轼、黄庭坚师徒独出新意、创新性最强。苏轼初学沈传师、欧阳修,继而追摹晋唐诸家,李邕、徐浩、颜真卿、王僧虔、王羲之对他影响极大。

图片

苏轼的字打破了当时妍媚纤弱的风气,以雄浑丰腴、舒展横阔著称。苏轼传世书法较多,以书信尺牍为主。而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他一件“绝世墨宝”,此作就是他《前赤壁赋》的手稿。《赤壁赋》是千古名文,而由作者亲笔书写的手稿更是珍贵。

图片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被贬黄州,与好友舟游赤壁,心绪万千、有感而发,遂写下此文。这一时期苏轼书法大成,“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帖》也是此时完成的。《前赤壁赋》纵24.3厘米、横347厘米,共69行、1100余字,字径大小约2.5厘米。

图片

苏轼对此作颇为得意,他在卷后写道:“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出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这件作品“诵明月之诗”前面的内容缺损,由明代大书法家文徵明补全。

图片

《赤壁赋》手稿凌空取势、顺锋而入,书写动作交代清楚,衄挫、调锋、提按、顿挫处理自然,行笔以中锋为主,笔画丰腴豪健,骨力内含,饱满而不臃肿。锋芒内敛、勾挑精悍,用笔方圆兼备。结字以横取势,左右结构高低错落,轻重、虚实对比明显。

图片

比如“天”字,撇轻捺重、重心向右下方聚力,欹侧险绝而又稳定。苏轼苦心钻研王僧虔《太子舍人帖》,得其“肥扁,取卧势”的精髓,又克服了臃肿俗媚的弊病。苏轼这件作品字字用笔精妙,笔笔见法度,文人才子之气充盈纸面,是我们学习古人笔法、提高审美水平的上佳字帖,被李志敏、启功等专家赞为“国宝”。

图片

而今,我们将苏轼《赤壁赋》进行了超高清12色微喷复制,笔画细节与原作毫无差别,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