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苹果联手谷歌,要让蓝牙追踪器回归正轨

 三易生活 2024-05-18 发布于湖北

此前在2021年春季,苹果方面推出了蓝牙跟踪设备AirTag。这款“防丢神器”的出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让不少经常丢三落四的朋友不再烦恼,但也引发了诸多始料未及的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被用于跟踪他人。为此,去年苹果与谷歌合作推出了《Find My Device Network》草案,希望进一步规范蓝牙追踪器的使用。

如今横跨iOS和Android的跨平台反跟踪器标准终于将要落地,数天前苹果和谷歌方面宣布推出“检测预期外位置追踪器”(Detecting Unwanted Location Trackers)行业标准,苹果将在 iOS 17.5中引入这一功能,谷歌也将为Android 6以上的设备上带来相关功能。据悉,这一标准将提醒iOS和Android用户,告知其是否有他人利用蓝牙跟踪设备在进行追踪。

如果发现一个未知的蓝牙追踪设备在随用户移动,那么无论在哪款设备上,用户的智能手机就都会收到“Found Moving With You”的警报。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标准不仅支持苹果和谷歌的追踪器,包括Chipolo、eufy、Jio、Motorola、Pebbblebee等蓝牙追踪器厂商也已承诺未来将与其兼容。看起来蓝牙追踪器这个最初被设计用于定位物品的设备,在被人为扭曲了功效之后,终于要被苹果和谷歌联手纠偏了。

在AirTag刚刚上线时就已经有不少人担忧,如果没有iPhone,一旦自己被AirTag粘上,就等于行踪被暴露给其他人。彼时苹果确实提前做了准备,按照当时官方新闻稿的说法,如果有人意图用AirTag来跟踪相关用户,而其使用的是iPhone,那么iPhone会自动检测到陌生的AirTag、并且及时通知用户。此外,即便周围的用户没有iOS设备,与物主长时间分离的AirTag也会在在移动时发出声音,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可是经过海外媒体的实测,AirTag在反跟踪上的效果却不太尽如人意,用户在被跟踪2小时后iPhone才会显示安全提示,AirTag与绑定设备分离3天后警报才响起,且微弱的警报也只会持续15秒。虽然苹果方面在iOS 15.4中升级了AirTag的反追踪功能,并且后续还逐渐增加了支持对未知 AirTags的精确查找、只要有声音就会弹出提醒,以及更大声的AirTag声音播报,但iOS与Android系统之间的壁垒却在客观上纵容了蓝牙追踪器被应用到追踪上。

要知道对于苹果、谷歌而言,它们推出AirTag等蓝牙追踪器的目的,是通过一款帮助定位丢失的小工具,来建立一个基于海量iOS/Android设备组成的“众包网络”。所谓“众包网络”指的是利用设备的蓝牙功能扫描周围的设备,再通过扫描到的信号强度来估算出相对距离。而作为定位技术,众包网络唯一的缺陷就是需要聚沙成塔,毕竟相较之下,GPS覆盖全球仅用24颗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只需要39颗卫星。

反观基于蓝牙的众包网络,当网络中的设备不足时,估算出的距离是不精确、也无法判断方向的,但如果相关设备满大街、整栋楼的手机都这样相互扫描,那么通过综合复数设备与需要追踪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以及这些设备自身的位置关系,就可以实现非常精确的定位了。这也是为什么当初苹果方面在宣传AirTag时会强调,每一部开启蓝牙的iPhone都将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搜寻丢失物品信号网络的一部分。

然而遗憾的是,就像前文中提到的那样,AirTag等蓝牙追踪器带来的隐私问题成为了苹果、谷歌希望构建的“Find My”和“Find My Device”网络暗藏的一颗“雷”。在如今全球用户对于个人隐私安全愈发关注的情况下,AirTag这种可以直接追踪到用户的设备很容易就挑动大家敏感的神经。如果谷歌和苹果不打通Android和iOS互相检测对方生态内的蓝牙追踪器,那么后者在隐私保护相关法律逐渐完善的当下,就有可能会变成悬在厂商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换句话来说,如果苹果或者谷歌、乃至其他厂商想要建立一个遍及全球的众包网络,那么拥有一个全行业通用的跨平台反跟踪标准就是前置条件。而在AirTag上市三年之后,苹果也开始补课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入门级手机的影像能力,如今终于迎来了救赎

虽然入门级机型已有所进步,但与旗舰的影像差距依然很大。

抖音也做了AI购物助手,但别指望消费者会听AI的

相比于让消费者听AI给出的建议,AI在电商领域显然更适合B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