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嘉明:人工智能是否正在逼近奥本海默时刻?人工智能的演变现状和趋势

 天承办公室 2024-05-18 发布于北京




【中制导读】

3月29日-30日,由中国服装协会主办的「凌迪Style3D·2024中国服装论坛」在北京盛大召开。以“好品牌的好时代”为题,携手优秀长红品牌以及成长先锋力量,邀请知名学者、科技大咖、意见领袖等数百位重磅嘉宾,以品牌价值创造和能力建设为切入点,共同探索解读不同视域下的好品牌。

 新一代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规模与范围改变创新创造范式,引领想象力的无限拓展和生产力的巨大提升。经济学博士、教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先生,带领我们深刻理解“人工智能和量子科技:新质生产力的双引擎”。



Image

今天讲新质生产力,首先无法回避的是人工智能。认知人工智能需要对人工智能的现状和趋势有一个基本和客观的判断。
最近,《奥本海默》收获了七项奥斯卡奖。人们在回顾奥本海默的历史贡献和评价其历史地位的时候,提出了“奥本海默时刻”的概念。这是指在1945年7月16日,早晨5点24分,在奥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1904 - 1967)的主持下,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的西部爆炸,标志着美国曼哈顿计划最终获得成功。也就是说,自这个时刻,人类进入到有原子弹,后来有氢弹的一个历史阶段。不仅如此,从1945年到今天,世界也一直无法摆脱核威胁的阴影。
我们现在借用“奥本海默时刻”的概念,讨论人工智能是否正在逼近一个不可逆的关键历史时刻?这个时刻非常类似原子弹的“奥本海默时刻”。之所以提出这样尖锐的历史比较,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 何谓人工智能的“奥本海默时刻”?人工智能的“奥本海默时刻”就是逼近通用人工智能的时刻。如何理解和定义所谓的通用人工智能?现在主要有两大派别。其一,保守派。他们认为迄今为止,人类依然有能力控制人工智能的进程,人工智能超越自然智能还有较长时间,当下的任务是如何实现人工智能向人类看齐,即“对齐主义”。其二,激进派。他们认为,通用人工智能,不仅是与人类看齐的问题而是如何超越人类智慧,最终实现超级智能的问题。这个过程是不断加速的。这个派别是相信所谓“加速主义”的。所以,“奥本海默时刻”并非是实现人工智能的向人类看齐,而是所谓的超人工智能。
第二,人工智能是否已经进入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快行道?确切地说,三年之后的2027年,人工智能进入通用人工智能阶段。事实是,人工智能的进程比所有人想象的要快,开始是以10年为单位,后来以年为单位,现在以月为单位,逼近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现在到2027年,也就是30多个月。这种速度对于人类是前所未有的。
如果是这样,人工智能领域无疑在迅速逼近“奥本海默时刻”。与人工智能的实际进展相比较,且不讲一般民众,即使是科技精英和政治精英都低估了人工智能的实际进展。这当然没是十分危险的。所以,全球政府之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成为必要的和紧迫的。
Image
发生在中国2024年春节前后的三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人工智能事件。
其一,Sora的出现。Sora到底是什么?我们现在没有能力看到它的全部技术白皮书,但根据已有的信息,说Sora是计算机通往真实物理世界的一个路径,是实现真实3D物理世界的核心工具。人类所生存的宇宙达到七八个维度。在这个世界中,人们依赖的眼睛所能够看到的宇宙不过是真实宇宙的6%。所以,真实的宇宙需要用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和显现出来,只能诉诸人工智能。
其二,2024年的2月19日,深度学习的创建者、推动者被称为“深度学习之父”的辛顿(Geoffrey Everest Hinton,1947 - ),在英国的牛津大学罗曼斯讲座上进行了一场专题演讲,中心内容就是希望人们要正视人工智能的进展比预期的要快。他第一次明确承认:人工智能不仅有意识,而且还有推进能力。不仅如此,他进一步地分析了ChatGPT被低估的严重后果。这是非常震撼的讲话,前所未有。
其三,2024年2月29日,也就是说辛顿讲话的10天后,马斯克(Elon Reeve Musk,1971 - )起诉OpenAI现在的CEO 奥特曼(Samuel Harris Altman,1985 - )。起诉的理由是OpenAI背离了他参与创建时候的让人工智能服务于人类,增加人类的福祉的初衷。这只能是非常表面的现象。其核心的问题是,涉及到OpenAI在开发一个被称之为“Q*”的超级大模型项目,涉及120万亿参数。这是天文数字啊!特别是,这个大模型很有可能如同奥特曼所透露的,不仅仅是人工智能的工具性突破,而是一种新的物种。还有,OpenAI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伊尔亚·苏茨克维(Ilya Sutskever,1986 - )为什么保持沉默甚至消失,意味着什么?
Image
第三,逼近人工智能“奥本海默时刻”的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强烈的强制性。相比人类历史上任何科技来说,人工智能具有渗透一切领域,改变传统生产到生活每一个方面的能力。人们不管接受与否,已经进入无法躲避人工智能的渗透和改变的境地。历史上的原子能技术,可以发电,然后变成二次能源,间接和大家有关系,而不是与人们的普通生活需紧密融合在一起。互联网也是一种技术,但是人们可以选择主动地离开,没人强制你,但是人工智能不是这样的。
第四, 人工智能进入了人工智能创造人工智能的时代。所有的科学和技术,从宏观宇宙到微观的芯片,一切都被人工智能所控制。
先说宏观。2021年的圣诞节,美国发射了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这个望远镜的建造与测试花费了100亿美元,已经运行了两年多了,将人类的宏观宇宙世界的认知从幼儿期的宇宙推向了婴儿期的宇宙。这样的宏观宇宙,已经非人类靠自己的本事来感觉、发现、认知和探索,只能求助于人工智能。
再说微观。新冠病毒是100纳米,2024年芯片投产的是3纳米,1纳米是一根头发直径的六万分之一。人类没有能力靠自己的本事来解决纳米级别的微观问题,也需要依靠人工智能。
人类依靠科学,科学依靠人创造的人工智能,然而人越来越失去对自己创造的人工智能的实际控制。这就是真正的现实。是不是我们说我们至少已经开始被人工智能绑架?这个结论比较耸人听闻,也比较容易引发争议,但是人类没有能力完全控制人类所创造的人工智能。这是一个非常严酷的现实。从OpenAI的ChatGPT到Sora,以及马斯克的全方位技术创新,不难理解为什么人工智能成为现在资本关注的第一位产业。
人工智能正在创造一个全新的产业体系。人工智能的烧钱是以百亿,甚至千亿美元为起点的。实验性的大语言模型训练至少需要上万张专业显卡,而成本超过10亿美元,极为昂贵。但是,投入人工智能的资本是源源不断的。因为,现在人工智能产业和资本市场形成了一个绝对合作关系,一个人工智能产业和产业链的正在形成。
马斯克在一月份发射了6颗 Direct-to-Cell卫星,使在不需要特殊设备的情况下手机直连卫星成为可能。3月14日,SpaceX进行了“星舟计划”第三次测试。极为保守地看,应该在五年之内,人类商业登月和走向火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大家不用担心没有第一批乘客,没有第一批自愿的移民者。现在正在出现科技资本的“新联盟”:科技前沿是资本重镇,并形成“前沿科技资本化,资本前沿科技化”。
人工智能和它临近所有的科技结合体系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与量子科技的一体化趋势。今年迅速膨胀的人工智能公司在今年2月直到3月的人工智能公司,正在成为量子科技公司的最重要的投资者。现在,已经可以清楚预见,量子科技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将会产生一个真正的超级力量。此外,还有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的结合。
希望人们避免将人工智能应用庸俗化。至于无人驾驶汽车,相比较以上的大场景来说,其实都属于“小打小闹”级别。人工智能如何改造传统的时尚产业,这一点应该是没有悬念的。只是怎样改造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
Image
第五,工智能的动力将最终过渡到人工智能本事。在人类历史上,人工智能是唯一的一个技术,先有想法,后有实践,是先形而上,后形而下。人工智能思想,初可以追溯到17世纪、18世纪。一般来说,人工智能在技术思想上的实质性突破是1936年,图灵创立和提出不是物质形态的,而是抽象形态的的“图灵机”。到了1943年,人工智能已经基本上确定了一个正确方向:机器需要和神经系统结合。1950年,图灵就提出机器要不要思考。到1956年,人工智能发展的框架基本确定下来,提出了七个人工智能发展方向。从1936年算起,88年过去;从1956年到现在,也是快70年了。因此人工智能已经走过了至少七十年的光景。
进入21世纪,人工智能发展加速,OpenAI在2022年发布ChatGPT,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随着2024年的Sora出现,人工智能进入加速再加速的历史阶段,因为人工智能开始形成自己的判断能力,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意志正在出现。甚至可以认为,人工智能正在向新物种迈进。在这样的意义上,人工智能已经产生可以自我发展的内在逻辑,只是现在还需要通过人实现它们的意志而已。我们正处于这样的过渡时期。
现在看来是很清楚的,更加强大的大模型会继续是人工智能演进和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基本方式。
Image
最后,在人工智能逼近“奥本海默时刻”,人们应该何去何从?无非是三种态度和选择:
第一种是基于对于人工智能不知不觉,盲目乐观的选择。现在,无视人工智能的实际进展,以人类中心主义对待人工智能的心态具有相当影响力。特别是,那种将人文主义绝对化,或者传统的工业观念凌驾于科学技术创新之上的观念,根深蒂固。在这样的态度下,不存在关于人工智能的客观和现实选择。
第二种是基于人工智能妥协主义的选择。希望制定人工智能发展的道德和伦理规范。前年1000多名科学家签名,主张让人工智能该让它停一停,放慢一点,但是没有人理睬。这是因为,极不均衡的现代人工智能竞争已经开始。整个人工智能产业现在陷入到一个典型的博弈论里,也就是非均衡博弈状态。所有掌握人工智能的人都无法在内心世界形成一个互相信任的机制。
人工智能在资本的驱动下,正在形成科学家、工程师、金融家、企业家和政治家的合作。人工智能的自然垄断,甚至寡头化的前景正在不可避免的形成,人工智能参与者身不由己。这不是一个没有开始的竞速,让大家制定一个比赛规则,而是已经开始,大家跑起来,有前有后,领先选手无法向后进者妥协。
第三种是基于现实主义的选择。人工智能正在完成从算数增长向几何增长的转型。智能机器人大面积的生产,大规模地、有计划地替代人类,所以就有危机派。人工智能改变了一切,孕育着一场社会运动。人工智能对很多人来讲是一种信仰。
现实主义的选择应该是: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形成关于人工智能现状与趋势的共识,并建立国际性合作机制,确定通用人工智能,即人工智能“奥本海默时刻”到来之前的行动方案。
总之,距离2027年的人工智能的通用人工智能的飞跃,仅有五年时间,距离科技奇点的2043年,不足二十年时间。人工智能的进程、演变和变异,这是人类共同体最重要的挑战。



声明:文章转自中国服装论坛,内容来源论坛现场速记,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作者所有。非经注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若转载本号文章,请联系授权开白,并注明来源及作者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