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做好规划,你也会面临62岁还在找工作的窘境

 倾听键盘的声音 2024-05-18 发布于湖北

前两天接到一个原来同事的电话。

电话里对我说,她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想找一个食堂或者保洁的工作,看我的身边有没有合适的岗位介绍的。

一般这样的工作都会在寒假或者暑假结束后才会出现空档,所以只能是让同事失望了。

闲聊了几句,无意间问了一句:你朋友多少岁了?她告诉我今年62岁。

我哑然失笑,直接对同事说:这个年纪,一般是找不到工作的,尤其是在学校这样的单位,即使是食堂阿姨或者保洁阿姨,女性超过了55岁,都不会跟你签订劳动合同的。

哪怕你身体看起来很健康,因为年龄超标了,企业承受的风险太大。要不怎么会有退休这一说法呢。

同事也简单介绍了一下朋友的情况:女性,62岁,丧偶,有一个女儿已经结婚,条件还行,她一个人在家呆着无聊就想找一件事做,锻炼了身体也不至于那么无聊。

很理解这样年龄的心理,觉得自己还干得动,在家也没啥事,出去打个工能赚钱,时间也好过一些。

理解归理解,但是我是不会给这样年龄的人介绍工作的。

62岁,按照工人的退休年龄,差不多退休了12年,估计在55岁以前,她找个保洁之类的工作还是很容易的,只要你手脚麻利,不怕吃苦,每个月赚个三千多元钱也是没问题的。

个人想法,到了六十岁就不要想着再出去工作了,尤其是不要再从事体力工作,第一找工作就很难,第二体力不支,第三好好享受几年不工作的生活挺好的。

个人猜想,同事的这个朋友这个年龄还要出来工作,除了无聊以外,想给自己的养老多积攒一点钱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毕竟老了后,需要多少钱才够没有一个人能讲得明白,只能是越多越好。

别人的故事也总是可以给自己带来思考。

做好退休规划太重要了。

回想起自己十年前,在退休倒计时十年的时候,给自己立下了一个愿望:退休前有400万的资产或者现金。如今还有六年的时间,而我的目标还差一大截呢。

有钱,我想工作就去工作,不想工作或者找不到工作就歇着,看看书,刷刷手机,跳跳广场舞,不为生计着急是最重要的。

年轻的时候是从来不会去想这个问题的,现在不仅想自己的养老生活,甚至连儿子的养老都想好了。

他十八岁的第一天就让他开了基金账户,每个月转生活费的时候,特意多给几百元,这几百元就是用来定投基金的,他的基金就两支:沪深300和一支医疗基金。

对他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投资习惯比账面数字更重要。

算一算到现在也有六年的时间了,里面也积累了大几万,如果他不去读那个研究生,十几万是有的。

这个账户对他的要求就是,只进不出,除非翻倍了,否则不打开,不看,就当钱被花了。

这么多年来,他也一直是这样去做的。

只是他还做不到完全不看不关注,跌很了他也会沮丧的。而我要做的就是不停地安慰他,给他描绘一个美好的蓝图:等你四十岁的时候,不想上班,或者碰到一个想扇一巴掌的领导,打开你的基金账户,长长的一串数字就是你的底气,工作你想做就做,不想做直接甩手走人。

想想这个场面是不是很爽?

所以坚持,坚持最重要。

他的基金最疯狂地时候涨幅到达50个点,看得他心花怒放,尽管此时可能是绿的,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仰,任何涨跌就都不是问题了。

当我的儿子62岁的时候,估计我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是我从十八岁就开始对他的规划,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还要去找工作的窘境,不是每个人找工作都是为了打发时间的,赚钱才是背后最根本的需求。

好多人在我的公众号后留言,都认为我是在鼓动大家买基金,真不是这样,基金公司又不给我回扣,我就是觉得这是一条普通人慢慢致富的捷径。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只能活几十年,劳心劳力是几十年,吃喝玩乐也是几十年,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只要你想吃苦,你就有吃不完的苦。

我的一辈子已经过去一半,该吃的苦吃了,该掉的坑也都踩了,那么指导孩子不再吃同样苦,踩同样的坑就显得特别重要。

聪明的人真的要学会规划,脚踩西瓜皮的日子很舒服,但有代价。

如果同事的这个朋友是一个高校教授,或者是一个特级教师,那么她也不会落入找不到工作的地步。

敲黑板:要么规划自己,要么规划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