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娟为什么是李娟?

 城北十五里666 2024-05-18 发布于江苏

图片



最近,看到一段话,形容作家李娟:“她是那种充满灵气的天赋类作者,把什么都能写得细致好玩,她的眼睛就像摄像机,文字是她的纪录片。

“娟氏文笔”真诚、幽默且极具感染力。也因此,李娟何以成为李娟?向来是读者及写作爱好者的关心所在。今晚《夜读》将从文学创作与人生经历等切面,把李娟的故事更深入地呈现给大家。

有趣的是,本文的作者,即央视新闻编辑,也叫“李娟”。相同的不只是姓名,更是对文字表达的共同热爱。我们相信,这世界上还有更多喜欢文字的“李娟”,正走在书写生活的路上。图片

图片

《李娟为什么是李娟》




苍茫的雪山、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在总台出品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如诗如画的北疆风光和质朴有趣的剧情,仿佛初夏微风吹过,让观众心中泛起阵阵涟漪。

图片

原著作者、70后作家李娟也再次走进了大家的视野中。不少观众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人生经历,让她的笔触拥有了纯净洒脱却又直抵人心的力量?

图片

01
新疆作家刘亮程这样评价李娟的文字,“我相信土地会像长出麦子和苞谷一样长出自己的言说者,而李娟,就是这样一个言说者。”
但回头看李娟的成长经历,她并不是一个天生的写作者。
她从小说话不利索,到了5岁还说不清楚。正是因此,她不爱与人交流,而是“不分青红皂白、泥沙俱下”地去阅读,这也渐渐成了她躲避孤独的避难所。
上学时,李娟喜欢数理化,文科却学得一塌糊涂。她不喜欢紧绷绷的学习状态,对“考大学”也没什么概念,高中还没读完,她在成绩不好和家庭条件窘迫的双重压力下,仓促地给自己的学习生涯画上了句号。
童年里,李娟有一大段时间在新疆度过。辍学后,她和家人进入了北疆深山牧场,在山野中开了一间半流动的裁缝店和杂货铺,跟着妈妈做裁缝、卖杂货。
游牧生活枯燥且艰辛,她们一家的生意也并不好,但她总能发现生活的可爱和美丽,并流转于笔尖。
抬头望向窗外的时候,那一汪蓝天蓝得令人心碎。忍不住放下衣料,把针别在衣襟上,锁上店门出去了。

李娟还当过流水线上的小工、超市的推销员,为了生活,也曾拿着自己的文章向杂志社投稿,“屡败屡战”。

图片

李娟投稿过程中,作家刘亮程发现了她文字的可贵之处。当社里有人怀疑李娟抄袭时,刘亮程斩钉截铁地回应:“她找谁去抄,中国文学没有这样的范本让她去抄。”

得到肯定的李娟写得更加起劲。没有受过系统的写作训练,反倒让她的文字有一种不受拘束又浑然天成的美,而漂泊颠沛的经历,又让她的语言多了一层深刻。

后来,因为作品得以发表,她曾获得了一份体面又稳定的工作。但五年后,她再一次选择回到了“野外”,跟随牧民放羊、牧牛、做针线活,并用文字将这些记忆描绘。

对于李娟而言,文学是她一直以来从事的一份事业,她也从不吝惜夸赞写作对自己的意义。

翻看这些年的文字,感到非常温暖——我正是这样慢慢地写啊写啊,才成为此刻的自己。
图片
02

在新疆的数载光阴,为李娟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养料。高耸的山、潺潺的溪流、放羊的少数民族小伙、难挨的寒冬……被她一一编织进了散文中。《我的阿勒泰》就是其中之一。

她记录下阿勒泰这片土地的广袤与神秘。

一串串缤纷闪亮的火球从筒子里迸出,高高地冲向漆黑的空中,然后喷爆出一道道金波银浪。四周寂静无声,白雪皑皑。这幕强烈的情景非但没能撕破四周的寂静,反而更令这寂静瞬间深不见底。不远处的荒野在烟花的照耀下忽明忽暗。更远的地方,沙漠的轮廓在夜色中脉动了两三下。

杂货店里辛苦乏味的生活,在她的笔下却充满生机。她有时候会扔下店里的生意,满山遍野地玩。

站在山顶上往下看,整条河谷开阔通达,河流一束一束地闪着光,在河谷最深处密集地流淌。草原是绿的,沼泽是更绿一些的绿,高处的森林则是蓝一样的绿。我爱绿色。为什么我就不能是绿色的呢?
热闹的乡村舞会,也是她生活中别样的乐趣。
我们在村子里黑暗的土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往拖依上赶。远远地听到电子琴声了,心中忍不住一下子膨胀开来,身体一下子轻盈了。
图片

母亲和外婆也经常出现在她的笔下。在她的叙述中,母亲趣味十足,常常“仗着自己聪明”,在汉语和牧民使用的哈萨克语之间“胡乱翻译”,于是,手雷形状的白酒被翻译成了“砰砰”,木耳成了“黑色蘑菇”,孔雀成了“大尾巴漂亮鸟”……

在许多人不熟悉的北疆,李娟仿佛是与老朋友聊天一般,用细腻的语言还原出了一个纯粹又美好的诗意世界,勾勒出阿勒泰的原始与松弛。

有一位网友这样评价与李娟文字相遇的感受:“读李娟好像在给精神做按摩,眯着眼睛舒适地享受生活。”

图片

03

李娟曾说:“我写下的故事曾让无数读者向往。其实最向往的是我自己。”她将“记忆里最美好最闪光的时刻”记录在了书里,书中的那个“我”正是她渴望成为的样子——任性、光明、从容、欢乐。

但现实生活中,“不合群”的她苦苦拉拽“站在这些松弛文字反面的自己”。有时候,哪怕是一个朋友来访,她都会因此异常紧张、惶恐不安。

李娟不愿意将这种软弱和伤感带到文字里,甚至坦言自己的一些作品带有“讨好”的成分,写的时候会考虑读者的视角,而不是肆无忌惮地去表达。“里面确实有我真实的感情和意愿,但我在表达这种真实的同时,精确地衡量了别人的情感。”

她精心锤炼字句,将那些美好的瞬间细细打磨后递给读者。她将此称为“算计式”的写作,但目的并不是要麻痹读者,而是想要大家用“另外的眼睛和角度去看待一切”。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对自己近乎残忍的剖析、对读者完完全全的坦诚,李娟才得以成为李娟。

图片

04

尽管李娟不是一个天性乐观的人,但这并不影响她的快乐。

写作之外,李娟的生活简简单单、随心所欲。在社交媒体的自我介绍一栏,她自称“拖稿李天王”,直言“直播几乎是唯一社交”,与人打交道时是个“社恐兼人来疯”。

把自己的生活分享给大家。偶然拍到的大白鸭、带猫咪去遛弯、自己种的“局面惨淡”的蔬菜……这个时候,她不再是获得了鲁迅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等诸多荣誉的作家,而是广大网友们亲切的娟姨”。

去年五月,李娟拿上简单的行装,给自己安排了一场说走就走的自驾旅行。

那时候,新疆的冬天还未走远,时常大风肆虐、雨雪呼啸,这并没有浇灭她的热情。“我的车像汪洋中的一叶小舟,剧烈地颠簸,但是我觉得像睡在摇篮里一样安心。”她独自驾车一路向南,穿越大半个中国,抵达了阳光明媚的海南。
某种意义上,这趟海南之行就像是李娟生活态度的缩影——如果有无法克服的风雨,那就适应它,享受它,然后,一个人肆意飞驰在无边的旷野。
图片
李娟说,今年她“很可能”要“消失”一段时间,为自己的新书做准备。就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与李娟的相逢!
如果你也喜欢总台出品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想要更全面地了解这片美丽动人的土地,请戳央视新闻打卡笔记之——
阿勒泰的后劲太大了!》

图片

你最喜欢李娟的哪一部作品?
来留言去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