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女兴唐传第五十回

 韦诡 2024-05-18 发布于云南

第五十回

李怀玉讲了这么一件事。

常秀兰收兵回营时,让李怀珠巡营。

开始她不想让他去,因为吴月英被许国捉去了,李怀珠正在伤心。

但是,巡营的事是先安排妥当的,谁先谁后都已排定了次序。

如果不让李怀珠去,改派别人,就难免有闲话。

古今一样,兵将不怕辛劳,就怕当官的偏心,办事不公。

在这个人身上片了心,在那个人身上命令就不灵了。

啊!他的未婚妻被俘,就不让他巡营了,改日在阵前别人的兄弟被捉,还让不让交战上阵?这样一来,法度就乱了,就不起作用了。

所以,元帅想了想,尽管十分为难,还是让李怀珠去了。

常秀兰回营,梳洗换衣,用过晚饭,又和廖翠花交谈了好长时间,这时天气就不早了。

大约就到了定更时辰。

李怀珠带着江飞龙、李焕文一边巡营,一边注意观察。

这巡营了哨,任务重要还要操心。

一要察看自己的兵丁将领,有没有违反命令的地方,比如打架斗嘴,夜入民宅,抢夺百姓等等。

要发现有这种事情,轻者责骂,重者鞭打,再严重的还要杀头。

不这样严格,兵丁就乱套了,像一盘散沙,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哪还能打仗。

二是要注视敌方的动静,防止人家偷营劫寨。

三是保护自己的粮库、草料,防止歹人放火。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粮草是兵丁的命根,一旦有人放上一把火,再好的队伍也会惊慌,不打自乱。

四是收集情报。

信息,及时向元帅报告,以便采取防备的措施。

所以,巡营了哨,也是重任在肩,一点不能大意,一点不能马虎。

如果稍微粗心,不是放过奸细,就是造成其他事故。

李怀珠等人沿着营地,转圈儿巡查。

他巡查到定更时分,忽见前面路上有一人向这边奔跑。

李怀珠勒住马,大声问“什么人在奔跑?”正在跑的人,听到喊问,连忙站住喘着气观瞧,他见李怀珠等人的穿戴,就单腿跪在路中间,说“向大人禀报”。

“何事?站起来讲”。

唐营自从来到这里,就派出了不少兵丁,化装成各种身份的人,有的扮成商人,有的装作百姓,分散到四面八方打探许国的消息。

一有什么情况,比如许国军队在干什么,有没有粮车经过等等,立即回营报告。

刚才路上跑的这个人,正是唐兵。

这个兵丁站起来,闪在一边,毕恭毕敬地向李怀珠报告“大人!离咱们这儿十几里远,有一伙人马正朝这里走来”。

“是些什么人?”“小人打听清了,是许国的驸马”。

“莫非他想偷营?”“不是。

听百姓们说,这个驸马是到中原地方买马,现在,马匹买好了正赶着回去”。

“有多少马匹?”“听说有五六百匹,都是宝马良驹”。

“这个驸马带着多少人?”“不多,只有十几个兵丁”。

“啊!”李怀珠想了想,又问,“你这话可靠?”“一点不假。

他们马上就会来”。

“我再问你,到许国城堡,还有没有其它道路?”“没有。

这儿是必经之路,他们已经知道咱们围了城,想起夜间偷着进去”。

“好!你先退下,等办完这件事,你到元帅帐前领赏”。

“谢过大人!”李怀珠回头问江飞龙、李焕文“二位,你们看怎么办?”“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只好夺这批马”。

江飞龙说。

“我也是这个想法”。

李焕文说。

“李将军!”“在!”“我和江飞龙守在这里,你赶快就近调些人马来,咱们夺他的马匹”。

李焕文走了没有多大时间,就听见马蹄“哒哒”的声音。

李怀珠立马横枪站在路中间。

果然,前面黑压压一片,过来一群马匹。

有一个少年将官,骑着马走在前头。

等这人走近了,李怀珠指枪大喝一声“站住!”“什么人?”对方反问。

“不用问什么人,留下马匹再过”。

对方冷笑一声,催马过来,“呛啷”从腰间抽出宝剑就刺。

因为天气黑,又无月亮星光,对方是箭衣短打扮,外面披一件斗篷。

李怀珠见对方舞剑刺来,急忙用枪架住。

对方收剑换招,是出了一个怪招“老君开炉取丹”。

原来这人使得是雌雄双剑,一剑撩入门面,一剑直刺心窝。

这招十分了得,一上一中,让人顾上顾不了中,护中露了上。

不管哪个方位刺中都会夺人性命。

李怀珠一见这招,心里打了一个愣征。

急忙喊道“英雄请收剑”。

对方听尊呼自己英雄,认为是客气有礼,又听声音有点儿耳熟,便真的把剑收回去了。

李怀珠为什么要请对方收剑呢?这个剑招,他太熟悉了。

原来,李怀珠的师父谢魁元,在梅鹿镇家里根据太上老君炼丹的工序、动作,独创了一门剑术,叫“混元子母子连环剑“。

这套剑法,他只传给了儿子谢花兰。

李怀珠一年以前,因在吴家寨伤了人命,逃到梅鹿镇,这时师父已经去世,师弟谢花兰接待了他。

两人没事的时候,谢花兰就给他舞这套剑,一边出招一边解释,这招叫什么,那招叫什么。

回数多了,李怀珠虽然没有学会,但每个招数都记住了。

因为师父生前说过,不让传其他人。

所以,他不敢学习也不敢连。

如今见对方使出这招,心里奇怪,是不是师弟到了?不管是不是,我得问一问,以免弄错。

李怀珠见双方收了剑,在马上施了一礼,语气温和的问“英雄,刚才你使得这招,可是'老君开炉取丹’?”对方一听,也觉得奇怪,我这剑招,只有三个人知道,父亲、我还有师兄李怀珠。

哎呀,听他这口音很熟,莫不是怀珠师兄在跟前。

要真是师兄,我可犯下大罪了。

亏我师兄喊得快,喊得及时,要晚一点,迟一刻,可就闯下大祸了。

这招,叫夺命招,是个绝招,别人极不容易躲闪。

父亲在世时,一再叮嘱,不到万不得已,轻易不要用。

今天,一是天色晚,自己急得要通过,二是唐兵围了城,怕时间长了吃亏,所以出剑两招就使出了它。

谢花兰想到这儿,心里“咚咚”直跳,他大着胆子,问道“你可是怀珠师兄?”“师弟,正是哥哥”。

双方这么一说,不约而同,都翻身下马,跑过去就抱在一起。

谢花兰带着的兵丁愣住了。

李焕文调的人马来了,看到这个场面,不敢前进,也惊呆了。

李怀珠在梅鹿镇海家店打死海里虎,官府就明察暗访,寻找和李怀珠有联系的人,谢花兰怕迟早事发,便变卖了家产,打发走家里闲杂人等,就到了外地。

他是个练武的人,别的不会做,由于喜欢马匹,就做起了贩卖马匹的生意。

谢花兰在中原内陆买上好马,一到边远地方去卖,该他发财,头一次就赚了一笔银子,接着又做了一次,也赚了钱。

后来,他听说许国马价不错,就买了一批到那里去卖。

许国国王因为受了宇文化及的挑拨,一心要和唐朝作对,于是他一面积草囤粮,一面招兵买马,这样好事正好让谢花兰赶上。

谢花兰卖的一百多匹好马,哪一匹都是卖的好价钱,这一次,他就净赚了一千多两银子。

腰里有了钱,谢花兰就在一家大客栈住下来,想休息几天,痛痛快快地玩玩。

一天,他在街市上闲逛,忽然听当地人说,国王的大女儿翠花要抛绣球,自己择婿。

谢花兰血气方刚,正是想娶媳妇的年龄。

况且手里有钱,什么美事都想试试。

他想,要是能娶上国王的公主为妻,那可是终生的受用,要钱有钱,要权有权,要势有势。

这样的好事为何不去试试呢?谁也想去。

万一被选中了,就不回梅鹿镇了,也不用辛辛苦苦贩马了。

就留在许国,与公主一块儿过活。

国王要高兴,也许能封了官,过过官瘾。

于是,他就打算再等几天,碰碰运气。

谢花兰主意一定,就花大价买了一身上等衣服、上等的鞋、帽,将自己武装了一番。

到了公主拉绣球择婿的这天,谢花兰早早地起床,用过早饭,就来到了现场。

到了地方一看,嘿,已经来了不少人。

只见正面临时搭了一个彩楼,有两丈多高。

彩楼四面都用彩绸缠绕,宫灯高悬,彩旗飘扬,楼柱上用红、黄、绿绸子,扎成盘龙。

时候一到,鼓乐齐鸣,鞭炮连声,十几个丫环拥着公主翠花出现在楼上。

翠花公主,相貌本来就出众,跟嫦娥、玉女一般美丽,再配上头上珠冠,身上绫罗,越发显得出众。

公主一出现,楼下的公子王孙、少年百姓,凡是前来接球的人,都朝楼前拥挤。

大家都是一个心愿,一种想法,希望自己中了,大家也知道,公主只选一个,楼下这二三百人,是不容易被选上,百里挑一都轮不上。

希望虽小,可谁也不想错过这个良机,打彩碰运气,宁叫碰上也不能叫误了。

争接绣球,别人都往楼前挤,谢花兰却站在后排不动。

他的想法跟别人不一样。

他想,这么多人挤在一起,极不容易分出谁强谁弱。

人家姑娘在楼上。

正朝你看,别人一挤,得,又看不清了。

等绣球抛下来,本来是找你,身子挤的摇摇晃晃,不一定落在谁身上。

自己站在后边,谁也不挨,谁也不挤,公主看上了也好抛,看不上那也没办法。

有时候,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

靠前争反倒两手空空,靠后让说不定倒有收获。

大公主翠花,站在楼上往下一看,只见人头攒动,晃来晃去,很么都看不准,看不清。

抬眼往后一扫,一眼就看见了谢花兰,个儿不高不低、不肥不瘦、不粗不细,第一眼就看上了。

再瞧瞧,相貌也不丑、衣服整齐、年轻英武。

那位说了,姑娘能抛准吗?不用担心,能行。

人家是会武的,不用说用球打一个人,就是打地上的一只蚂蚁也不会落空。

只要能看见,就能打中。

不然,到了阵前,刀砍砍个歪,射箭射个斜,还叫什么武林中人。

翠花看见谢花兰,浑身上下挑不出个毛病,便拿定了注意。

手举绣球,看准目标,就迅速飞出去了。

正好打中了谢花兰。

这样,谢花兰就在许国招了驸马。

成亲以后,翠花更高兴了,因为谢花兰不但人品好,而且武艺更好。

国王廖得宝,因为要与唐朝打仗,马匹不富裕,就请驸马辛劳一趟,再到中原买一批良马,供军营里使用。

谢花兰把自己的遭遇一讲,李怀珠全明白了。

请谢花兰到营里说话。

开始,谢花兰不敢去,两国交兵,到对方营里做客,那不成了背叛主人的叛徒了吗?他想回到许国,把差交了,再找机会过来。

吃了谁家饭,便是谁家人。

兄弟再亲,还有个大节哩!后来,李怀珠告诉他,今天交战,唐营把大公主翠花捉住了。

谢花兰一听,吃了一惊。

自己的新婚妻子当了俘虏,哪能不惊不慌不急呀!所以,立即吩咐把马匹圈好,原地不动。

他跟着师兄去了。

李怀玉对常秀兰讲了这个事以后,常秀兰十分高兴。

大公主翠花听了,又觉得奇巧,又感到欢快。

常秀兰跟程咬金商量,让大公主去见驸马,让他们说说别后的心里话。

程咬金点头应允。

常秀兰领着翠花来到李怀珠屋里。

翠花一见丈夫谢花兰,泪水就出来了。

几个月不见,整天牵肠挂肚,今日相见,心情当然很激动。

怀珠、秀兰退了出来。

屋里留下夫妻二人,先问了问离别后的情况,就说到了正事,谢花兰问“你打算怎么办?”“你呢?”公主以问代答。

“我啊?”谢花兰故意说,“留在唐营不会了”。

“不管我了?”“不管了”。

“你真要这样?”“是。

我和怀珠是师兄弟”。

“可和我是夫妻呀?”“兄弟如手足,夫妻似衣服。

我可以另娶”。

“你……”。

“我……哪能舍得你呀。你是我的心肝宝贝。是我的……”。

公主“扑哧”一笑。

“我还以为你真要离开我”。

“跟娘子取笑”。

“说正经的这事怎么办才好?”“我看,咱们不用跟唐朝为敌了”。

“我也这么想,况且也跟常元帅结为姐妹,早成了一家人了”。

“不知父王肯不肯?”“这事由我跟父王讲。

我看差不离”。

翠花说罢,一低头想着心事,不言语了。

谢花兰一见,不知如何顺口问“你怎么不说话了?”“我很担心……”。

“担心什么?”“担心你呗”。

“我?”“是呀。

咱们跟唐朝和好了,你是留在许国,还是回长安?”“看你又往邪处想了,我自然是留在你身边。

你到哪里我到哪形影相伴”。

“这是心里话?”“不信,我可以发誓”。

“谁要你这么做呀”。

正在这时,李怀珠和常秀兰进来了。

没等花兰、翠花开口,元帅就说“你俩就在这里休息,明天送你们回去”。

第二天大公主翠花和驸马谢花兰走的时候,玉蓉、玉莲也要跟着去,为的是去看月英。

月英被拿,玉蓉、玉莲就非常担心,怕万一有事。

这两个姑娘,自从遇上月英、凤英,四个人就没有分开过。

后来,凤英不知去向,现在,月英被拿,两个人怎能不伤情,因为,翠花、花兰已有意归顺,就想随着进城。

翠花见玉蓉、玉莲要随她进城,便对秀兰说“让她们去吧,不会出任何差错,我和驸马一定保证她们的安全”。

常秀兰考虑一番。

表示同意。

再说,国王廖得宝在城楼上观战,眼睁睁让人家把女儿抓走了,干急没办法。

回来以后一夜没有合眼,惦记女儿的安危。

早饭以后,国王坐在银安殿上跟文武们商议对策,怎样才能把女儿救回。

有人说立即发兵打进唐营,迅雷不及掩耳把唐营破了,救回公主,有人建议用被拿的唐将往回换,一个换一个,他们还赚一个。

众人正在商议,有人忽然来报“驸马、公主回来了”。

廖得宝忧中遇喜,急忙散朝。

国王回到家里,翠花、花兰已在等候。

国王十分欢喜,急忙问“你们是怎样回来的?”公主、驸马给国王请安问好,然后坐下把前后经过说了一遍。

谢花兰又补充说“唐营对我们很好,马匹也归还了”。

廖得宝听罢,默默不语。

他觉得奇怪,两家交兵,人家为何这么客气。

“翠花,他们放你回来,有什么条件吗?”“没有”。

翠花没有告父王真情,她怕说早了坏事。

“驸马,你在唐营有朋友吗?”谢花兰听了,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说有,岳父一是难以转弯,动怒生气;说没有,也感到不妥,归顺的事迟早要提。

他正在为难,翠花抢先代为回答。

“父王,驸马是有个熟人”。

翠花为什么说了实情?她认为要是自己开门见山,讲出归顺的和好的事情,怕父王没有思考的余地张口据绝了。

这样,就得费许多口舌,不如先从驸马的朋友说起,顺着枝条摘果子,慢慢开导。

因此就照实讲了。

廖得宝一听驸马在唐营有朋友,心情便往下一沉。

驸马毕竟是外人,又是从外地来的,人心隔肚皮,谁知他是安着什么心。

大敌当前,万一变了心,和唐营里勾外连,一块儿反对自己,岂不坏了大事。

不怕敌方强大,就怕内部起火,不得不防。

“唐营的朋友是什么人?”“我的师兄”。

“他放你回来,有什么用意”。

谢花兰脑子灵活,略微想了想,就编了一段理由。

“我那个师兄,不瞒父王你说,在唐营里还是个将军哩!起初,唐营的人不但要加害我,还要扣留咱们的马匹。

我师兄见这个情景,就劝说,不能这么办。

他说,父王是个有道的国君,待人贤明,办事磊落,很是通情达理。

他说,上次唐营派人下书,父王一点也没为难,安全放他回去。

所以,也不能难为咱们的人。

他们的元帅,也很识大体,又把父王你大加赞美了一番,说你本来不想和唐朝为敌,都是宇文化及从中挑拨。

还夸你如何治理国家,风调雨顺,万民欢喜。

他们这么一说,其他人也没反对,就把我和公主放了。

人家这么做,完全是看你老人家的金面、佛面,冲着你老人家的品德来的。

要不是你老人家威望高,人家才不放我和公主回来”。

谢花兰这一席话,有枝有叶,有根有据,说得廖得宝是满心欢喜,怒气全消。

谢花兰说一句,他点一下头。

信息,唐营的这些人对我这么了解,这么高抬,真是够意思。

人都爱听顺耳的话。

如果谢花兰说,唐营的人如何如何大骂许国,廖得宝多人要恼怒。

现在唐营人们这么夸将自己,恼怒早抛到九霄云外。

剩下的全是乐了。

大公主翠花边听边偷笑。

这个驸马爷也真会诌,结婚这么长时间,还不知他有这么一手。

你既然劈柴烧火,我便趁热打铁。

翠花说“父王,我看咱们是上了宇文化及的当了”。

翠花先把罪过推到宇文化及身上,“我看,咱们不用跟唐朝为敌了,不用跟城外的唐兵打仗了。

两家这么打下去,伤亡是难免的事。

昨天,我被人家拿了,要不是常元帅高抬贵手,女儿早就身首异地不在人世了,也见不到父王了。

再说,这仗一时半时也完不了,耗费钱财不说,城里的老百姓也要跟着受苦受难,吃睡不安,行走不宁,多不好哇”。

廖得宝听了女儿这么说,没有立即表态。

他看了谢花兰一眼,试探地问“驸马,你是怎么想”谢花兰今天是拿定了注意,先给岳父戴高帽子,灌迷魂汤,然后再见风使舵。

“父王,你是明君,这里的利害,比我知道的清楚。

我是许国的驸马,就要向着许国,父王说战,我就上阵拼命。

虽然,唐营有我的朋友,但我绝不向着他们。

我只听父王的命令。

“翠花一听,心里暗笑,你倒乖巧,我唱白脸,你唱红脸,好听的都让你讲了。

廖得宝听了驸马的恭维,又是一阵欢喜。

“翠花,你在唐营,是不是已答应归顺了?”大公主一想,父王是在试探哩,看我是不是先斩后奏,先降后劝。

好吧,我得学学驸马的样子,瞎编几句。

好么,这对夫妻捉弄开老头了。

翠花瞟了父亲一眼,往跟前靠靠,说“女儿哪敢呀,不见你老人家的话,吓煞也不敢那样做”。

这时,廖志高、廖志成哥俩来了。

廖得宝就把刚才议论的事情,跟两个儿子说了,问他们俩是什么想法。

志高、志成哥俩,和先锋官吴穷相处的很好。

这两天吴穷不断在哥俩面前表露,不要跟唐兵作对,这样下去,于许国不利。

所以哥俩的心早有些动了。

哥俩正要表态,翠玉慌慌张张,从外面进来了。

“父王,大事不好了”。

“快讲,是不是唐兵来了?”“不是。

比唐兵来还厉害”。

“啊!到底是什么事?”“你们知道先锋官吴穷是谁?”接着,翠玉就把自己的发现讲了。

这个吴穷不是别人,正是从二龙山下走了的吴凤英。

她在二龙山前跟姐姐吴月英离别,就来到许国。

她一到正赶上许国招选先锋,吴凤英就揭了皇榜,到比武场争夺先锋印,她一连打败了五员上将,廖得宝见她武艺出众,十分喜爱,就选她当了先锋。

吴凤英改名吴穷,就在许国操演人马。

这吴凤英很会来事,见了国王就挑好听的讲,深的廖得宝的赏识,还打算把二公主许配他,只是因为翠玉要自选夫婿,才暂时没有提起。

吴凤英对同级官员和下级兵丁,也随和谦让,所以大家对她很有好感。

特别是没事的时候,就找志高、志成玩,谈论武功,商议布阵,三个人成了至爱朋友。

今天吴凤英偷着看望吴月英、白建雄,被翠玉的亲信女兵发现了,就把她们的谈话报告了翠玉。

廖得宝听了,还有点不信,问“你们不要瞎猜,也许是听错了”。

“父王,这人不但是唐营的人,而且还是个女扮男装”。

“有何凭据?”“她叫吴月英姐姐,吴月英称她妹妹。

““如此说来,我们该怎么办?““父王!“志高说,”驸马和妹妹正好搭了个桥,我看就按她们的意思办,踩这个桥过去,顺这条台阶下。

“廖得宝沉思了一会儿,半信半疑的问“假如照你们的话去做,唐朝能退兵吗?““能。

“翠花说,”人家的元帅说了,两家和好,是唐朝皇帝的圣意。

只要咱们乐意归顺,他们保证不动咱们的一草一木,不伤咱们的一兵一卒。

马上退兵,返回长安。

““没有个凭据,到时他们反悔,咱们就被动了。

这事还得好好合计合计”。

谢花兰想,到了这个地步,自己该说话了。

“父王!他们不会出尔反尔。

咱们先不让他们进城,一切谈好了,写在纸上了,再请他们的元帅和将军们进城,不让兵丁进城。

他们敢反悔,咱们就扣留他们”。

廖得宝一想,这个办法好。

大批人马不进城,一旦谈不成,扣他们的元帅,他们也没办法,兵无头领,还打什么仗。

“这事让谁去送个信?”“有现成的一个”。

翠花说。

“谁?”“吴穷”。

正说吴凤英,她就到了。

吴凤英去看吴月英,被人发现以后,认为自己被暴露了。

她挺果断,马上把姐姐和白建雄放了。

三个人正商量如何办,玉蓉、玉莲也来了。

原来,她俩跟着翠花进城后,大公主去见父王,就派了一个兵丁,领着二位姑娘去探望吴月英。

原来只有凤英一人,现在突然增加了四个,五个人快刀斩乱麻,决定先动手。

吴凤英把自己的亲信兵丁叫来,大家先到了元帅府。

先锋求见,于子千好不怀疑,马上请了进去。

吴凤英、吴月英、玉蓉、玉莲、白建雄等一进屋,三下五除二,就把于子千绑了。

这几个人都是行家,捆绑一个人还不是唾手可得,元帅于子千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绑了个结结实实,一点也不能动。

拿了元帅,兵权就到手了。

吴凤英拿帅印,令箭一出,让兵丁们立刻把宇文化及住的地方围起来。

宇文化及来到许国,下了很大本钱,首先把元帅于子千拉过来,让他配合自己行事,将来夺了唐朝的江山以后,封他为一字并肩王。

前几天,他听说唐兵来了,便整天和于子千密谋,如何将唐兵打败。

这阵他正在闭目养神,做他的美梦。

不料,吴凤英等人闯了进来,将他绑了。

完成了这两件事,吴凤英就带着人马来到银安殿外。

廖得宝知道了事情的经过,惊了个目瞪口呆。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只好照吴凤英等人的话去办。

唐兵依然驻扎在城外。

廖得宝传出旨意,城上挂出唐朝旗子,城内黄土垫路,清水撒街,迎接唐营元帅、监军和各位将领进城。

廖得宝大摆宴席,为常秀兰等人接风。

双方官员个个欢喜,共庆和睦,就不必细说了。

在宴席上,程咬金提议,双方永结秦晋之好,将二公主翠玉许配了白建雄。

翠花问妹妹乐意不,没有妹妹说话,秀兰就开玩笑说:“人家要不愿意,能把白建雄从马上拽到怀里?”一句话说得翠玉满脸通红。

唐兵休息了三天,挑选了一个吉日,班师回朝。

说来也巧,兵行至半路,偏偏遇上了在逃的法禅、法空两个和尚,众人没有费多大周折就把他俩捉住了。

唐兵到了长安城外,皇上亲自迎接三军进城。

在金殿之上论功行赏,每人都加封了官职。

接着,李怀珠、李怀玉等人奉旨完婚。

每对新人洞房花烛之后,就各自去迎请自己家的亲人。

这些都是后话,就不一一细表。

正是:唐朝初建百事难,人间英豪奋扬鞭;男儿胸怀报国志,五女兴唐佳话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