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长途自驾的地理逻辑

 与春天同行 2024-05-18 发布于甘肃

2024

刚刚过去的中国春运

从北境冰雪到南国艳阳

从西部边疆到东海之滨

公路、铁路、航空、水运

90亿人次的流动

造就了这场

世界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

这其中

535万公里的道路

3.36亿辆汽车

庞大的公路系统和惊人的汽车保有量

支撑了今年春节72亿人次的自驾出行

占据整个春运流量的八成

便捷、自由、私密

长途自驾

已成为国人出行的首选

然而

一台车

一次旅程

我们会面对什么

又会看见怎样的风景

我们还需要了解哪些

地理逻辑

才能做到长途自驾的知行合一

冻雨,与春节不期而遇

春节前发生在湖北的冻雨,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

1月31日,正值春运初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却遭遇了2009年以来最强的一次雨雪。

滴水成冰,瞬间“封印”了归家的通途。

冻雨强大的威力,甚至让融雪剂、铲雪车都无能为力。2月4日,湖北、湖南等地,多趟高铁停运或晚点,全国超1000个高速收费站关闭。

中国长途自驾的地理逻辑

春运遭遇灾害天气,高速通行受阻,汽车排成长龙,有的车辆被堵时间甚至超过50小时。

冻雨,这个一直以来较为陌生的气象词汇,成为了万众关注的热点。

那么,在各种极端天气频繁发生的当下,对于人们的长途自驾来说,冻雨的发生是否有其规律?又该如何规避?

首先是时间规律。冻雨常出现在冬春季,尤其每年的1月至2月,是冻雨最为活跃的时期,而糟糕的是,这个时间恰好与春运高度重合。

其次是地点规律。冻雨在贵州及湖南、江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常发,山东、河北、陕西、甘肃、东三省也时有发生,其中尤以贵州高发。

中国长途自驾的地理逻辑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在大家通常的认知中,冰雪应该是北方的特产,但由于“上下冷、中间暖”的特殊夹心饼干结构是冻雨形成的前提,最易发生冻雨灾害的区域,反以南方居多。

从此次冻雨的发生来看,湖北正好处在京港澳高速和沪蓉高速的交汇点上,这两条干线正是东西流动和南来北往的大动脉,春运期间流量很高,一旦遭遇冻雨,发生拥堵的概率极高。

据统计,江淮流域的冻雨天气,淮河以北2-3年一遇,淮河以南7-8年一遇。因此,每年春节期间,途经这些地区的自驾者,应当密切关注天气预报。

如遇冻雨天气预警,可调整自驾路线;如果已进入冻雨影响区域,无法绕道,则应尽快下高速进入国道行驶,避免出现堵在高速封闭路段,进退失据。

中国长途自驾的地理逻辑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2024年2月3日华中地区雷达组合发射率与部分高速公路干线关系图。颜色越偏暖偏深的地区降雪越剧烈。

由北向南,当纬度决定温度

无论前一个冬季有多少恼人的新闻,每年春节前后,海南必定人潮汹涌。除了蔚蓝大海和清新空气,最重要的,当然是冬季最稀缺的资源:温度。

海南岛四季如春,人尽皆知,当北国飘起皑皑白雪,身处北纬18度的海南依然鸟语花香。

中国长途自驾的地理逻辑

三亚蜈支洲岛,春节仍能下海游泳。摄影丨小黑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纬度相差约50°,冬季接受的太阳辐射差别显著,再加上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寒冷冬季风影响,北方地区首当其冲,南北气温的差别进一步增大。

南方北方,绝不是抽象的概念。从地理上说,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一条显著的等温线,它不仅代表了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在1月,这条等温线更大致将0°C线沿中部地区延伸。

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平均气温在0℃以下,其中黑龙江漠河的气温在-30℃以下;以南的平均气温则在0℃以上,其中海南三亚的气温为20℃以上。

中国长途自驾的地理逻辑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中国一月等温线的分布特征主要体现在南北气温的显著差异:南方温暖,北方寒冷。

反差创造奇迹。

身处漫长冬季的北方人十分喜欢海南,据说,每年有数十万东北人在三亚度过春节,海南因此又被人们称为“东北第四省”。

其实,在冬季,来一场南北向的自驾之旅,将是一条不可多得的体验“地理中国”之路。

当我们从东北的哈尔滨一路向南,每跨越一条等温线,气温就大约上升8℃。哈尔滨到三亚约4000公里,如自驾5天,差不多每天即可跨越一条等温线,温度上升总幅度可超过40℃。一次旅行,就能体验雪国大地的极寒和南国沙滩的炽热,这是只属于冬季的浪漫。

那么,当我们在冬季自驾出行,如何研判沿途气温走向呢?一组中国核心高速路网与一月平均气温图关系示意图,可以帮助大家合理规划旅程,甚至可以在冬季邂逅四季。

中国长途自驾的地理逻辑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7条首都放射线,从G1到G5均穿越2条以上等温线,温度变化显著;G6穿越3条,温度变化更大,但出现了对称变化;G7虽长,但温度变化不大。

中国长途自驾的地理逻辑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11条北南纵线分别穿越了2到5条等温线,温度变化显著。

中国长途自驾的地理逻辑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18条东西横线,除了G30连霍高速穿越了2条等温线之外,其他线路大多没有穿越等温线,温度变化很小。

从版纳,讲讲长途自驾的气候逻辑

在最冷的季节里,如果我们不去三亚,那么西双版纳就是过冬最好的伊甸园。

我们会发现,同样是温暖,版纳与海南却十分不同。

在滇南这片两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长满了5000多种热带植物。独木成林、空中花园、滴水叶尖,神奇的雨林景观令人目不暇接,如同走进“侏罗纪公园”。

中国长途自驾的地理逻辑

西双版纳植物园,各种奇花异卉将这里装饰得如梦似幻,仿佛误入了“爱丽丝仙境”。摄影丨阿伊

西双版纳的南面和东西两侧,靠近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夏季深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暖湿气流的影响,因而终年温暖湿润,森林覆盖率高达81.34%,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热带雨林分布区,也是全球12个最热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它的特殊,使得它成为比丽江大理火得更早的旅行天堂。

(横屏观看)

中国长途自驾的地理逻辑

勐泐王宫的大佛远眺前方,护佑着这片土地。摄影丨zuj

整个中国的东半部,属于大范围的季风气候,冬季盛行大陆季风,寒冷干燥。

西双版纳是个例外。

在气候类型上,它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具有相同气候的地区包括台湾省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而西双版纳又地处热带北部边缘,北有哀牢山、无量山作为屏障,阻挡南下的寒流,截留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让这里成为中国内陆几乎唯一不受寒潮侵袭的洞天福地。

中国长途自驾的地理逻辑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除了这5大气候类型,中国南沙群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因此,温度虽是底层逻辑,但由于众多地理因素的互相作用,体现在气候上,就会产生更为丰富的维度和变化。

对于我们的长途自驾来说,最直观的,莫过于观察植被的变化。

从北至南,从东北的寒温带针叶林,过渡到华北的温带落叶阔叶林,穿越秦岭淮河之后,就能看到大片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再往南到西双版纳,就是热带季雨林的世界了。

从东向西,从沿海向内陆,来自海洋的水汽越来越少,植被的变化从森林过渡到草原,进入西北内陆区,则呈现大片的荒漠。

那么,当我们自驾出行,如何了解沿途气候带呢?一组中国核心高速路网与中国气候关系示意图,帮助大家了解你似乎熟悉又并不太了解的身边风景。

中国长途自驾的地理逻辑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7条首都放射线,除了G1和G7,其他5条均穿越2个气候带,景观变化较为显著。

中国长途自驾的地理逻辑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11条北南纵线大部分穿越了2到4个气候带,景观变化显著。

中国长途自驾的地理逻辑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18条东西横线,秦岭淮河以北大部分都跨越了2个气候带,景观变化较为显著;以南基本都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内,景观变化很小。

去西部!执念从何而来?

在很多人的心里,要说自驾的天堂,还是非西部莫属。

说起西部,脑海中出现的,可能是中国的“景观大道”国道318,是中国最长的陆路边境国道219,是315国道的百年孤独,还可能是331国道的边境游牧。

中国长途自驾的地理逻辑

青海茶卡盐湖天空之镜。摄影|YX

西部,和深陷的都市丛林太不一样,它是梦境,它是远方,它是美不胜收的冰川雪山,是气势磅礴的沙漠草原。

西部自驾,一天内可以经历阴晴雨雪,体验春夏秋冬,每一种景致,都承载着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也记录着悠悠岁月的宏大力量。

那么,自驾西部的执念,究竟从何而来?

中国长途自驾的地理逻辑

青海大柴旦附近315国道上的U形公路。摄影|枫桥夜泊

熟悉的地方没风景。旅行的本质,是源于远方对内心的召唤。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是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

我们向往西部,其实有一个很朴素的地理学原因,那就是,在中国,绝大多数人,生活在东部。

1935年,时任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的胡焕庸发表论文《中国人口之分布》,他发现“瑷珲—腾冲线”将中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两个地理单元。东南半壁36%的土地供养了全国96%人口,而西北半壁64%的土地仅供养了4%的人口,这就是著名的胡焕庸线。

89年过去了,胡焕庸线以其科学性和稳定性,从未被打破。

中国长途自驾的地理逻辑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胡焕庸线被誉为与“秦岭-淮河线”并列的国家地理分界线。

中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明显的阶梯状分布。

我国的东部,基本位于第三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

第二阶梯的东缘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跨越这些山脉就进入第二阶梯,它们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

跨越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则进入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这是中国地势的第一阶梯,也是世界屋脊。

中国长途自驾的地理逻辑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中国这种地势,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中国这种特殊的三级阶梯,决定了我们从东部自驾前往西部时,不仅面临海拔升高引起的垂直地带性变化,更意味着我们从繁华逐渐驶入荒野。

一路向西,随着三级台阶的抬升延展,荒野也从碎片化的存在,逐渐焕发出磅礴的气势,由它塑造的景观,也成为大地真正的底色。

时代更迭,人们的审美在变,中国的山岳文化也在转变。从前,中国的横断山区一直隐于幕后,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西部,众多壮美磅礴的极高山进入人们的视野,如天神临凡,高海拔的雪山,从籍籍无名,成为万众瞩目。

中国长途自驾的地理逻辑

横断山脉。摄影丨王建军

去雪山,去高原,去荒野。

在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上,荒野,就是大地母亲原本的模样。辽阔而野性,不仅具有巨大的美学价值,更因为孤独,而开启了人类和永恒的对话。

“基建狂魔”加持,高速路网极速延伸,当小众的318变为人人向往的此生必驾,去西部,已不仅仅是休闲的户外方式之一,甚至也被许多人视为暂时逃离现实的精神救赎。

一组图,让我们看看,我们穿越了哪些阶梯上的中国?

中国长途自驾的地理逻辑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7条首都放射线,G1到G4,都处于第三级阶梯,海拔变化不大,垂直地带性不明显;G5和G7,跨越2级阶梯,垂直地带性较为明显;G6京藏高速则从东部直上青藏高原,海拔变化巨大,垂直地带性显著。

中国长途自驾的地理逻辑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11条北南纵线以G55二广高速为界,以东海拔较低且变化不大,垂直地带性不明显;以西海拔较高,垂直地带性明显。

中国长途自驾的地理逻辑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18条东西横线除少部分高速之外,基本都是跨越了二级台阶,海拔变化明显,垂直地带性明显。

如今

中国高速公路

通车总里程已达到17.73万公里

居全球第一

到2035年

除个别展望线外

71118国家高速公路网主线

将全面建成

每天

都有成千上万的人

开启着属于他们的旅程

每一个远方

都寄托着人们心底的一个期待

中国

有着全世界最全的自然带

从热带雨林到温带草原

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

公路

连接起华夏大地的万千风景

任山高水长

等待着人们去追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