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垦农业全产业链迈向“2.0”

 天堂的咖啡屋 2024-05-18 发布于海南

持续推进“一场一品”工作,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特色产业基地

海垦农业全产业链迈向“2.0”

■ 海南日报记者 邓钰

“'一场一品’工作中,红明和东路两大农场都主营荔枝,不如来一场PK赛,看看能碰撞出什么火花。”日前,文昌市东路镇,海南农垦标准化荔枝基地内,一场关于“一场一品”的讨论正在火热进行。

去年5月开始,一场发轫于田间地头的海南农垦农业新模式改革迅速铺开。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垦集团)启动“一场一品”专项工作,依托遍布全省18个市县的资源要素和特色禀赋,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全链条特色产业基地。

海垦农业全产业链迈向“2.0”

海垦八一总场公司火龙果基地。陈元才 摄

与此同时,海垦集团鼓励旗下各企业协同发力,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尤其以农场公司抓好自有基地生产,科技、果蔬、热作等产业集团强科创、拓销路、谋产品、打品牌。

在一年的市场布局中,海垦集团旗下各相关企业在产、销、加工等各环节频出新招,建设垦区农业全链条2.0。

难题 产业空心,分散种植,零散销售

破题 强标准化,高集中度,强控制度

5月9日,海南农垦东路农场公司(以下简称海垦东路)二十队标准化荔枝基地,农户穿梭其中忙碌采摘。

海垦农业全产业链迈向“2.0”

海垦东路农场公司职工在基地采摘荔枝。陈元才 摄

蓝天白云下,一簇簇泛着红晕的荔枝,见证了一段基地管理转型的岁月。

“最开始,我们试过全托。”海垦东路果蔬分公司经理林勇介绍,前几年,该公司尝试把整片基地以一口价承包出去,虽然省心省力,不用担忧生产、销路等难题,但却没发挥出它的最佳潜力和效益。

这样的模式,虽不需要投入人力和物资,却弱化了企业对基地的管控力,导致基地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

近几年,海垦东路还尝试过产销分离、管理外包、资产划拨、自寻销路等诸多模式,现实搓磨之下,却没有找到“最优解”,众多计划纷纷作罢。

转机发生在2023年。海垦东路率先尝试对355亩标准化基地进行自营管理,初尝甜头。“将基地掌握在手中,虽然付出的管理成本增加,但利润甜头却翻倍上涨。”林勇说。

此时,恰逢海垦集团推进“一场一品”工作,鼓励旗下各企业协同发力,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做强特色主导产业。

迅速响应!一年内,海垦东路将自营管理的基地面积从355亩推广至1200余亩,预计今年荔枝基地的产量和营收将实现跨越式增长。

这并非个例。依托“一场一品”专项工作,海垦多个农场公司多措并举,强化土地、技术、人才等各项资源的掌控力,破解产业空心、分散种植、产销对接滞后等局限。

“过去一年,我们围绕'一场一品’基本思路,推动了基地建设、企业协作优化等多项工作。”海垦集团经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种植端,该集团在构建遍布全省的热带农业优品种植网络。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涵盖荔枝、菠萝蜜、火龙果、榴莲蜜、龙眼、绿橙、芒果、咖啡、茶叶、红橙等10余种热带高效作物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网络日渐丰满,持续构建垦区优质农产品产业链条。

难题 端口繁杂,认知度弱,产业链短

解题 设立标准,健全渠道,发力加工

与此同时,海垦集团依托“一场一品”工作,从全局角度看待资源调配、产业衔接、链路建设等问题。

一方面保持农场公司原有生产端口优势;另一方面,让专业化的果蔬、物流等专营产业公司参与销售、加工、研发等各环节,发展农业全产业链,进一步激活每一产业环节生产力,不断扩大覆盖面、延伸领域、提升档次。

海垦农业全产业链迈向“2.0”

在海垦龙江农场公司果品管控中心,工作人员在自动生产线上分拣红心橙。陈元才 摄

聚焦堵点,实施新招——在种植端,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标准管理,打破小散弱格局;在加工端,科技引领,产品为先,日益丰富产品体系;在销售端,搭建渠道,对接终端,减少中间环节。

在今年消博会上,海垦集团大放光彩。在“一场一品”推进中,从最初寥寥数款产品,到涵盖热作饮品、乳胶制品、热带果蔬制品、旅游伴手礼、畜禽产品和海洋产品等多个品类的140余款市场精品,海南农垦的“货架子”更加丰富多彩,吸引来上千组客商洽谈合作。

展会期间,同步推出的“海垦集团线上商城”微信小程序,在不足一个月时间内,注册用户量和交易量大幅增长。

与“一场一品”工作相辅相成,海垦集团今年启动“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明确要在3年内将“HSF海南农垦”打造为中国驰名品牌,进一步宣传和提升海南农垦农产品整体形象。

“化零为整,攥指成拳,是规模与效率的多赢。”海垦集团经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各企业缺乏统一的供应链管理和价格协调机制,未形成销售渠道共享、供应链共享机制,导致海南农垦产品矩阵未发挥品牌效应,商标管理和使用缺少协同,存在有品牌无产品和有产品无品牌的情况。

如今一套组合拳下来,统一的渠道和品牌使海垦企业和产品向心力不断增强。“海南农垦”品牌矩阵下,授权范围涵括了从种子、林间的鲜果到高品质的咖啡、茶叶等产业链各环节产品,品牌声势日益扩大。

难题 协同度低,认知度低,附加值少

接招 联盟发展,全链建设,垦地融合

“海垦荔枝产业联盟体系正在谋划中。”海垦集团经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该集团探索构建农产品产业联盟,实现种植端的组织化、系统化发展。

据了解,海垦集团从总部层面着手,组织红明农场公司、东路农场公司,探索研究海垦荔枝产业联盟体系建设,拟通过企业联盟体形式,整合荔枝产业种植端,实现品种筛选、技术指导、原料供给、产品销售、品牌打造等方面的组织化管理,从而实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将“一场一品”专项工作作为基点,海垦集团以“建链、延链、补链”为重点,坚持“垦地融合关键是产业融合”思路,筹备和推进一批重点项目落地。

建链,聚集好资源,释放发展协同效应——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镇,海南农垦母山咖啡有限公司与属地政府共同推进“咖香橙韵”乡村振兴项目,在建设咖啡标准化示范基地、提升咖啡附加值的同时,深度开发当地文旅资源。

强链,激发新动能,助力产业提档升级——

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动产业上下游22家单位,组成天然橡胶产业创新联盟,推进建设一批“揭榜挂帅”项目,进一步延长创新链,强化产业链,做足天然橡胶产业“深”功夫。

补链,补足短板项,打造现代产业集群——

海南农垦草畜猪业有限公司育肥场依托生猪屠宰加工厂、饲料厂及产品研发车间等项目建设,布局生猪规模化全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进一步升级……做足产业加法的同时,海南农垦正努力将自身打造为海南“菜篮子”“肉篮子”“果篮子”的中坚力量。

“以垦区农业标准化种植基地为核心,辐射周边种植基地,加强数字农业建设,打造连片标准化的数字农业直采基地。”海垦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集团持续加强垦地融合,助推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合力打造一批农业种植养殖和精深加工项目,实现垦地发展共赢。

更优、更美、更高效,海南农垦农业全产业链条2.0呼之欲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