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地人已经来深圳看房子了!

 星佳是个小人物 2024-05-18 发布于广东

达叔线下活动终于开启了深圳站,一早和丁妈从南山驱车 40 分钟到沙井,深圳的确是少,跨区之间的距离不过 40 分钟的路程,一路上和司机师傅聊了很多,但只能从他们的嘴里听出来悲观,在他们的世界里城中村越来越冷清,因为算个账后,虽然每个人在深圳赚的比老家多,但花的也多,于是剩下的也不多,不如回老家算了。

可能这就是深圳的无情,也正是深圳的魅力,筛选标准很简单,留下来才是真正的深圳人,而留下来成为真正深圳人的标志就是拥有一套深圳的房子,而深圳的商品房不到 190 万套,可这里是一座超过 2000 万人口的城市,稍微有点经济学基础的同学都明白,市场的价格是供需价格决定的,政策的短期影响终究会被经济规律纠正。

一天的活动安排的挺密集,上午听达叔分享了他的成长经历和商业模式的思考,对于那些天生反骨的人来说,打工终究不是最终的归宿,因为职场的天花板太容易就摸到了,同样的精力不如通过市场赚到更大的收益,当然要承担风险,这就是人生游戏值得体验的地方。

现场参会的同学们年纪普遍 30+,即使如今的房产似乎让很多人失去信心,但他们依然会从外地来深圳看房子,用行动表达他们的态度。

其实假设下,如果在某个三线城市的家庭有 300W 闲置资金,并且每年夫妻俩能有60 万的工资收入,请问除了买深圳的房子之外,还有什么选择呢?

当然,很多人也会选择香港保险,但在星佳看来,似乎他们的行动是,为何要二选一,都要都要!!

我以为他们只是随口说说,结果有已经踩盘几个月的,有已经把首付准备好的再定具体楼盘的,有已经走贷款手续的,还有刚刚入手的..... 

很多互联网上匿名的情绪一旦到线下看到具体的人,从他们嘴里讲出来的世界和情绪里的世界,似乎完全是两个世界啊,中国的四个一线城市,深圳的吸引力的确是最强的,很期待明年这个时候再回头看看文章,到底谁的判断正确。

想请那年深吹时代的星佳和爱米,整天劝大家落户深圳,有能力的话再买房,如今眨眼从 18 年跳到 24 年,居然转眼 6 年就过去了,依然不后悔当初的决定,来深圳落户买房才有了如今满意的生活,还有孟母三迁里二十多人的创业公司,慢慢来,等花开。

接下来要花很多时间和跨界行业做出结果的人聊,这个时代互联网再怎么发达,信息差和地理差的套利会一直在,发现需求,然后满足市场,就能赚到利润。

目前医疗行业里政策上有个巨大的风口,国产代替。

目前国内医院里很多医疗领域的器材都是欧美进口的,随着这几年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很多医疗设备都要慢慢国产化,这是个上万亿的市场,哪怕一个如血凝检测这样十亿+的赛道,政策的指挥棒挥起后,一群国产厂家围殴一个国际巨头,1+X 的狂飙里,垄断的那个1 很快会被X 瓜分市场占有率,那我们应该如何做?

找到一个产品,跟对大哥,混进去喝口汤,这就是跟着风口赚钱,选择大于努力之前,能有眼光看到一个蓝海市场,还能有大哥能带你入门,这都是时代的馈赠。

越来越多的真话,只能关起门来,小声的在线下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吗?

最近这几个月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继续给孟母三迁招人,找对人是成功的一大半,而且找同事其实和找对象是一个逻辑,都需要量变引起质变,见的人多了,自然能分清哪些人是目前创业阶段公司需要的人才。 

而且一个事实是,一家公司 20% 的关键操作可以带来 80% 的利润,至于那 80% 的无用功到底浪费到哪里了,似乎永远是个谜,好消息是效率是可以通过试错去提升的,有时候就是顿悟!搜了下这些年关于招人的文章,其实这几年陆陆续续都在招人,但最近感受尤其明显,找对一个人的确是能省很多事,就跟找对一个老婆可以兴旺家族三代人一个逻辑。

星佳,公众号:星佳是个小人物继续招人,和出国去看看投资项目

如果刚好你在海外创业,欢迎联系星佳有空聊聊,万一有机会在海外大干一场呢,再碰到下一个风口!

中国人的智慧只要放到一个尊重私人产权的地方,一个把商业规则写清楚的地方,一个尊重交易产生财富的地方,一定能掀起一道风浪!

于是,坚持写自己家发生的事,把这些文字留下来给下一代看,这就是为何一直不追热点,也不蹭流量的原因吧,这才是写作带给星佳的最大收益,也是别人抢不走的财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