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新加坡淘瓷记

 昵称45109175 2024-05-19 发布于浙江

新加坡唐人街区域的老街两侧大多是廊楼式建筑,在廊道上步行,别有一种历史韵味。

这里散落着不少古玩店,大多数店的规模较小,经营品种比较杂。在这里有一家并不起眼的古玩小店,入门两边置放着一些瓷器和杂项文玩,似乎都是普品,不值得细品。但贴墙置放着的一个古玩玻璃柜里,却有几十个各式鼻烟壶,有一个直口盘底的鼻烟壶,青花亮丽,造型灵秀,看上去像是康熙时期的。这迅速改变了我对此店的总体评价。对这件鼻烟壶我仔细品赏后,虽不能确定是“紧皮亮釉”的到代康熙物件,但其也绝不是近年的新货。

我发现此店门面虽不大,进深却深,里面还有一间,且贴墙几个古玩柜里,远看就有好货。我抬脚就要进入,却被老板娘阻止:“里面是私人区域,请脱脚进入。”我遵命脱掉鞋子走进,一位年轻人热情地示意欢迎,显然他就是老板。我们交谈起来,他给我沏了茶,我问他:“茶几旁一对灵巧的清式红木椅子可以一坐吗?”他说:“当然可以。”

原来他们家是新加坡远近闻名的三代古玩商,他是第三代。他说,现在新加坡古玩资源有点枯竭。20世纪中期,从中国大陆来的齐白石、潘天寿、吴昌硕、任伯年等名家字画和清三代瓷器很多,价格低得难以置信!可惜现在都在大藏家手里,他们不会轻易出手。不远处的福海大厦地下层,周日有个古玩集市,也就是几十家柜台摊,展示的多为各种普品,与潘家园、上海灵石路、杭州二百大的盛况不可比拟。

此处真正打动我的是金边釉上粉彩花卉的一碗一盘,小巧玲珑,极为精致。碗直径11.7厘米,盘直径10厘米,胎薄透光如玉,散落几个极细的缩釉点,是老瓷的鲜明特征。冲击我视线的是碗的釉面上,淡褐长枝上栖身从容恬静的黑鸟和大气灵动的红花绿叶,显得十分和谐。底款依稀可见“江西出品”等红字。而且碗和盘看起来未使用过,品相很好。

老板说:“这是20世纪初的精品,我早年收到的。”我对他的表述表示肯定,接着他也未开天价,我们在谈笑中成交。

原载《收藏快报》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