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滹沱河笔记:在滹沱河河滩草地的树荫里读书

 df7086 2024-05-19 发布于河北

梁东方

在滹沱河河滩草地的树荫里坐着读书

杨树亮亮的叶子在风中频频摇摆,树叶几乎是从树干根部就已经开始的这种摇摆不必举头上看即可纳入眼底让支了椅子坐在树荫草丛中的平视就可以有城市中俯瞰或楼上才能拥有的视野。

树影不是静止的,它一方面随着阳光慢慢移动,另一方面因为每个叶子都在随风摇摆而使影子的每一部分也都在晃动。几乎没有最核心的多层叶子的影子一起覆盖住的阴影。这个发现很有趣,影子的摇摆和周围每一棵小草小花的摇摆联合起来,让人置身这样的环境中永远觉到生机勃勃。

这里树荫浓郁,因为所有的树木从主干的底部开始就有了横生纵生的小枝杈,没有人干涉它们,生在任何位置上的职业都可以自然而然地接收到它们需要的阳光,形成属于自己的荫凉

这样长起来的树,树干还不是很粗,就已经能投下浓浓的大树荫。这是城市里那些一再被剪枝去冠的树所不能比的。草木在自然状态中,于人的观感才最舒适。所有背道而驰的所谓园林做法,都只能是缘木求鱼,不干涉地任其生长才是最恰如其分的王道

野草野树的参差之状远非任何人工园林可比拟,野生的自然状态的丰富性与天工的巧妙,人工园林永远无法企及。

草地是真正的草地,所有的草都是河滩地上野生的,树荫里坐着看草地,看周围间或有大树的草地上,叶影摇动之间既安静也喧嚷。风声、叶声、蛙声、远方偶尔的车声、鸟鸣,所有的声音联合起来形成了安静的声音。安静不是无声,是只有自然之声,只有地球是唯一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的意义上的自然之声。

身后高高的草丛里常有野鸡惊叫着飞走,眼前的荫凉与阳光界限处的小黄花上,则总有白色的蝴蝶飞舞。野鸡惊飞杨涛阵阵是这个自然状态的草地疏林环境中最惯常的声响。野鸡每一次吃惊地叫着飞翔起来的时候好像都很慌乱,杨涛每一阵随风而知的哗哗声响都平稳安详。

坐了很久之后才发现,有一棵去年的芦苇就孤零零地立在椅子边。它枯黄干瘪,茎秆依旧充满了韧性,任何一个方向上来的风都不能让它倒伏下去以后起来,它总是能最终保持自己挺立的姿态。

自然的草丛不是纯绿色的,去年的枯草哪怕倒伏了颜色还在,所以今年的新绿之中参差着去年的枯黄。枯草镶边儿以后不仅补充的草丛,为单薄的绿色做了最好的调色处理让绿色显得更有生机,天然带一种劫后余生式的沧桑感。

苍耳子浑身上下都已经变成了铁锈色,干枯地站在眼前一片紫的小蓟和黄色的小花之间,一点也没有因为自己的衰相而有什么自惭形秽的意思。植物们至少在样貌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地站在自己偶然站住的地方,一站就是一生。

身后这一片高高的芦苇,因为去年的芦苇和今年的芦苇完全站在一起,站成了一片,所以远看很像是芦苇上部为枯枝,下部为新绿,参差地站在一起很有颜色过渡的画面感,即使是最高明的画家也很难将颜色掌握与搭配得这么好,好到了神奇的境界。

在户外反而没有在办公室里那样只能穿一个T恤的热了,城里中午的时候白花花的阳光下,出门去食堂吃饭只走那么几步路都晃得人眼睛睁不开,觉着一刻也不能停留。可在户外这样的草与树的空间里坐定了阅读,则只有无所不在的舒适。只要坐在阴凉里就一切都好。从早晨就穿着外罩一直穿到中午,始终没有觉着有热的感觉。

一晃几个小时过去了,一再拿起笔来,因为阅读中的感受,因为周围环境中的细节而奋笔疾书。在户外阅读,不仅是读书,也更是在读环境,读此情此景中的自己。

这样坐着看书,阅读的时间可能不及写笔记的时间多,写笔记的时间又不及放眼周围自然草木自然细节的时间多。

每次抬头,都会因为眼前草地树丛之上的蔚蓝天空的屏保品质而惊喜。这样的景致似乎直接和正在读的这本小小的精装书的内容联系到了一起。精装书更适合拿到户外,挺括、适合一再拿起放下的过程,用其垫着小本写字也方便;当然更适合的是这本书的内容

《活山》写的是作者谢泼德自己在英国的山中生活了几十年的观感,既实证也弥漫着一种远离尘嚣,不对世事回一下头的超然。她那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生前并未能出版这本书,这一点也没有影响她对自己一生的留恋与肯定。她对一般会被认为最没有什么可写的山中冬日的风雪严寒的描绘,与我当下风和日丽的草地疏林景象反差巨大,却可以让人有严丝合缝的代入感,让人从她的细节直接过渡到眼前的细节里来,毫不违和。因为对自然物象的观察感受以及从中体味人生滋味的意思是完全一致的。

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很多时候不一定在红尘滚滚之中,也完全可以在这样置身自然的丰富多彩与无限蕴藉里。在河滩树荫里度过的这一天,因此而愈加使人怀念,在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怀念。那些不得不回到城市里去日复一日地在建筑丛林中周旋的日子不知道要过多久才能再有这样一段置身自然的时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