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慈溪慈孝文化的十二种表现

 牧哥 2024-05-19 发布于上海

图片

老慈溪县范围,大致包括今宁波市江北区大部,余姚市西部,慈溪市掌起、观海卫一带,以慈城地区为中心,这里的慈孝文化大致有以下12种表现:


01
多孝子孝女
中国古代县志通常都有孝子列传,以表彰当地的孝子孝女。与其他州县相比,老慈溪的孝子孝女数量更多,名气更大,例如:老慈溪又名“三孝乡”,因为有汉代董黯、唐代张无择、宋代孙之翰这三位著名孝子;仅《明史》记载的慈溪籍孝子孝女就有:嘉靖倭难中勇敢牺牲的向叙、义妹茅氏、沈氏六节妇,舍生救家人的冯象临,贞孝节烈妇女孙义妇、陈佳妻王氏、郑子琜聘妻杨氏、金杰妻徐氏、张能信妻刘氏等;区区小县能有十多个孝子孝女被写入中国正史,人数之多是许多州县不能比的。还有《四明谈助》记载的七十岁孝子沈良十,《南雷文定》记载的城东王孝女,《清稗类钞》收录的桂贵、姜宸英,《嘉庆重修一统志》收录的应允生、钱秉虔,以及县志收录的顺孙钱维垣、张宪章等,都是老慈溪有名的孝子孝女。

图片

汉代董黯


02
多节妇
古时候以妇女守节为孝,称节孝。妇女守节,或为代夫尽孝,或为抚养孤儿,或为光耀门楣,都体现了古时候的慈孝精神。慈城孔庙西侧有节孝祠,与忠义孝悌祠并列,内有“淑德永昭”匾额,意味着节妇也可以与“不事二主”的忠臣一样名垂青史。老慈溪节妇人数极多,“以光绪二十三年旌表现存节妇为限,多至五千余名”,光绪《慈溪县志》用一整卷记录了她们的姓氏和故事。


03
多牌坊
树碑立坊是古时候光宗耀祖、显亲扬名的重要方式。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当时全县有历代牌坊约300个,其中妇女节孝坊约120个。至今慈城地区还有牌坊遗迹十多个,我们可以透过这些牌坊遗迹探究它们背后的慈孝故事。

04
多名门望族
名门望族多以慈孝为传家之本。老慈溪的名门望族很多,如:董氏家族,《溪上遗闻集录》称“慈溪族姓之古,莫如董氏。自汉至今二千年,其子姓居邑中及分支奉化、鄞县者,不下数千人,皆孝子董黯后也”;世彩堂刘氏,“自宋元来,固多以文墨发身者”,仅明代就有刘炜、刘安、刘世龙、刘振之、刘志选以及刘宪宠之女等六人被写入《明史》;还有被称为“冯半城”的冯氏家族,著名文学家冯骥才就出自慈城冯氏。

图片

冯骥才


05
多慈善机构
老慈溪的慈善机构数量多,规模大。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清代慈溪县境内有郑氏义庄、裘氏崇义堂义塾、冯氏辅本堂义庄、盛氏归厚堂义庄、云华堂等以家族为主体或由乡贤集资发起的慈善机构,规模都在捐银几万两、置田上千亩以上;尤其以董氏承志堂义庄规模最大,董氏家族捐银七万多两,有书塾三所,田二千多亩,成为当时整个宁波地区的榜样——“阖郡义庄,以董氏为最,远近取则焉”。老慈溪还有数量众多的寺庙,平时对信众进行精神开导和宗教道德教育,饥荒瘟疫时又承担起民间慈善机构的角色,赈济灾民,施医施药等。

06
多书香
《袁氏世范》曰:“欲为仰事俯育之计,莫如为儒。”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读书为儒。所以老慈溪自古多书院,著名的有慈湖书院、宝峰书院、德润书院等;县志还记载了石坡书院、杜洲书院、东泉书院等当地书院二十来家。《颜氏家训》曰:“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为了造福子孙后代,不至于沦为没有文化的小人,老慈溪人也造了很多藏书楼。据统计,在面积仅2.17平方公里的慈城古县城范围内,曾有古藏书楼70余个,其中仅冯氏家族创建的藏书楼就有20多个。

图片

《袁氏世范》书影


07
多循吏
《后汉书》曰:“修己以致禄,养之大也。”争取做一个好官,清清白白拿俸禄,给家族带来好名声,这是孝敬父母、养育儿女的最好方式。所以老慈溪人热衷于应科举走仕途,自唐宋以来,老慈溪共出了500多名进士,2000多名举人,从县吏到宰辅,大小官员应有尽有,并且大都以循吏的形象名载史册。另一方面,《颜氏家训》曰:“仕宦不可过二千石”,“足以免耻辱,无倾危也”。为了家族平安,为了规避风险,老慈溪人做官又有明哲保身、主动辞官的传统。

08
多良民
《论语》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自古作为慈孝之乡的老慈溪,老百姓大多是安分守己的良民。例如:王安石在《慈溪县学记》中称赞慈溪人“慎刑而易治”;《宝庆四明志》称赞慈溪“邑有董孝子之遗风,人知孝爱,乐循理”;明代乡贤兵部尚书姚镆称赞慈溪人“其为君子者易与也”“其为小人者易治也”。平时为良民,改朝换代之际则多为顺民。总体上看,老慈溪人对于改朝换代的态度较为平和,虽不乏士大夫读书人为旧朝殉节,但全县范围从未有过大规模的惨烈抵抗,其主要原因在于,封建时代老百姓的主要义务是“完粮纳税”,对慈孝之乡的老百姓来说,家庭平安远比谁来做皇帝更重要。

09
多烈士
移孝作忠是为官者的义务,平时为循吏,改朝换代之际就成了为旧朝殉节的忠臣。据《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慈溪小县仅被清朝追认的明代殉国烈士就有:知县向朴、御史沈履祥、副总兵戴国柱、副总兵应时盛、副总兵陈值、兵备道佥事赵珽、大学士沈宸荃、知县刘振之等。此外还有未被追认的与钱肃乐、张苍水同时抗清的南明官员裘永明、冯京第、王江、王翊等。平时为良民,在抗击外敌入侵时也会成为保卫家乡、奋勇杀敌的壮士,如老慈溪有明代抗倭烈士戎良翰、魏镜、杜槐杜文明父子、吴德四吴德六兄弟等。

图片


10
多商贾手艺人
《盐铁论》曰:“饭蔬粝者不可以言孝,妻子饥寒者不可以言慈”,为了家人的温饱,老慈溪人多选择外出经商做手艺。据县志记载,慈溪人由于“生齿日盛,地之所产不给于用,四出营生,商旅遍于天下……甚至东西南洋诸国,亦措资结队而往”;至近世,更有“慈城商人甲天下”的美誉。清代慈溪人甚至垄断了京城成衣业,有“浙慈会馆”碑文曰:“当时成衣行皆系浙江慈溪县人氏,来京贸易,教道各省徒弟,故名曰浙慈馆。”

11
多药商名医
北宋大儒程颢曰:“病卧于床,委之庸医,比于不慈不孝。事亲者,亦不可不知医。”所以行医、做药材生意也是最能体现慈孝精神的职业。慈溪冯氏早在北宋年间就已通过开药店发家致富了——“冯氏之药肆且始于北宋矣”。据县志记载,“县人以贩药为大宗,川湖等省亦无不至者。”明清以来,慈溪小县“产生了数十位中国国药业的巨商大亨、领袖人物。他们执三百年中国国药业之牛耳。”

图片

五十年代冯存仁堂家族后人合影


12
有慈孝理论建构
宋代杨简、张虙、黄震,清代潘平格,都是有全国影响的慈溪本土思想家。杨简有《慈湖遗书》,张虙有《月令解》,黄震有《黄氏日抄》,潘平格有《求仁录》,各自论及慈孝的原理和方法。杨简提出“学者孝而已矣,自孝之外无他道”,还整理了具有家训性质的《纪先训》流传后世;张虙《月令解》强调人的活动应与自然和谐,既要亲亲、仁民,也要爱物;黄震对《礼记》规定的孝行进行诠释与发挥;潘平格《求仁录》认为“求仁之学,只专力于孝悌而已,无不尽,不必更觅工夫也”。在杨简、潘平格看来,慈孝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起点,也是人生的全部意义之所在。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