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心板凳龙

 流星雨刘鑫 2024-05-19 发布于浙江

都心板凳龙

兰溪市黄店镇都心村的布龙与板凳龙,历史悠久,造型活泼鲜明,活灵活现。

明清村落实行都图制,清朝时,都心村为十三都所属二图,都心之名得于该村处于十三都中心位置。都心布龙与板凳龙明时由杭州地区建德传入,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在明代灯会上与板龙灯同时出现,龙头、龙尾用篾扎纸糊,彩绘呈彩。解放后,一度中断,1981年恢复,为兰溪市恢复迎灯之始。

都心布龙与板凳龙,由王氏龙灯会组成,每隔五年举办一次,时间是当年的正月十一夜。1981年恢复,为兰溪市恢复迎灯之始。每年正月初六,灯会首事把龙头扮好,然后从厅里把龙头接出来供村民祭拜,直至正月十一日。正月十一日开始接灯进行表演,各户按顺序将桥灯连接好,再与龙头接合牢固,凑上龙尾。待到傍晚时,点亮全部灯烛开始出灯,先点放铁铳,由锣鼓开道,慢慢在村里游动,板凳龙到达住户门前,站立不动,住户燃放鞭炮迎接、祝贺。户主都以鞭炮鸣放时间长为荣。舞龙结束后每家都赠送红包一个。

龙灯表演形式有拔灯、盘灯、拆灯等,拔灯,迎灯人分前后两帮相互拉扯一忽儿向龙灯顺跑,一忽儿向龙尾反跑,反复多次。盘灯、迎灯人先把龙头盘围中心,然后龙头从中心迎出。盘灯结束后进行拆灯。

都心板凳龙,村民都称为“文明灯”、“清洁灯”。迎灯活动能使村民团结、人畜兴旺。配以二胡、笛子、唢呐等乐器,且歌且舞,气氛热烈。

1981年恢复龙灯活动。

《黄店乡文化志》有相关内容记载,“据都心村老艺人张洪川及前代布龙艺人口头传说,都心布龙已有300年左右的历史。”《兰溪市文化志》载:“黄店镇都心布龙与其它不同,它由四条龙同时起舞”。

谱例(主要曲调) ▲1=c  4/4  (闷3)    

望乡台

·4 35 ³6-匡 匡…… 次 61 56│3-36 53║:2-1656│1 13 23 1│0 6 1 63│5·3 61 5│0 61 56 54│3-231│0 61 65 36│5·6 1 3│23 1 61 35│6·5 65 6│0 1 65 61│2·3 23 21│6-12 16│56 1 61 65│3-32 12│3·5 3 23│1 6 1 63│5·43 5│3 23 1 61│5 3 53 56│1-00│61 65 35 61│5-35│6 1 61 65│3-36 53 :‖

梨花主奏,曲调堂皇,用于拜寿、迎客等。

▲锣鼓(满江红)

吉打打打 打打│吉打 吉打打│匡 齐 匡 齐│匡 齐 匡 齐│匡 齐 令 齐│匡 齐 令 齐│匡 O ‖吉(夹板) (单鼓快击) 匡(大锣)齐(大钹) 令(小锣 )

 都心龙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