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这篇夜读,无价!

 zjshzq 2024-05-19 发布于浙江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我们常常会说博物馆里有很多“无价之宝”。文物,何以“无价”?今天的夜读,和我们一起到国家博物馆找找答案。

图片
图片

一把土,一抔水

万年前居住于江西万年仙人洞的人们

按照自己的意志,用双手

捏塑出了独属于人类自己的器具

岁月悠悠,星移斗转

今天,当我们轻轻抚去陶片上的尘埃

用双手,将陶罐细致还原时

依然会感受到

隐藏在裂隙之间的强大力量

图片

谷粒上的芒刺划过掌心

这是来自7000多年前的问好

长江依旧清晰记得,在它的怀抱里

一粒自然散落的种子

是如何经过细心培育

蜕变成了等待收割的稻谷

炊烟袅袅升起

耒耜起落

种子便在山海之间,落地生根

生长出抚慰人心的人间烟火

图片
图片

当一棵生长在高台的神树

被一笔一笔镌刻在陶尊上时

便向人们展示了

通向天空的路途

树生长一寸

人便离天更近一寸

俯瞰着大地,区别万物

那些增长的横平竖直

在翻覆之间

显现出文字的雏形

那是人类记录世界的先声

图片
图片

龟甲上,文字显现

竹简间,篇章绵延

那是先民的心愿

要让交流跨越千年

但,它们承载的信息始终有限

直到纸张,带着千年的期待,悄然而至

它轻轻展开,又传至世界其他地区

文明之河,波澜壮阔

那些本会消逝在岁月长河中的人与事

都将因此,穿越时空

被无数人看见

纸上那留存千年的墨痕——

是闪烁着的文明之光

图片
图片

千年之前,灯火通明处

古人围坐

用薄薄的饺子皮包裹起家的温情

而今,岁月倏忽过

饺子的味道依然未变

每当饺子飘香时

家的方向,便清晰明了

咬一口,溢出来的

是与食物共存的、无价的

永不消散的记忆与想念

图片
图片

在龙泉之畔,泥与火的缠绵

幻化出哥窑的传奇

光洁的釉面

在胎与釉的纠缠中

裂出别具风味的“金丝铁线”

当工匠的技艺与随机的天成相遇

那融汇了中华民族智慧与力量的神韵

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这片土地

图片
图片

郑和,即将第七次远渡重洋

前方,是洪涛接天,是巨浪如山

他向青铜钟告别

用无价的勇气在上面深深留下

“祈保西洋往回平安”

云帆高张,郑和的脚步有多远

我们放眼世界的目光就能有多远

风景殊异间

与世界文明互鉴交流

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

图片
图片

逼仄的囚室

锁不住文字的飞扬与灵魂的激荡

日光从小窗里射进来

书桌上泛黄的纸张

浸透了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方志敏坚定地写下他心中

“可爱的中国”

“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

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今天的你我

生活在他未见的世界

他那支灌注了无价勇气与热爱的笔

也来到了我们手里

我们,将继续书写他那未尽的诗篇

“可爱的中国”

图片
图片

科技的进步

带来交通与交流方式的巨变

让世界变得很小很小

科技的进步

也带来生物研究与观察精度的巨变

让世界变得很大很大

一稻济天下

显微镜下的一粒杂交水稻

让中国人的饭碗端稳了

也让世界的粮食安全得到保障

袁隆平先生低头望去

镜片上倒映着的

是他的“禾下乘凉梦”

图片
图片

千百年来,抬头之际

“天问”便从未断绝

太阳里的金乌、月亮里的嫦娥

引发多少遐想与遥思?

李白挥毫青天揽月

笔下洒落的点点月光

照彻古今

如今,上九天揽月

已从想象变成现实

这抔来自月亮的土壤背后

是一代代中国人未曾止息的奋斗与追寻

未来,还有更多的“天问”

更多的宇宙奥秘

仍在等待我们的解答

图片

博物馆中哪件藏品

让你印象最为深刻?

欢迎与我们留言分享

截至5月25日

留言区点赞最高的前20名用户

即可获得国博衍艺精美文创一份

(本文所述藏品均源自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联合出品,制图:陈露

本期编辑:李娜、郑薛飞腾,实习生:马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