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系“朋友圈”,难忘今世缘!

 尚廉心语 2024-05-19 发布于江苏

置身网络时代,虽说人们交往异常便捷,随时都可联系,绝无时空之阻隔。可谁知对方忙与否?人家乐意否?所以,除非与其密切相关(遇急事打电话);除非彼此特别亲近(常有信息互动);除非表达节日问候;…我一般不去主动联系,也不会分享推介,生怕打搅对方或添人麻烦!

这样淡化日常交往,丝毫不代表某人心高气傲、漠视情谊!大凡来自亲友的信息,都很在意,并在第一时间予以回应或回复。记得吾师曾有过评价,“尚廉他重亲情、惜友情。”庄先生看人识人,向来入木三分。

不过,我得补充说明一下:亲情友谊的发展与延续,从来都不是一厢情愿,而是双向奔赴的!

其实,利用“朋友圈”平台,亦能表示心意,表达关切,增进了解,传递感情,达到珍视对方、维系或深化情谊、愉悦彼此之目的!

文中所说“朋友圈”,并非微信朋友圈,特指下面这些网络“小天地”。即校退休“群”、微信运动“会”、编读互动“圈”。

学校退休“群”

难舍~此生情缘

去年10月加入退休群,不久便融入每天“早问候”的队伍中。为增添群的气氛与活力,也为增强保健意识,更为表达友情善意。

或说,私下的问候都毅然决然舍弃了,而今对着群“空喊”有意义吗?

非我一人“喊”啊!现有约1/5的人也在“喊”。退一步说,就当我们互致问候吧!在群里问候相比私底下凸显优势:1、无时间限制,亦不需回复;2、群有“免打扰”功能,决不会给您任何滋扰。

对群友的热情分享,常点开看个究竟,多予积极评价;当然也会把“相关”或“至爱”信息主动分享,所做皆出于本心,不留遗憾。

所以看重退休群,因为这里有昔日的领导、曾经的同事,还有德高望重的前辈,正因为对他们的熟悉与了解,难舍可敬可亲的尊长,难忘重情重义的兄弟。

所以看重退休群,也是心理怀旧情结使然。告别了工作单位,离开了同事及学生,该群就成自己的“精神寄托”,何况大家都顶着同样的“头衔”——退休!

所以看重退休群,今生差不多已到“大伙儿”相聚的最后驿站。或是缘分,我们曾共事多年;缘分未了,我们一起行进在慢慢变老的路上!

上月曾就“学校退休群”这一话题,发文倡议更多群友参与其中。共筑“家庭”的和谐温馨,续写同事的情缘友谊。

微信运动“会”

维系~已有情谊

现在大家都注重养生保健,走路是最常见最简易的健身运动。手机的“微信运动”功能,更是让走路增添了趣味与情致。

本文所说的是,借用微信运动的点赞“❤️”传递问候。只要参与,不计较步数多少,不在乎排名先后,仅为表达对朋友的善意,维系业已存在的情谊。实践表明,确是一种挺不错的互动方式!

来自朋友的“善意”,我很珍惜并铭记心中,再适时予以回馈;自己送出去的“❤️”,若多日不见对方之回应,无疑表明人家不习惯或不乐意,这才无反应、不搭理。自当“识相”告止!

微信运动会”上,遇有过去的师长、同事、同学以及能共情的朋友;还有昔日的学生或家长;也有交往从未中断的亲戚;另有个别陌生的朋友,总计有三四十人。

其实通过“互赞”,不过是维系与强化彼此的情谊。也无需每天都得坚持“打卡”!短暂的间隔或有惊喜兴奋之感呢!

犹如运动会场上,友人相见、熟人相遇,点点头、挥挥手。眼神手势,传递心意。仅此瞬间互动,倒也舒心惬意。

编读互动“圈”

感恩~知己情愫

编读,指本人与小号读者。个人公号《心语V新语》,今在网络空间已有立足之地。

源于生活,分享感悟。选材撰文,精心打磨。发自内“心”,不断创“新”。迄今已原创800余篇文章,赢得近1500位朋友的关注!令我欣慰的是,其中不缺志同者,也有知心人。

在读过拙作后,感受创作劳动之艰辛,体味文章品质或价值,他们不会无动于衷,而是心有所“动”:有的出于安慰,有的给予鼓励,有的充分认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