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落榜不失志

 福兴堂图书馆 2024-05-19 发布于河南

古人落榜不失志


落第不灰心

曾巩,北宋江西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胞弟、表弟共6人,几次在科举考试中都未考中进士。

有一年,曾巩与大弟应试,不料又名落孙山。他的家乡有个不喜欢曾家子弟的人,作了一首诗讽刺曾巩。诗云:

三年一度科场开,落杀曾家两秀才。有似檐间双燕子,一双飞去一双来。

曾巩对此并不介意,也不灰心,一再教育诸弟要经得住失败的考验,在学习上要永不懈怠,刻苦攻读。

嘉祐初,曾巩与胞弟、表弟共6人,都被当地举荐应试。在赴京参加省试前夕,6人一同来到堂屋,拜别曾巩母亲。曾母感叹地说:“你们6人当中,只要有一人金榜题名,我就心满意足了!”

考试张榜:曾巩兄弟6人都中进士,且名次都在前列。


吟诗励志

李调元,清乾隆年间四川人。有一年,他千里迢迢来到京城赶考,不巧落榜。

他落榜后,立志继续发愤。当时,他写下一首诗:世上怜才休恨少,平生失学本来多。天公有意君知否,大器先须小折磨。

过了几年,他经过艰苦奋斗,专心苦读,终于高中“榜眼”,即进士第二名。后来他还成了为人称颂的一代学者。


落第撰巨著

蒲松龄,清初山东人。由于当时科场中贿赂盛行,舞弊成风,他4次应试举人都落第了。

蒲松龄志存高远,并未因落第而悲观失望,他立志要写一部“孤愤之书”。他在压纸的铜尺上镌刻一副对联,联云: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以此自警自勉。以后,他终于写成了一部文学巨著--《聊斋志异》,自己也成了万古流芳的文学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