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作与带娃:不同象限下的生活状态与心态调整

 芃篙君 2024-05-19 发布于浙江

你好呀,我是芃(péng)篙,一个相信思考和努力能够拿到结果的家伙。

关于男人在家庭和工作压力之下的段子,芃篙至少听到过三种。

排在最前面的,无疑是“地下停车库时间”,说每个男人下班回到家,都需要在地下停车库的车上,什么都不做,就是待上个把小时再上楼;

排在第二位的,是“深夜洗手间时间”,说男人下班回到家之后,在卫生间里待着的时间,会随着年纪的上升,越来越长,他也未见得有什么事情要忙,只是喜欢一个人呆在里面;

排在最后的,是说无论男人工作完回到家多晚,或者带娃直到哄睡到多晚,刷牙洗澡之后,都要一个人看小说、刷短视频,搞上个把小时,才能心满意足的入睡。

这些段子之所以能够流行起来,是因为它们可以映射出生活中的某个瞬间。在那个瞬间中,可能有疲惫、逃避和倔强之类的情绪,跟段子里所表达的东西,形成了某种共鸣。在常态下,绝大多数普通人都会有这样的情绪,也都能做到不会深陷到这类情绪中。所以即便会心一笑,也不会矫情到不依不饶。这里无意做深层次的探究,那不是芃篙的专长,话题不妨浅显一点,也不要限于性别。我们来聊一聊,对于有娃的朋友来说,是带娃累、还是上班累。

是带娃累还是上班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评估维度和结论。就芃篙而言,好大儿的妈妈有这样一句话来评价,“每次放假都愁眉苦脸,每次上班都喜笑颜开”,大概可以说明一些事情。我们不讨论评估的维度,单纯的按照评估的结论来看,大概有四种情况。使用四象限法标记一下:

第一象限,大概是人类状态巅峰的代表了。

工作也不觉得累,带娃也不觉得累,都没问题。

第二象限,带娃很轻松,至少比上班感觉好很多。

工作上条条框框太多,还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而带娃,更多的是学习知识,跟娃一起重新探索这个世界,跟娃一起成长。不可否认,带娃过程中有很多琐碎的、繁杂的、精神上的、情绪上的各种挑战。但是,在享受亲子关系的基础上,带娃获得的乐趣和成就感要大于前者。那么,对应的就是这样一种状态。

第三象限,上班很辛苦,带娃也不感到简单。

在大多数四象限的分析中,第三象限都不是一个好状态,因为这里是两个方向的负面状态。意味着,觉得上班很累但不得不上,带娃很难也不得不带。某种程度上,熬一熬,工作是否有转机是未知的,但是娃总是会长大。只要不鸡娃,娃大一些,也就更轻松些。

第四象限,对带娃完全无感,甚至宁愿挣钱雇人带。

这种状态下,大概是工作中可以做到见招拆招,游刃有余。但是,碰到带娃这件事,实在是在技能树之外,完全搞不定。不少人甚至愿意把自己那份工资都给月嫂来带娃。

当然,分类就是一种抽象,它会去掉很多细节,甚至有一定的极端化描述的倾向。现实总是复杂的,它远不止于四种状态的描述。同时,时间是对所有人都公正的朋友,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个人的状态也在发生变化。所以,模型化的抽象不能描述生活的真实状态,但是可以提供一些参考;不能描述动态的变更,但是可以指引一些方向。

比如,如果我们的状态被圈到了第三象限。那么,熬一熬的心态,大概已经算是一种苦中作乐的心态。更好的思路是,我们可以至少可以选择一个方向,尝试做一些改善,尽量往第二、或者第四象限突破。卖油翁说,无他唯手熟尔,找好目标,调整好状态,剩下的问题只是在于补齐能力。

比如,如果我们的状态在第二或者第四象限。那么,其实也没什么太多焦虑的地方。无非是问一问自己,在另一个方向是否有必要做一些突破。如果有,那么依旧是成事三角形的思路,找好目标,调整好状态,剩下的问题只是在于补齐能力。只不过,当我们在某个方向已经非常靠得住的时候,在另一个方向做出努力时,是没有后顾之忧的。

至于在第一象限的人类,他们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这些普通人的生活琐事不再是他们的羁绊。他们需要考虑更有挑战性的事情去做。

相关链接

带娃是一个好话题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觉得有收获,不妨给点鼓励,点赞、关注、加加星标;转发、在看、多多益善~ 谢谢~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