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地震波的 17 个神秘事实

 遇事明言 2024-05-19 发布于广东
        当地震发生时,释放能量的冲击波会震动地球并暂时将粘土等软沉积物变成胶凝物(液化),这被称为地震波,源自希腊语“seismos”,意思是“地震”。地震波通常由地球构造板块的运动产生,但也可能由爆炸、火山和山体滑坡引起。
地震波通常被称为地球的心跳,是一种迷人而神秘的自然现象,多年来一直困扰着科学家。这些波是由地壳突然释放能量引起的,导致地震、火山活动,甚至人为爆炸。了解地震波的特征和行为对于预测和减轻这些地质事件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研究地震波领域,揭开 17 个有趣的事实,这些事实不仅会激发好奇心,还会加深对这些神秘自然力量的理解。从不同类型的地震波到它们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准备踏上地震学领域的迷人旅程,揭开我们脚下的秘密。
1.表面波是最慢的地震波
表面波,也称为洛夫波和瑞利波,沿着地球表面传播,是所有地震波中最慢的。
2.P 波是速度最快的地震波
P 波,也称为初至波,是第一个被检测到并穿过固体和液体材料的地震波。
3.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S 波或次级波比 P 波慢,并且不能穿过液体,这使得它们可用于确定地球内是否存在液体层。
4.地震波可以使用地震仪测量
地震仪是记录地震波的到达和强度的仪器,为研究地震和地球内部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5.地震波可以穿过地核
虽然某些地震波无法穿透地核,但纵波可以穿过地核,从而为了解地核的结构和组成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6.地震波会导致建筑物摇晃
当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到达人口稠密地区时,可能会导致建筑物摇晃并遭受结构损坏。
7.大地震会产生更强大的地震波
地震的震级直接影响其产生的地震波的强度和强度,地震越大,产生的地震波就越强大。
8.地震波可用于定位地震震中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地震波到达各个地震台的时间,科学家可以准确确定地震震中的位置。
9.地震波的研究提供了对地球内部的深入了解
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的特性和行为来研究地球内不同层的成分、密度和温度。
10.地震波可用于对地下结构进行成像
使用地震反射和折射技术,地球物理学家可以创建地下结构(例如油藏、断层和岩层)的图像。
11.地震波可以穿越大陆
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可以传播到整个大陆,使科学家能够监测和研究偏远地区的地震活动。
12.地震波可用于确定地震的震级
通过分析地震波的振幅和持续时间,科学家可以估计地震的震级,为评估其影响提供重要信息。
13.地震波会引发山体滑坡和海啸
地震波引起的强大运动会使斜坡不稳定,导致山体滑坡,而大量水体的位移会引发海啸。
14.地震波可以穿过地球内核
尽管具有固体性质,纵波可以穿过地球内核,有助于我们了解其结构和特性。
15.地震波会影响地下流体的行为
地震波穿过多孔岩石会导致地下流体重新分布,影响石油开采和地下水管理等活动。
16.地震波的速度取决于介质的特性
地震波速度根据其穿过的物质而变化,使科学家能够推断出有关地下地质的重要信息。
17.地震波可用于研究地球的历史
通过分析过去地震留下的地震特征,科学家可以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历史和构造活动。

地震波的类型

地震波有两种不同类型:body waves 和 surface waves。地震波有不同类型,可以告知我们很多有关地球内部和历史的信息。甚至可以帮助寻找石油并研究遥远地方的地震!当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会导致建筑物摇晃,甚至引发山体滑坡和海啸。通过研究这些波,科学家可以了解地球的结构并预测地震的影响。

Body Waves(体波)

顾名思义,Body Waves(体波)穿过地球内部,频率高于表面波。体波分为 P 波和 S 波。

  • P波:P波即是地震纵波,又称胀缩波,可以在固体和液体材料中传播。它们移动得非常快,并且是第一个到达地震仪的。P 波的运动类似于弹簧的运动。它们通过交替压缩和膨胀介质而在材料中传播。粒子的运动平行于波传播的方向。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因此地震纵波总是最先到达观测点, 故又称初至波( primary wave),P波即选首字母缩写而成。

  • S波:只能通过颗粒沿垂直于传播方向的振动在刚性固体材料中传播。因此,它们不能通过液体传播。通过研究横波的轨迹, 地震学家可以证明地球有一个液体外核。S波也称为次级波和剪切波, 是第二次撞击地震仪的波。它们是横波, 这意味着运动垂直于波传播的方向。S波只能穿过固体, 科学家通过研究这些波的路径成功绘制了地球内部的地图。

Surface Waves(表面波)

表面波与横波类似,但沿着地球表面和空气之间的边界传播,即穿过地壳。它们的频率低于体波。它们很容易区分,并且是地震造成的破坏和破坏的罪魁祸首。表面波中的粒子以圆形或椭圆形运动。表面波的强度随着距离表面的深入而减弱。两种常见的表面波类型是Rayleigh Waves(瑞利波)和洛夫波(Love wave)。
  • Rayleigh Waves:Rayleigh Waves 以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勋爵的名字命名,他预言了瑞利波的存在,瑞利波的运动是纵向、压缩和膨胀的组合。结果,粒子在垂直平面上作椭圆运动。这些波是色散的,并且振幅通常随着地球深度的增加呈指数下降。
  • Love wave:以英国数学家 AEH Love 命名,洛夫波的粒子垂直于波传播方向来回猛烈运动,类似于 S 波。洛夫波粒子的运动使水平线垂直于传播方向。洛夫波的能量从源头向两个方向而不是三个方向传播。振幅通常随着深度而迅速减小。洛夫波比瑞利波传播得更快。

地震波的特性

在距焦点的所有距离处,岩石的机械特性(例如不可压缩性、刚性和密度)在波传播的速度以及波列的形状和持续时间中发挥着作用。岩石的分层和表层土壤的物理性质也会影响波浪特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地震中会出现弹性行为,但入射地震波引起表层土壤的强烈震动有时会导致非弹性行为,包括塌陷(即松散材料的向下和向外运动)和沙土的液化。
当地震波遇到分隔不同弹性属性的岩石的边界时,它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存在一个特殊的复杂情况,因为波类型之间的转换通常也会发生在这样的边界处:入射P 波或S波可以产生反射P波和S波,以及折射P 波和S波。结构层之间的边界也会产生衍射波和散射波。这些额外的波在一定程度上是造成地震期间地面运动复杂化的原因。现代研究涉及计算合成利用复杂结构中的波浪理论,记录与观测到的地面震动相比更真实的地面运动记录。
地震波的频率范围很大,高至可听范围(大于20赫兹),低至整个地球自由振荡的频率,最严重的周期为54分钟。

地震波测量

地震仪和加速度计
地震仪用于测量地震和微震(下面描述的小振荡)中的地面运动。大多数这些仪器都是摆式的。早期的机械地震仪有一个大质量(重达几吨)的摆,通过在转鼓上的烟纸上划线来产生地震图。在后来的仪器中,地震图是通过检流计镜子发出的光线记录的,当地震仪的摆锤移动时,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穿过检流计镜子。电子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更高精度的摆式地震仪和地面运动传感器。在这些仪器中,摆锤或等效物的运动产生的电压通过电子电路来放大和数字化地面运动,以获得更准确的读数。
一般来说,地震仪分为三种类型:短周期、长(或中)周期和超长周期仪器。短周期仪器用于记录具有高放大倍数的地面运动的P和S体波。为此目的,地震仪响应被整形为在大约一秒或更短的周期内达到峰值。全球标准化地震台网使用的中周期仪器(在地震观测站部分中描述))在大约 20 秒时有最大响应。最近,为了为研究工作提供尽可能多的灵活性,趋势是使用具有信号数字表示的超宽带地震仪进行操作。这通常是通过非常长周期的摆和电子放大器来实现的,这些放大器可以传递 0.005 至 50 赫兹频段内的信号。
当要记录靠近震源的地震波时,需要特殊的设计标准。仪器灵敏度必须保证能够记录最大的地面运动而不超过设备的刻度上限。对于大多数地震学和工程目的,必须记录的波频率高于 1 赫兹,因此摆锤或其等效物可以很小。因此,测量地面速度变化率的加速度计对于强运动记录具有优势,然后进行积分以估计地面速度和位移。要记录的地面加速度范围高达重力加速度的两倍。记录这种加速度可以通过短扭转悬架或力平衡质量弹簧系统机械地完成。
由于许多强震仪器需要在强震发生前数月或数年放置在普通建筑物中无人值守的地点,因此它们通常仅在地面运动开始时启动触发机制时进行记录。现在使用固态存储器,特别是在数字记录仪器中,使得可以保存触发器开始永久记录之前的最初几秒钟,并将数字化信号存储在磁带或存储芯片上。在过去的设计中,强运动记录上不提供绝对计时,而只提供准确的相对时间标记;然而,目前的趋势是提供世界时(当地本初子午线的平均时间)通过特殊的无线电接收器、小型水晶钟或来自卫星时钟的 GPS(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来获取。
地震中强烈地面运动和工程结构响应的预测关键取决于地震波源附近地震强度空间变化的测量。为了确保此类测量的安全,特殊世界各地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已安装了强震地震仪阵列。强震动加速度计的大孔径地震阵列(线性尺寸约为 1 至 10 公里或 0.6 至 6 英里)现在可用于改进对速度、传播方向和地震波分量类型的估计。对于充分了解地表地震波模式特别重要的是测量波运动随深度的变化。为了帮助这项工作,在深钻孔中安装了特殊的数字记录地震仪。
海底测量
由于地球表面 70% 被水覆盖,因此需要海底地震仪来增强全球陆基记录站系统。现场测试已经确定了海底仪器进行广泛长期记录的可行性。例如日本已经拥有这种类型的半永久性地震仪系统,该系统于 1978 年通过电缆放置在本州中部太平洋沿岸的海底。
由于维护永久海底仪器的机械困难,人们考虑了不同的系统。尽管它们采用不同的数据传输机制,但它们都涉及将仪器放置在海底。信号可以传输到海洋表面以便由辅助设备重新传输或通过电缆传输到岸基站。另一个系统被设计为自动释放其记录装置,使其漂浮到水面以便稍后回收。
海底地震仪的使用应该会大大改善地震波的全球覆盖范围,并提供有关海洋区域地震活动的新信息。海底地震仪将使研究人员能够确定海底地壳结构的细节,并且由于洋壳相对较薄,因此应该能够收集有关上地幔的清晰地震信息。此类系统还有望提供有关板块边界、微震起源和传播以及海洋,大陆边缘性质的新数据。
测量微震
称为微震的小地面运动通常由地震仪记录。这些微弱的波动不是由地震产生的,它们使地震的准确记录变得复杂。然而,它们具有科学意义,因为形式与地球表面结构有关。
一些微震有局部原因,例如,由于交通或机械或由于局部风的影响、风暴以及大浪对延伸的陡峭海岸的作用而引起的微震。另一类微震表现出的特征与在相隔很远的地震观测站追踪到的记录非常相似,包括几乎同时发生的最大地震振幅和相似的波频率。这些微震可能会持续数小时,并且具有大约五到八秒的或多或少的规律性周期。这种微震的最大振幅约为 10 -3厘米(0.0004 英寸),发生在沿海地区。振幅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当地的地质结构。有些微震是在远海形成大的驻水波时产生的,这种微震的周期是驻波周期的一半。

结论

总之,地震波是地球行为中一个令人着迷且神秘的方面。它们掌握着了解地球内部运作的关键,并在监测和预测地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不同类型的地震波到其独特的属性,地震波的世界是一个复杂且不断发展的研究领域。通过揭开地震波背后的奥秘,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可以增强我们减轻地震破坏性影响的能力,并提高全世界社区的安全性和复原力。通过深入研究地震波的深度,我们获得了对地震波的动态力量的宝贵见解。塑造我们的星球。通过研究这些波获得的知识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地球结构的理解,而且有助于从工程到灾害管理等各个领域的进步。随着我们继续探索地震波的复杂本质,我们离解开地球的秘密和保卫我们的未来又近了一步。

常见问题解答

1.地震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地震波主要是由地壳内能量的突然释放引起的,通常是由地震或火山爆发等构造活动引起的。
2.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多快?
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取决于波的类型和它们所穿过的介质。一般来说,P波比S波传播得快,而表面波则比两者都慢。
3.地震波只存在于地球上吗?
地震波并非地球独有。它们已在其他天体上被发现,例如月球甚至火星,为了解这些天体的地质过程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4.科学家如何测量地震波?
科学家使用地震仪,这是一种灵敏的仪器,可以检测和记录地震波引起的振动。这些记录(称为地震图)有助于确定地震波的各种特性,例如振幅、频率和到达时间。
5.地震波可以用于任何实际应用吗?
地震波在地震监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科学家能够评估地震的震级和位置。它们还用于各种行业,例如石油勘探和地热能生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