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来》启示录:会议启迪与高效研发

 小双叨日常 2024-05-19 发布于上海

这两天我看了一本书《重来》,给我印象非常深刻,可以说在商业层面上许多思考都是反直觉,反传统的,大胆的,但是仔细看认真想,还是很有道理的。

其实有没有道理,人们偏向于相信两种类型的讲述者:一类是特别能说会道的理论派,他们善于整合各种从古到今的经验案例,化繁为简的给你做“搬运工”;一类是摸爬滚打的实践者,“实干家”,但一定得是成功者,成功了人家才能相信你说的有道理嘛。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后者。当然了,我们也不能说,只要他成功了,放个屁都是香的。我们依然需要辩证的去看,去识别,去吸收。不过他既然取得了俗世意义的成功,那他肯定是比我强得多,所以我也没有资格去评判他,而是看看哪些经验道理是我之前没想过的?对我有没有实际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了。

读书引人思考。

我想起前不久去参加过的一次行业技术交流会议,其中至今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位嘉宾的演讲内容。

一位是一个在行业内也做了一二十年的技术专家,风格比较犀利,具有研发人员所特有的纯粹感。他说做了那么多年化妆品的配方,后来也研究了许许多多的洗发水沐浴露等等的别的大牌的公开披露配方,其中有不少原料是没有必要添加的,冗余的,多此一举的,目的可能是商务的,盈利的,工程师的不专业,和掩盖真实用途的。他说,一个配方,哪里需要十几种原料,五六种已经足够了。简单的,才是最好的。

这话我非常认可。

年轻那会,我也特别喜欢做加法,喜欢什么都去学,都要会,追求大而全,喜欢那些高深莫测的高大上的商业术语,觉得自己这样才是最牛逼的。这段时间,渐渐有了不同的感受,慢慢意识到,做减法比做加法更难,简洁,直接,实用,比华而不实的华丽招数更有用,更厉害。

做配方,多一种原料意味着多一种交互作用,多一个采购繁琐性,多一种库存烦恼,多引入一个功效的同时,带来不确定的风险和负面影响,从而恶性循环。简单,直接,意味着直击要害,快速,高效。

但繁琐容易,简单很难。简单不是你胡乱削减,而是需要你阅尽千帆后的蓦然回首。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有质的突破。就像修仙,飞升大乘之前的化神期,一定是需要你去人间历练多世后的顿悟。

另一位是从做研发转为toC的她自己称之为“知识的传播者”的美女博士,她说现在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们,由于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辨识力和自我意识觉醒,对于化妆品的追求不再是盲目的听从品牌效应,而是对里面具体哪些功效,是由哪些成分,通过怎样的机理去实现的,非常感兴趣,你如果能把这些给她们讲明白讲透彻,她们对你的信任立刻水涨船高。所以她现在在做的,就是通过各种自媒体形式,对消费者讲述化妆品各成分的功效,做一个专业的“知识传播者”。

现场她有一段话我到现在还记得:在座各位都是行业大牛,技术专家,今天也听了不少的演讲,大多是在说自己的产品有多好多厉害,我自己以前也是做研发的,我明白这种心态。但是,也希望大家能多去听听消费者们到底想要什么,而不是自己在实验室里闷着头想象着他们想要什么,喜欢什么,因为决定买单的是他们而不是我们。很多时候,消费者关注情绪价值的提供,超过了原材料本身的功效,他们的需求点可能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会议演讲也好,著书立传也罢,都是自己撞了南墙,头破血流之后才有的云淡风轻,娓娓道来。我们应该感谢这个时代,能让我们轻易获取知识与经验,也要感谢这些赤子之心的人,愿意跟你开诚布公的,分享。

周末了也要加油充电。努力努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