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高明的处世水平:心事最多说一半,本事至少藏五分

 快乐者生存 2024-05-19 发布于北京
最高明的处世水平:心事最多说一半,本事至少藏五分

低调,

是一种强者才有的姿态。

作者:洞见MK

鬼谷子说,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都懂得一个“藏”字的智慧。

人活着如果太过招摇,就会遭到风雨摧残。

只有保持谦逊低调,向内收敛,才能扎稳根基,在世事变迁中变得游刃有余。

一个人最高明的活法,莫过于:藏好心事,收起本事。

1

心事最多说一半

《古兰经》里记载了一个故事:

有人前来请教圣人:这世上你最怕的一样东西是什么?

圣人指了指自己的舌头,说:我最怕它。

口是祸之门,舌为斩身刀。

管不好自己嘴巴的人,到头来不是伤人,就会自伤。

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牛爱国和冯文修,是一对老朋友。

两人从幼年时便相识,一起玩闹,关系胜似手足。

那时候的他们,以为不论世事如何变幻,这份友谊都可以长青。

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这一切。

牛爱国的老婆不守妇道,出轨了别人。

牛爱国知道后不禁怒火中烧,但碍于面子,他也不敢轻易把这件事讲出去。

这时候,他就想到了自己的好兄弟冯文修。

他找到冯文修,把心里的憋闷一股脑地讲了出去,对方也拍着他的背,好好安慰了他一番。

没想到,几天后两人因为买卖牛肉产生了误会,冯文修一怒之下,竟当众把牛爱国被戴绿帽子的事抖了出来。

一传十,十传百,第二天牛爱国家的丑闻就在县城里传得沸沸扬扬。

流言蜚语席卷而来,牛爱国几近崩溃。

他没想到自己推心置腹的话,竟然被老朋友当成了把柄,恨不得当场就去砍了冯文修。

朋友的背叛,别人的嘲笑,让他心如死灰。

甚至于某天在开车回县城的路上,他还在胡思乱想,结果出了车祸,自己被撞得个头破血流。

古语有言:“世间海水知深浅,唯有人心难忖量。”

与人交往,切勿交浅言深。

因为生活中,不是所有人都能与你感同身受,别人也没有义务替你保守秘密。

你内心的伤痕,到了别人那里或许成了饭后的谈资;

你暴露的软肋,日后或许就成为别人捅向你的刀子。

轻易掏心掏肺,换来的可能是背叛。

所以,不论关系有多好,永远不要在别人面前自爆隐私。

把心事咽在肚子里,凡事只说三分,给自己留一点体面,也是给未来留一条后路。

最高明的处世水平:心事最多说一半,本事至少藏五分

2

本事至少藏五分

《庄子·徐无鬼》里,有一则寓言:

吴王渡过长江时,带着打猎的队伍登上了猕猴山。

猴群看见了他们,纷纷四散而逃,可有一只却例外,它依旧悠闲地挂在树上,挤眉弄眼。

吴王心生不悦,远远朝它射了一箭。

没想到,猴子轻轻一跃,接住了飞来的利箭,它得意地手舞足蹈,还扭过身去把屁股露出来。

吴王觉得受辱,勃然大怒,下令让手下一起放箭。

猴子无处躲避,最终被射死了。

生活中有不少人,就像这只猴子一样,仗着自己有点才干,就到处卖弄。

等到招惹祸端,才悔莫及。

《运命论》中写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炫耀是愚蠢的开始,也是悔恨的前兆。

趾高气扬,太过招摇往往会引火上身。

聪明的人,都懂得深藏不露。

三国时期,荀攸辅佐曹操,他军事才能卓越,谋略过人,曾帮助曹操多次取胜,然而为人却很低调。

他却始终谨记一条原则:“功高不可震主,锋芒不可凌人。”

所以平日里,总是装得愚笨一些。

献策时犯一点小错,好让曹操指正;受到嘉奖,也总会为别人邀功,说自己受之有愧。

这种内智外愚的处世哲学,让荀攸受益终生。

在朝二十余载,无论风云变幻,他始终能保全自己,稳坐高位。

《周易》有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人性是善妒的,没有谁喜欢有人的风头盖过自己。

你若飞扬跋扈,别人就会把你当作出头鸟,随时给你一击。

只有懂得贵而不显、华而不炫,才能让自己远离是非。

欲成大事,切勿人前卖弄。

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潜心修炼,默默蓄力,方能在与世无争中稳步前行。

最高明的处世水平:心事最多说一半,本事至少藏五分

3

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藏起自己

清代有个文人叫沈德潜,67岁才中进士,因诗作得好,被乾隆皇帝看重。

乾隆经常把他召到跟前来,让他帮自己修改辞赋。

后来,乾隆不仅让他做了太子太傅,甚至答应他为父母乞诰命的请求,赏赐了三代封典。

如此恩荣,换作一般人早就感恩戴德。

但沈德潜却不满足于此。

一想到自己苦苦修改的文章,最后却署上了乾隆的名字,他就觉得憋屈。

于是,他想到一个办法——在私人手稿中,列出了替乾隆代笔的文章,并大发牢骚。

沈德潜去世后,遗稿流出。

乾隆知道后大怒,立刻下令夺了他的封号,甚至推倒了他的墓碑。

就因为一时的自满,沈德潜最终晚节不保。

明朝文学家吕坤曾说:“气忌盛,新忌满,才忌露。”

立身处世,无论你有多大本事,多少委屈,都不可轻易显露。

不显山不露水,默默蛰伏着。

等到时机恰当,再发光发热,积极展示,才能为自己博取一个功成名就的机会。

就像《鹿鼎记》中的韦小宝一样。

初入天地会时,帮会的人想推举他当总舵主。

韦小宝心中明白,如果坐上这个位置,一旦身份暴露了,自己就是第一个被杀头的。

但他并没有直言自己怕死,而是主动放低姿态,婉拒道:

各位哥哥见识多,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米还多,我没有本事,怕是难当重任。

与皇帝相处时,他更是收敛锋芒,处处示弱。

读文章时故意说错成语,比身高时又悄悄弯腰……

皇帝明知道他在拍马屁,也愿意与他更加亲近。

就是凭着这样的姿态,韦小宝才能在无数次动乱中全身而退,并且步步高升,得到了皇帝的重用。

有句话说得好:傲慢的人总想证明自己,优秀的人喜好隐藏自身。

低调,是一种强者才有的姿态。

力量不足时,伏地做小,是为了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敢于放下高傲的身段,待时而动,最终你也能借力成事,直上青云。

西方有句谚语说:“你要聪明,但不要表现出自己的聪明。”

人生起落,世事难料。

一个人纵有千百般才华,若是言行稍有不慎,将会引来祸端。

藏好自己,低调行事,内敛自持,才是这个社会最好的谋生之道。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