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绩问题?

 曾仕强 2024-05-19 发布于北京
文/易友信箱答疑团

今日易友提问

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绩问题?

易友信箱解答团解答

01

郭加彩解答 

易友想知道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绩问题,对于如何看待,分享以下两条建议:

第一,培养孩子做人老实。

曾仕强教授讲过,考多少分不是很重要,但做人要老实,做事要实在比较重要。

等孩子长大一点告诉他,做事要勤劳,讲话要讲信用,这比你考多少分都重要。

所以,面对孩子的成绩问题,作为家长来说,只要孩子成绩及格就好。

而每个孩子不同,家长教育的方式也会不同。所以,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来选择教育孩子是严格还是宽松一些。

此外,除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要多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

做事勤劳,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踏实守信,重视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是基础,其他不是很重要。

第二,保证孩子充足睡眠。

对于孩子的学习问题,家长要和孩子做好沟通。

如果平时没有报名课外补习班,就要让孩子上课认真听,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下课有问题及时问老师。

建议孩子放学以后把作业做完,然后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这样能够做到早睡早起,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第二天的学习。

周末的时候,也要给孩子安排足够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这样孩子的才能得到放松,才能健康快乐成长。

02

张一舟解答

感谢这位易友的来信。

您问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绩问题,看起来孩子的成绩可能不够理想,对于这个问题,建议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待。

第一,您没有说孩子目前在什么阶段。

如果孩子是在小学阶段,那么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会合理的学习方法,其实成绩分数并没有那么重要。

因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是相对容易的,但是培养端正的学习态度、奠定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

这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为未来人生道路打下的基础。

而如果孩子已经读中学了,确实要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看起来成绩分数会是很重要的。

但是,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发展相比较,成绩也并没有那么重要了。

也就是说,只要孩子在努力学习,身心健康成长才是第一位的,至于考出来的分数则是其次的,孩子尽力了就好。

第二,其实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会有各自的优势和短板。

比如,有的孩子是擅长学校学习的,能考出很好的成绩;

而有的孩子不那么擅长学校的学习,但是会有其他方面的优点和特长。

建议可以观察孩子在哪些地方有优势和长处,重点培养他有优势或者他真正感兴趣、有热情的地方。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人生的发展本就是丰富多彩的,并不是所谓的千军万马都只有一条路可以走,而是可以走出各自的精彩。

让孩子走适合自己的道路,他会过得充实而幸福的。

最后,有关孩子的教养问题,推荐您可以阅读曾老师的书籍《中国式家庭教育》,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

祝福!

03

蒋微踏解答

易友您好,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绩,请您酌情参考以下的建议:

第一,健康的身心比成绩更重要。

曾师说过,他的妈妈虽然是个老师,但她在家从来不问孩子们的作业写完了吗;

她只是尽一个妈妈的本分,照顾孩子的吃穿,然后一到晚上八点就让孩子去睡觉!

孩子们作业写不完的,第二天被老师罚站,回家后自然知道先写作业再玩耍了。

您读懂曾老师的意思了吗?

孩子的吃饭穿衣睡觉,这才是一个妈妈该关心的事,连身体健康都保证不了的话,清北毕业又如何?

第二,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

曾老师说过,现在的学校只负责教授知识,其实是有点不负责任。

我们无法改变学校的教育方式,但是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对孩子的品德教育负起全部的责任!

因为孩子的知识有欠缺,后天还可以弥补一下,但是一个人的三观不正、品行不端,后天很难修正。

第三,孩子的个人天赋大于家庭教育。

现行教育其实是一种选拔赛,大学选的是因为脑子聪明才成绩好的孩子,可不是孩子上了大学才变聪明的。

《道德经》帛书版已经很明确了,一个人是“大器免成”而不是什么“大器晚成”!

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放过孩子,放过老师,也放过自己吧!

第四,上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条条大路通罗马。

假如孩子天赋异禀,一路卷到清北,父母托举一把是正常的;

但如果孩子志不在此,上学上的很痛苦,完成了义务教育后,父母也没必要强迫孩子。

第五,父母多提升自我,鸡娃不如鸡自己。

父母提供给孩子基本的生活和安全保障之后,建议空闲时间多鸡一下自己。

很多父母总问“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绩”,口口声声说“别人家的孩子如何”……

可是有几个孩子问“如何看待父母的工作”的?

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别因为鸡娃让孩子疏远了我们,只要三观正又身心健康,孩子的未来一定可期,别太担心了哈!

最后建议您有空时候多看看曾老师讲齐家三部曲之《亲子关系》的视频。

孩子很快会长大,好好珍惜和孩子的相处时光,祝您幸福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