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家夫子”王昌龄

 长白山6666 2024-05-19 发布于吉林

顾农《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5月08日   15 版)

  盛唐诗坛名家王昌龄(694? -756?)当时声望很高,被称为“诗家夫子”,这同现在将最厉害的足球运动员称颂为“足球先生”是一个意思。有一种文本把王昌龄的荣誉头衔记成“诗家天子”,那肯定是弄错了(“夫”“天”形近而误),“天子”至高无上,谁敢犯上作乱! 唐代言路虽宽,也不能这样说话啊。

  王昌龄佳作甚多,其七绝一再进入唐诗选本,下面这些名篇几乎没有不选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二首其一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其四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如此等等,无论是边塞、宫怨、赠别,全都绪密思清,刚健隽爽,而文字平易,便于朗诵或歌唱,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当年王昌龄的声望高于李白,更不必说尚未出道的杜甫了。

  一位作家的最长项往往会掩盖他的其他所长,一般的印象里王昌龄似乎只写七绝,其实他的五言诗也很有味道,而且题材广泛,多有佳作,试略举两首来看:

  其一,《越女》: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一位娇憨少妇的形象如在目前,大有南朝民歌的风味。后来李清照有一首《减字木兰花》云:“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叫郎比并看。”意境与昌龄的《越女》旗鼓相当。时代不同,而美女的争美好胜之心则一如既往,不稍懈怠。王昌龄很了解她们的心思啊。

  其二,《留别岑参兄弟》:

  江城建业楼,山尽沧海头。副职守兹县,东南棹孤舟。长安故人宅,秣马经前秋。便以风雪暮,还为纵饮留。貂蝉七叶贵,鸿鹄万里游。何必念钟鼎,所在烹肥牛。为君啸一曲,且莫弹箜篌。徒见枯者艳,谁言直如钩。岑家双琼树,腾光难为俦。谁言青门悲,俯期吴山幽。日西石门峤,月吐金陵洲。追随探灵怪,岂不骄王侯。

  这首诗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昌龄离开首都长安前往江宁(今江苏南京)任县丞(副县长)之前夕,他向好友告别,并对自己到老远的地方去任职发了一点感慨,大意说这种官意思不大,当然也可以干,到底有些收入,可以改善生活。高人当小官往往容易有诸如此类的自嘲以及精神胜利式的解释。

  王昌龄的运气很差,在江宁时间不长,就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西南)尉,由江南佳丽名城被打发到偏远蛮荒之处去。其原因据殷璠说是他“不矜细行,谤议沸腾”(《河岳英灵集》卷下),而《唐诗纪事》(卷二十四)在引述了殷璠评语后加按语说,王昌龄为人“孤寂恬淡,与物无伤”。估计“孤寂”很容易被视为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在天宝年间政治空气已渐渐不够正常的大背景下,他被小人中伤以至诬陷是不奇怪的。诗人又往往不拘小节,喜欢独抒己见,更加容易不合时宜(参见顾农《说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随笔》2015年第2期)。可惜当年的详情现在无从知悉,只知道友人李白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消息后,写过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另一位友人常建更直截了当地说王昌龄的“谪居”乃出于“谗枉”(《鄂渚招王昌龄张僓》)。一介小官而欲“骄王侯”谈何容易,倒是很容易出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