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游都江 | 张跃发

 文学百花园 2024-05-19 发布于河南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河南省一级期刊

春游都江

张跃发

2月26日,我们到达已经是中午11点,韦书记早已等候在政府大门前,我们下车,杨主席简单向韦书记介绍一行人员,韦书记向我们介绍了新的政府大楼和新农贸集市场。镇政府座落在莲花山上排长关上,座北朝南,楼址的选择和朝向颇有讲究。政府大楼前是新的集贸市场,两边新楼耸立,中间是宽阔的水泥路,街长至少两百米,虽是新市,但未见多少人在交易,或许不是赶集天原故吧!再过去一路里就是老城区了。都江城所在的山,左有排长河,右有都柳江,排长河环绕于缆牛河处汇入都柳江。
我们在眺望、拍照,韦书记说会议室已经准备好,请大家上会议室座谈,大家拾级步入政府新大楼,这时潘主席、志汉、介清也先后从三洞和都匀赶到。
会议在三楼,会议室的滚动屏早已打好“热烈欢迎省州县诗词专家莅临都江采风”。座谈会由韦书记主持。韦书记先介绍都江镇参加座谈的领导;然后是娄老和曾副会长介绍贵阳来的诗友;接着杨主席介绍县诗词学会的诗友;最后,韦书记对都江镇情作详细介绍。座谈会进行了四十来分钟。
座谈会结束已经快中午1点,韦书记带大家到政府食堂就餐。虽说是在单位食堂,但饭菜丰盛,真真实实地体现了主人的热情。我们吃得很是香甜!
午饭后,稍事休息,韦书记要亲自带我们到各景点去采风,陪同去的还有挂职副镇长县文物管理所梁所长。韦书记的车在前作向导。娄老过来与杨主席我们同车而行。车驶过新集贸市场往左下排长关,过排长河,再往上盘行。山脚春意融融,嫩绿点染。越往向行越寒冷。一路上,娄老与杨主席在前排谈诗论词,我与潘老坐在后排聆听,不时请教。
不知不觉车已经行了半个多小时,这时透过车窗看到路边的山上白茫茫的,哇!是雪凇!我们停车,打开车门寒气扑面,放眼望去,山上银装素裹,而半山下云移雾升,胜为叹观。大家掏出手机、像机抢拍。公路以上的树不大不高,但却苍劲有力,或许是因为地处高处四季寒冷,又长时被冰雪覆盖的原故吧!但,它们在崖头、岩缝中傲然挺立,这种不愄艰险不愄恶劣环境的精神,不得不令人敬佩!路坎下有一棵树比较高大,粗壮的枝杈被冰凌压弯,而身干挺立,它被大家争相纳入取景框中。我们横站在公路上,拍摄集体照。这就是有名的巫不雾凇。
再往前行一会,就是凉风坳。凉风坳别名“杀人湾”,这名字十分吓人,不难想象这儿的荒寒,因前不接村后不着寨,以前不通公路,独自一人路过,容易被打劫,曾有打劫杀人,故得名。往公路的右侧就进入一个小庄园,园名是“野菜庄”。进入园内,地面平坦,用碎石铺就而成,园的左面有三四间底矮的棚子,算作店铺。右前侧有几间猪圈鸡棚和一间茅厕房,屋顶上盖着厚厚的冰雪,檐下挂着两尺来长的冰。四周的山上被开垦成梯坎,全栽上茶树。右前山头上有观景台,坡度比较陡,阶梯用水泥砌成,我们拾级而上。茶树新栽植不久,有一尺来高,枝叶上凝结着冰雪,唯有那嫩茶尖在这冰天雪地里寒风中艳阳下,漫山新香,让人垂涎。阶梯足有一百来级,登完台阶就到了小山顶上的观景台。观景台有二十平米,圆形,中间竖着一柱了,柱顶上盖着木皮,像大大的伞,上面的冰在阳光照耀下融化,嘀嘀哒哒地掉在台上,台的四周有护栏。正前方就是巫不大坡,山上全是茶树,十分壮观,山向远处延伸,雪雾茫茫,消失在天际。韦书记介绍此处海拔一千五百多米,前面还有一片几百年的老茶林。我们在此处观赏、拍照十几分钟就原路返回。
回到都江镇所在后山对面的半山上,往左拐,不到三分钟就到了怎雷。村寨是在高高的山腰上,村寨后是绿枝覆盖的山梁。寨前是满目的梯田,梯田里油菜花盛开,一片金黄,蜂飞蝶舞,偶有几丘青青的麦田点缀。梯田层层而下,到山底就是排长河,蜿蜒南去就是都柳江。村寨依山势而建,清一色栏干式吊脚木楼,房屋高低错落。停车场后的几户人家的栏干上还晾晒着刚刚染好的自织土布。大家在拍照,也在谈论:这是古老自然村落,又参杂有许多现代元素,作为自然村落来打造的旅游景点,有许多不相谐的地方,如寨中的光缆、电线、还有太阳能路灯是不可以隐藏起来。韦书记还介绍:怎雷居住着水苗两个民族,他们世代和睦相处;房屋两百多座,超过两百年的老房屋有几十多座;寨上百岁老人多。在我们拍照时,一位老人走过来,向我们指引说:后山上有观景台,从哪儿可以上去,观景台上可以看到美女摩崖,寨子前还有冷暧洞。不禁惊叹,这水苗寨九十岁老人说汉话的流利。由于已经四点,我们不去那些景点。
车回到排长关,往左下行就到都江老城区。街道比较窄,两边在修建,在进行都江古城保护修复。首先到达的是北门,城门保存还比较完好,但城门上的城楼和炮台不存在。我们的车穿过城门,缓缓行驶,不一会上到都江小学。校园内绿树成荫,有古老的榕树,有珍稀的红豆杉,以及柏树、槐树等,操场宽阔整洁。
再往上走就是都江厅遗址。遗址正中的房屋到保存完好,厅前的阶梯用码条砌成,石级两边有一对石狮守护,右侧的狮子左爪抱着小狮,左侧的石狮右爪握着绣球,憨态可掬,它们头往中间相顾。房屋是木瓦结构,三间,一层,地房,柱子粗大,屋梁上还书有修建房屋的时间和工匠姓名,光线比较暗,具体的字看不清。根据房屋的规模,应该是按照当时的等级建制修建。据《都江纪要》记载:“官廨建于高埠。计有都江通判署一,上江协副将署、左营都司署、右营守备署、存城千总署、厅标把总署各一,存城把总署五。”现存的厅遗址前下两侧、两侧及后方,应当还有署房,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是正堂的厅署。此厅署依山而建,座东朝西,置于全城之上,下府都柳江,远可眺观音山。都江自唐贞观三年(629年)设置应州,下辖都尚(今都江)、婆览(今合江、恒丰)、应江(今榕江)、陀降(今台江)、罗恭(今雷山)五县。应州州治设在都尙,隶属黔中道所辖,康天宝(774年)应州降为羁縻州,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将都尚县隶归都匀府(1386年设)辖,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改置都江厅。都江厅遗址历经近三百年,现仍然保护完好,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也是贵州历史的一个重要史证。
从厅遗址下来,由于还在建设,我们只得步行往西,走的应该是都江上街。街边的春节味还未褪尽,春联还鲜红地张贴在门上,娄老不时地停下把玩赏读,有的对子工整,有的上句与下句不相配,很多对联贴反了,娄老说,我们的对联知识普及工作还得加强。
继续往前行,走完街道,过龙井,就到了南门。南门为兴隆门,城门上长着青苔、小草,门镌刻的字无法辩识。再过一个湾就到了“万人坟”。
“万人坟”正在修复,坟墓已经被加宽加大,外面用石条围砌而成,足二十平方,坟前建了围栏和亭台,四周杉柏青青。墓前立着石碑。碑眉刻的是“万古流芳”; 碑心刻的是“城乡义塚之坟墓”; 右边为都江通判文芳藩、上江协副将张梁题写的碑文,左边是上江街士绅李莲、刘廷选等题写的碑文,字迹清晰完好。碑文叙述的大意是战因、战争的惨烈、尸骨遍野无人收尸骨,以及集资者、题字者、镌刻者姓名等。
沿下街返回,到街中往下二十米就是西门,远看西门完好,待登上城门顶上,已经开裂和凹陷,城门正西临都柳江,上有一米多高的垛口,右侧接着城垣,城垣依山而建,护卫着都江古城。站在城门上居高临下,城门下、都柳江以及对面山上的动静,一览无余,只要把城门关上,用石头就可以防守,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得不惊叹设计者的智慧和建议者的技艺。
都江古城门有东西南北四个,因时间关系,我们未到东门。据记载都江于1731年建土城墙,1733年改土墙建石墙,周长1850米,城高6米,厚2米,设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东门为凯旋门,西门为广泽门,南门为兴隆门,北门为演武门。
我们回到下街,往镇政府方向回走,街两侧多是旧式木地房。街里侧有一栋砖瓦结构的房屋引起大家的注意,房屋两头用砖砌高出房梁、瓦,房子的正面也是用砖砌,正面墙上有残破的抗战标语:“为了迅速打垮日本狗强盗,保障世界和平,在一九四五年八月苏联和中国订立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根据此宅的气派,应当是昔时地主的第宅,现在还有居民居住。
走完下街,我们沿石级而上,石级是古驿道,有一米多宽,此处驿首保存完好,只是石级的外侧磨损多,里侧磨损少,石级面比较斜,驿道尽头下侧有株高大的榕树。走到半道,大家停下,回首山西,一轮红日快要落山,大家纷纷拍照,大家都争着与娄老留影,而娄老又邀我与潘老合影,因为这路的步行我与潘老相伴在娄老的左右,娄老八十三高龄,深怕他有闪失。
登完这一百多级的古驿道,就到了北门,汽车在北门外,坐上车回到镇镇吃晚饭,晚饭后我们就乘车返回县城,结束了这一次难忘的都江之游。

作者简介


张跃发,笔名:尧山云彩,出生年月:1974年6月2日,中华诗词学会、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有诗词在《中华诗词》、《贵州诗联》、《诗潮》等刊物发表,有专著《尧山云彩诗词集》出著。有作品发表在广西人民电台乡村风采、《作家天地·微型小说精品》、《微型小说选刊》、《幽默与笑话》等电台刊物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