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日渐苍老

 大美洛宁 2024-05-19 发布于河南

父亲老了,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许对于城里大多数人来说,老了就老了,这是自然规律,谁也不能避免,所以,这并不是什么可担忧的问题,何况有退休金养老补贴,有医保补助,无忧无虑,自然就过得比较轻松舒适,用夕阳无限好来形容真是再恰当不过了,难免不令人羡慕。我觉得这才是老年人应该过的生活。可我的父亲就是一个地地道道老实巴交的农民,一个在土里刨食了一辈子,丧失了劳动能力,最终却是一无所有的农民?这就是中国农民的悲哀?同样劳碌了一辈子,同样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但却无人问及。所以父亲的晚年生活,自然就债无旁贷地落在我们几个子女身上,人养我小,我养人老,还有什么可说的那呢?

回想父亲那个年代, 生活困难,缺衣少食,加上为了供我们兄妹几个上学,尤其艰辛。
为了养家糊口,父亲除了基本的田间劳作之外,还得隔三差五的上山挖药,背杆砍椽,挑柴担炭,喝凉水就蒸馍,饥饱劳困,所以很早便胃病缠身,这是我们那里大多数老一辈人的命运,大山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累垮了他们的身体。
正是因为有父亲的辛勤付出,我们兄妹五人才能在这棵参天大树下避荫乘凉,快乐成长……不知不觉中父亲的腰弯了,背坨了,那原本伟岸的身影,已经不再挺拔……好在我们慢慢的长大了,并相继成家立业,各自生活。
自母亲病逝后,父亲的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可为了不拖累儿女,要强的父亲一直坚持独自生活,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
由于形势的发展,以及子女上学等各方面原因,我们兄妹先后相继在县城安了小家,唯有父亲,还独自坚守着老宅,谁有空谁回家去看看,日子就这样平静的过着,一切似乎都习以为常。
平时父亲很少给我们打电话,有时给他打个电话,也是三言两语就挂了,也许是老年人心疼话费,或许是代沟的差异,总感觉,满肚子的话,却又无话可说。
去年,困难扰了人们几年的疫情终于结束了,猛一开放,到处都是人多活少,不得已我也在家歇息了俩月,中间回去看过几次父亲,看到父亲精神很好,我也便放心了许多。可以说,那段时间是我最开心最快乐的日子了。
打工人,没有活做的日子最难熬,各种花销,并不会因为你的停止而止步,该花的一分也不会不少,看着手机上的一笔笔支出,我心里越发焦急,打工人,贱命。好不容易找到了活做,我便和哥哥一起匆匆忙忙的赶了过来,经过繁琐无比的体检培训,终于顺利通过了考试。
大约是刚上班两三天左右吧?晚上刚吃过饭,忽然接到父亲的电话,问我在哪里?我说:“才出来,在湛江呢?”
我问他:“有事没有,"
他说:没啥事就是问问,看你在家不在?”便挂了电话。
以父亲的性格,没事一般是不会主动打电话。我想肯定是有事,和哥哥商量了一下,决定叫还在家中的侄子和外甥开车回去看一下,回去后得知父亲是感冒引起的发烧,便强行连夜将他接到县城,在博爱医院连续打了几天点滴,总算是康复了。至此,我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经过这次感冒发烧住院,父亲明确表示,自己不想再做饭了。
我们姊妹几个也意识到,将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丢在家里,确实不合适,再加上父亲本身身体就不好,尤其近几年,总感觉胸闷气短,浑身无力,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哎...现在想想都觉得后怕。
我们姊妹几个合计了一下,又征求了父亲的意见,决定将父亲送到福利院养老,虽说每月掏一千多块钱,但是那里条件不错,何况还有许多老人陪伴,应该不会感到寂寞吧!咱也省心了,父亲也满意了,多美。
将父亲送福利院以为件好事,谁知我们都忽略了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父亲懒散惯了,又是个老烟枪,戒不了烟,受不得束缚,其间,又得了一场小病,说啥也不愿再去了,闹着要出来。无奈,我们又将他接回来,每人一月轮流管。不管咋说,自家老人,不能不管,有我们一口吃的也不会让他饿着,我们尊重父亲的意愿,让老人安享晚年,是每一个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时光真快,转眼便是一年。这月东家,那月西家。这便是父亲的现在的生活状况,不是我们不孝,养不起父亲,而是处于生活的无奈,不得已而为之。我们也想给父亲个安定的生活环境,可我们都是农民,肩头责任很重,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到处漂泊。

想到这些,我深深怀念那些过去的美好时光,一家人紧紧相依,共度团圆和睦的日子,真是无比珍贵。那时,父亲负责烧火,母亲则忙着做饭。饭一做好,我们便端着碗,或蹲在或坐在门口的石头上,与左邻右舍相聚,共享这份温馨的时光。

现如今虽说生活条件好了,可人的压力大了,终日奔波,两地相思,虽说挣了俩钱,但却失去了很多,亲情,友情,甚至邻居之间都感到陌生了。
我多想守护在父亲的身边,陪他走完余生,可现实却不允许,这就是生活的无奈。好在父亲还在,父在家就在,父亲是我们的心里的牵挂和精神支柱,是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只要父亲健在,我们兄妹,就觉得无比幸福,生活有奔头,干啥都有劲。
常言说:家有一老,犹如一宝,谁说不是呢?
愿父亲晚年无忧无虑,快乐幸福,安康长寿,远离疾病与灾祸,尽享百岁福寿!
杨建涛作品集锦
父亲
回家
年味
同学情
苏小妹
同学情
朝天椒
西瓜菜
出门难
三十年
忆母亲 
打工苦
三十年
说杨姓
赠表舅
象棋故事
灾后有感
闲话时事
选举感言
象棋人生
清明哀悼
醉美洛宁
回家真好
梦游三国
童年趣事
少年雪趣
喜迎双节
忆老八叔
追忆大姑母
老爷杨正和
忆洛阳拉煤
忆同学少年
遥想桃花岭
手机的利与弊
怀忆我的母亲
棋枰感悟六首
忆去年同学会
今年过年喜事多
贺东生爱女出阁
工地最苦架子工
听老村长讲故事
故乡涧口小安坡
观友天坛照有感
立春游滨河公园
工地见闻组诗四首
《待我了无牵挂》
凭悼洛宁白马寺遗址
洛宁传奇人物燕九耐
玉民兄弟,一路走好!
最苦最累是农民(外一首)
浅谈农村社会养老问题之我见
工地见闻:讨薪难(顺口溜)
对《物种起源》的几点看法
卅年光阴弹指间,一载同学情永远
洛宁涧口院东传奇人物之二——老燕硕
为躲兵役逃命西山,被逼无奈落草为寇
论人际关系与之利害得失的几点个人拙见(一)
论人际关系之利害得失的几点个人我见(二)
我的老爷杨正和——一朝结识张殿魁,十年从此魔附身
我的老爷杨正和——受改编弃暗投明,扬官威北场溜马
我的老爷杨正和——奉上命奔赴前线,淞沪战勇阻日寇
我的老爷杨正和——大裁军赋闲在家,率乡邻虎口夺人
我的老爷杨正和——信馋言北原丧命,留余威拯救遗骨
记忆中的安坡——一、安坡村的自然状况,及土地分布
记忆中的安坡——二、安坡村的人口分布及居住状况
记忆中的安坡——三、安坡村的发展历程
记忆中的安坡——四、安坡村小学

作者简介:杨建涛,洛宁涧口乡安坡人,一生平淡,打工谋生,业余爱好戏曲和涂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