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见时难别亦难

 明日是天涯 2024-05-19 发布于北京

我记得高三时,有一位很有气质的地理老师,不光讲授知识,也谈起她的人生哲理。她说人生有三次改变命运的机会:考学 工作和婚姻。

高中结束后,我离开生活了十七年的小城市,踏上了离家一千公里的东北求学之路。本科时是第一次住宿, 几个夜不能寐之后,骨子里不被管束的自由细胞开始活络起来。第一次享受时间自由掌控的成年人的世界,虽然没钱,但年轻时那颗炽热滚烫的心总喜欢瞎折腾。打过零工,玩过游戏,课本里的文字极少进到脑子里。

毕业之后晃晃悠悠了几年,找不见想做的事情,在走一步算一步中感受到人生的摇摇欲坠。没有目标,没有动力,似乎脑子里思考的事情只剩下一日三餐和游山玩水般虚度。

考研的想法在毕业两三年时就已经萌发,只是二十四五岁时忙着各种聚餐和游玩,静不下心来学习,也仗着年轻觉得而立尚早,人生还充满着机会。直到二十七岁,感觉到自己不该停滞不前,在开始的时候已经在心里暗自预警 时间不早了。

老师说 你现在开始 三年以后你是研究生;你现在不开始 三年以后你是三十岁的本科毕业生。那就干吧 还等什么呢?于是我在工作强度很大的压力下,每天学习到很晚。当我看着电子钟表显示至午夜,而我已经完成十几页的练习题时,我很坚定。

自信并不是源于上天给了人什么条件,而是源于看见自己可以掌控人生。或有出众的外貌,或有泼天的富贵,那些都是转瞬即逝的事情。唯有看见自己付出的时间与精力取得了想要的回报,才是主宰人生的成就感。

研究生报道后,发现很多同学较年长。在拼事业、顾家庭的基础上,腾出精力进行备考,他们是比我更加刻苦的人。任何一个在职考研人都是艰辛的,需要有强大的意志力去对抗懒惰和困倦,需要对从前习惯性的娱乐说不。

与比自己优秀的人为伍后,便更具信念。我身边的人能,我也能。于是从来不敢把过多的时间放在娱乐上,利用好碎片化以及加班后到睡前的夜晚继续学习。

如今所有的研究生课程已结束,虽然身处211,但有机会领略过985的教授课堂风采,有这么多肯于钻研的学者正在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是令人感动的。以及结识了全国各地的同学,虽然我们就像一棵大树的叶子飘落至各处,但在每一个欢聚时能够感受到珍贵的热度。

很幸运 命运将我推行至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