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内蒙古|徐佩瑶:一程山月--写在阿拉善左旗作家协会成立之际

 阿拉善文学 2024-05-20 发布于内蒙古

原创作者:徐佩瑶|内蒙古

前些日子,我接到了彭彭姐姐的电话。电话里,她用愉悦的语气对我说,阿拉善左旗作家协会正在筹备中,问我要不要参与进来。彼时的我刚刚堵完牙,那一瞬间,捂着腮帮子的我觉得窗外新华街传来的汽车鸣笛声都被虚化,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左旗要成立作家协会了”。大抵是那几秒的怔愣,让电话那端的彭彭姐以为我在迟疑和犹豫,又对我说了几句。回过神来,我忙不迭的答应下来。挂断电话之后背着书包走出诊所,一时间竟分不清被酸胀的感觉填满的部位,究竟是腮帮子,还是胸腔里的那颗心。
一周后,坐在会议室的椅子上,那股熟悉又陌生的酸胀感再次袭来,我按了按已经痊愈的腮帮子,看了看身边熟悉的面孔,听着会议主持人从口中念出一个个名字和简历。这时才真切的感觉到,左旗作家协会要成立了,而我也成为了其中的一份子。
在深觉高兴与激动的同时,还有些惶恐和紧张,好像一直以来微弱的努力和坚持得到了肯定。去年四月,我加入了阿拉善盟作家协会。在递交申请表的时候,恩克哈达老师用带着浓重蒙语口音的汉语问我,“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创作的”,“你真的热爱文学吗?”“你能坚持下去吗?”。当时我回答的内容在今天看来,坦率中又带着一丝毛躁的轻率。我像个急于表现自己,迫切的需要长辈点头认可的孩子。仿佛长久的站在山脚,叩问文学之门后,这扇门轻轻的打开了一道缝隙,于缝隙中得以窥见一丝光,嗅到一缕风。我等不及想要侧身挤进去,贪婪的看下自己一直渴望的那一切,究竟是什么模样。
然后我发现,山的背后,还是山,海的远方,仍有海。
但不断地回顾自己的来路是有必要的,这让我对自己的文学创作始终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时至今日,我仍然觉得的,写作是一个把自己的心事娓娓述来,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着情绪反复碾压,咀嚼,发酵然后共日月星光倾泻出来的方式。文学创作之路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这条路很浪漫,也很孤独,这一缕划过我耳边的风,是否也同样的抚摸过你的面庞?可能此刻写下的文字,要在足够久之后,不知道谁在某个角落发现,然后对某一句,某一个片段共情,然后透过文字,对作者说“真好,我也这么想”。
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远离了车水马龙的喧嚣热闹,也多了更多和自己独处的机会,在不断和内心对话的同时发现被阴影遮盖下的真实与渺小,丑陋与美好。经过挑选,择取其中的一部分,打磨,润色,成为一颗小小的界标,当所有的界标被串联起来,人的一生,也就如此清晰而完整。
会有走的累了乏了倦了的时候,需要一处驿站,一座凉亭,掀开帘子,发现座中诸人原来并不陌生。作家协会,就是这样一处驿站与凉亭,我们在此处相逢,谈一谈路上看见的花与树,然后这条追逐文学的路就多了些温度。等雨霁天晴,彼此祝好,期待下一次相逢。
左旗作家协会的成立,于我个人,是一种激励与鞭策。写作是一个人的事,它发自创作者内心的情感,每个人的视角各有不同,感受各有差异。但写作同样不可能完全脱离他人与外物,绝对孤立的存在。作为书写者,我笔下的内容与我所生活的时代无法分割,与我所生活的土地无法分割,我所经过的一切,成为了灵感的来源,创作的动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这是鲁迅先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动荡不安的时局中的自嘲之作,但即便是自嘲“躲进小楼”,鲁迅先生仍以其如椽巨笔化作利刃,刺破黑暗与腐朽的旧社会。我们在百年后的今天,感受着山河巨变,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时代发声,去发现和讴歌美好,嘲笑和讽刺丑陋。今天的“躲进小楼”不应该是明哲保身,而是能忍耐住寂寞,潜心创作。当然,也不妨学习下闻一多先生,做一做“何妨一下楼”主人,在冬夏春秋的变迁中,聆听山河弦歌,再将四时挥笔描摹。
于是,试着重新审视自己,再次回想和回答那时候的三个问题。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创作的?”好像是十数年前,窗外有风穿过白杨,坐在小学的语文课堂里的我,从教语文的李德明老师手里,接过第一份满分的作文试卷的那个瞬间。又好像是在初中的某个大课间休息时,刘桂芹老师递给我的那本写着作文竞赛优秀奖的牛皮纸封面作文本的时刻。或许是高中的校报上出现了我的名字,我故作镇静矜持的穿过班级,心满意足的接过装在红包里的十块钱稿费的时刻。
“你真的热爱文学吗?”我不知道,亦不敢言。我只知道,更迭的四季,时光的交替,文学,在我从呼伦贝尔的莽莽草原到阿拉善的黄沙戈壁,所拥有的变化与不变里,它是如此长久的存在,只有远近,但不曾别离。
“你能坚持下去吗?”“我能”。这是三个问题中,我唯一未曾改变,一如当初肯定的回答。文学于今天的我来说,仍是一座山,可能这一辈子,我都无缘那想象中的山巅。但好像也没关系,只要我一直走,我终将拥有属于我自己的山巅,属于我的一程山月,星光烂漫。

徐佩瑶:笔名,四喜。阿拉善盟作家协会会员、阿拉善盟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阿拉善盟诗词会会员。2020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阿拉善日报》驼铃季刊等报刊《阿拉善文学》《驼融融》融媒体文学平台。

主编:袁华年


【阿拉善文学】公众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