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斗笠耳/黄蔼北(广东)

 兴凯湖文化在线 2024-05-20 发布于黑龙江







 

斗笠耳 

/黄蔼北(广州)

----------------------  

小时候我若是患上一点伤风感冒,我妈妈就会马上带我去大队的合作医疗站打针拿药。要是不奏效,她就会立即给我扯来斗笠耳,洗净后扔进小汤锅里煮一阵子,舀上汤水,让我热服下肚。不多久,出一阵恶汗,发一身热痧,就能痊愈。

五岭首端的大庾岭北边的山沟深壑,春意早已铺就。溪边坡上存活力极强的小草和野菜,也早就随着麻鸭与春江的鸣啾声而来临把美丽的大地给唤醒。斗笠耳,自然也就跻身野草之中,灵醒地支撑起大庾岭的春季与活力。

斗笠耳是我妈妈的叫法,记得我伯母和婶婶都把它叫成车前草。在医药书上,也被叫做车前子、猪耳朵草、猫耳朵草、车轱辘菜等等。这种草本植物根茎短,像一把毛茸茸的白色胡须。叶子像莲叶座的样子,舒展开来,大多数像斗笠,像猪、猫的耳朵,我妈妈就将其称作为斗笠耳。

叶片呈椭圆形的斗笠耳,春上二月出嫩叶,三月长出细细的圆柱样的穗状花序,花萼那些地方也会随之生出芝麻粒样的椭圆形卵球或圆锥状卵籽。我记得,斗笠耳的鲜花是淡绿色的,很淡。结籽后像毛毛虫,籽成熟后常常是黑色的。

治疗伤风感冒、抿湮虚火上升,斗笠耳常比那些西药见效快。我生性体质弱,寒苦一来,就会虚火升起,反复下来,面红耳赤,咽喉疼痛,口舌干燥,下焦不畅。看到难受得很的我,妈妈心痛地说:

“你这小伢子,热火上身。需要搞点清火去热的茶来喝!”妈妈就把家里平时采摘,而且晾干和保存下来的金银花、斗笠耳、鸡翅藤、薄荷、柴胡、苦麦按量拈进小汤锅,倒进清水,煮沸,让我趁热服下。

常常是早上一碗,午间一碗,晚上一碗,连着喝三天,果真也就见效。我嗓子不哑了,眼睛不疼了,小便大解很顺畅,心里头对妈妈由衷地敬畏和佩服。妈妈出生几天时间就被抱养到广东南雄的山里李家做童养媳,没文化,但脑瓜好用。

我兄弟姐妹若生病不舒服,我妈妈也是很少依赖于大队的合作医疗站,而是用那些草药来救急治病。大庾岭山壑里草药遍地皆是,妈妈记性好,民间偏方有的,她几乎记得,用草药来救急,是她的常备方子。斗笠耳,都她视为万能草药。

富有丰厚生活经验的妈妈不把草药称为药,而喜欢换用“茶”这个词语来称呼。这是她的一种本能的避讳!在她的拿捏下,肝病、阑尾炎、屙痢、疮、红眼病、坐骨神经、胃炎、出麻疹、月子病等等,她都能用草药治好,都包括斗笠耳。

斗笠耳的主辅作用都在于清热去火,利尿消炎,在我们大庾岭山乡的疗病作用则利莫大焉。后来我读书多了,看到医药书记载,其名字最出现在《诗经·芣苢》,叫芣苢。

再后来,东汉光武帝派大将马武率军到江南大庾岭来征服南蛮,因为地形不熟,水土不服,将士们在五黄六月打了败仗,退守到油山,差点全军覆灭。那时天旱无水,将士们和那些战马都得了“尿血症”,虚火太重,病倒了十之八九。

即将全军被灭之际,马武的马夫黄柯偶然发现患有尿血症的三匹战马竟然不治而愈。黄柯感到奇怪,追源寻根,只见拴那三匹马的野坡上那一片叶子长得像斗笠般的野草都被战马啃光了。他断定,这草能治疗尿血症。

黄柯为验证这发现,马上伏在坡上,寻找到一大把叶子像斗笠一般的野草,稍加揩干净,塞进嘴巴里,吃了下去。不多久,他自己的尿血就消失了。他把这发现告诉马武,马武也立刻吃了几株野草,结果非常见效。

马武立即下令全军寻找叶子像斗笠般的野草来服用,奏效果真奇快。康复后的将士们军情重振,一口气就把南蛮给击败了,收复了大庾岭全部山区。“这真是老天爷不绝我啊,好一个车前草!”随着马武的感慨,车前草(斗笠耳)被广泛认知和使用。

我妈妈也喜欢将斗笠耳的幼苗当做蔬菜来食用,夏天的时候特喜欢拿来泡茶,灌进汤壶里,拎到田间地头,劳动之余喝它,可用来解渴和清虚火。我看到《神农本草经》记载,斗笠耳具有降压、清热、利尿、明目、祛痰、平喘、镇咳的神奇药理功效。

我妈妈说,斗笠耳的作用最主要还在于清热、凉血、祛痰和利尿这些作用上,治疗伤风感冒,是在先打针和吃西药的基础上,才具有的。我想想也对,中西药用在一块,是不会相互排斥的。

作家档案

黄蔼北,男,1965年2月28日出生于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池江兰溪村,现工作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中国致公党党员,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广州市作协会员。参加工作三十三年来,一直在高中学段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自1979年立志于在文学方面要有所斩获以来,一直坚持了四十二年时间的笔耕,不曾停辍。发表语文教学论文八千零一篇,文学作品二百三十万多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