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游名胜古迹——武侯祠(游记散文)】/ 王国文(甘肃)

 泾渭文苑 2024-05-20 发布于陕西

再游名胜古迹——武侯祠      

(游记散文)

王国文(甘肃)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曾在四川大凉山彝族地区工作过八年。每次路过成都,总想看一看印象中文化积淀的地方——武侯祠。

       为了赶车和同事们搭伴,虽然断断续续看过三次,但每次都是走马观花,一知半解。现在空闲了,为了了结心愿,在游览《杜甫草堂》、《青羊宫》的同时,细细游览了《武侯祠》,同时还游览了成都望江楼,并转抄了全国闻名的崇丽阁长联。

       记得上初中时,曾学过一篇古文,文中写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此文乃诸葛亮于公元227年北上伐前上书刘禅的《出师表》,至今广为传诵。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他才华横溢、智慧非凡、廉洁奉公、清正公允、严于律己、忠贞不渝,为复兴汉室、统一中原鞠躬尽瘁,倾其一生。终因积劳成疾,在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后主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并于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修建了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武侯大街231号,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原是供奉诸葛亮的专祠,后历经明清两代的不断修缮和整合,最终变为由汉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惠陵四部分组成的建筑群。武侯祠是民众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肯定和赞誉的载体,也是三国遗址的源头。

       笔者踏着历史的足迹,一手握笔,一手拿本,缅怀着对诸葛亮深深地敬仰之情,来到了这个文化积淀深厚的名胜古迹——武侯祠。

       由景区大门而入,可见大门屋顶为硬山式,砖木结构,以中柱分心,隔成内外两间。大门中开,朱红大匾上刻有“汉昭烈庙”四个金色大字。大门前左、右两侧,各有一尊明代石狮。大门中轴线外建照璧一座,照壁两侧有榕树相映。

大门与二门之间绿树成荫、翠柏苍劲,六通石碑矗立其中。以唐、明二碑最为著名,分别立于东西两侧的碑亭之中。

       东侧的唐碑,全名《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刻立。唐代名相裴度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绰书写,名匠鲁建镌刻。其文章、书法和镌刻极为精湛,被誉为“三绝碑”。此碑由碑帽、碑身组成,无碑座。碑身为长方形,通高367厘米、宽95厘米、厚27厘米;碑正面刻正楷碑文,共22行,每行约50字,分序和铭两部分。碑帽为半圆形,下部同碑身同宽,两侧弧形边缘镌纹饰,以枝花饰为主,其余镌云纹图案。

        两侧的明碑,全名:明《诸葛武侯祠堂碑记》碑,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刻立,张时彻撰文,书者不祥(已看不清),高登立石。长方形碑身立于赑屃碑座上,碑身通高288厘米、宽137厘米、厚20厘米。碑刻为楷书,全文包括正文和款识,共24行,每行22——61字不等,全碑为1169字,实为1150字。

       欣赏完唐明二碑,我们来到了二门。二门上方悬匾书“明良千古”四字,我理解意为“明君良臣,千古垂范”,由康熙年间四川提督吴英撰写。

        穿过二门便是刘备殿了。刘备殿坐落在一进院的北面,与东西两侧的文臣武将廊和南边的二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四合院式的建筑。在院落的两廊内,有蜀汉文臣武将的塑像28尊。东廊称文臣廊,以人称凤雏庞统为首共塑有14人,(庞统、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扬洪、马良、程畿)。西廊为武将廊,以智勇双全的赵云为首共塑有14人,(赵云、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薿、张南、冯习)。人物像之装扮、衣着主要借鉴自清代戏曲。每尊塑像前都立有介绍其生平事迹的石碑。文字根据陈寿《三国志》中记载加以提炼而成。

        在文臣武将廊尽头的墙壁上,镶嵌着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的石刻,此石刻为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岳飞手书。话说: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八月十五的前一天,岳飞领兵北上,路过南阳,拜谒武侯祠,触景生情,于是,挥涕走笔抄写下出师二表,从而,抒发了他抗金之雄心壮志和忠贞爱国的情怀。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丰富三国文化内涵,遂将河南南阳武侯祠岳飞手书的出师二表拓摹、精刻、复刻于成都武侯祠。石碑37块,每块高63厘米,宽58厘米,刻工精良。文之初,字体端正,多为行书;及后,电掣雷奔,龙飞凤舞,渐转为草书。文中的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形象,但又互相呼应,整体配合。布局犹如水墨山水画,画面上有相生相让的境界;也有主次,虚实的对比,饶富画趣。艺术价值极高。

       离开文臣武将廊,我们来到了刘备殿。刘备殿为传统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四架。前檐柱呈弓型,雕有彩绘敷金的祥兽图案,制作精巧。正殿门上悬挂“业绍高光”的匾额。大殿正中塑有刘备的塑像,这尊塑像在整个庙宇中最为高大。高三米,全身贴金,冠冕九旒,双手执圭。左右侍者,一捧传国玉玺,一捧尚方宝剑。塑像前牌位上写着刘备的谥号“汉昭烈皇帝”。正殿两侧紧邻东、西偏殿,东偏殿为关羽塑像和其子关平、关兴及其部将赵累、周仓的陪祀塑像;西偏殿则是张飞及其子张苞、其孙张遵的塑像。

       走出刘备殿,下十几级台阶,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武侯祠。武侯祠是极为传统的庙宇建筑,由过厅、东厢房、西厢房、钟楼、鼓楼、诸葛亮殿6组建筑围合而成。总建筑面积1588平方米,院内树木相伴,鸟啼声声。

       在翠鸟的欢噪声中,我们步入过厅。过厅处有匾额两个,楹联三幅,皆出自大家之手。前边匾额“武侯祠”三个金色大字为郭沫若撰写,后边匾额“万古云霄一羽毛”,是徐悲鸿所书。第一幅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由董必武先生所写。欣赏完大家之作,我们来到诸葛亮殿。

        诸葛殿宏敞开朗,面阔五间,进深2架,平面呈长方形,梁架木式结构,面积仅为刘备殿的一半。殿前石砌台阶,素面石栏杆,望柱上石刻动物;殿前檐柱8根,上有雕花撑弓。全柱之间均置蛛网花格门,以别内外;地势略高,使殿堂增加肃穆感。屋顶为单檐歇山式,飞檐翘角,中堆火焰宝珠、二龙戏珠,腰花饰弥勒佛像。明代凤鸟纹四足香炉置于殿前,炉口沿上铸一双抱财童子,造型生动。殿左右两角分别为钟楼和鼓楼。

       诸葛亮殿又名静远堂,殿宇门上悬挂四字匾额“名垂宇宙”,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诸葛大名垂宇宙,忠臣遗像肃清高”,后由清朝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果亲允礼书写。殿门两侧还有“攻心”联一幅,颇负盛名。内容为:“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兆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此联是清光绪年间四川盐茶使赵藩撰写。

       结束了武侯祠的游览及拜谒,时间尚早,我们又马不停蹄游览了成都望江楼,据说有全国闻名的崇丽阁长联。果不其然,以饱了眼福:其中一幅对联长达212个字,以景达情,说古论今,全联一气呵成,气吞山河。

       上联: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芯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著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送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下联: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殉坡前凤,卧关下虎,呜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撒写绮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好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附言:看看看,那一块云是我的天?(长联的句是作者断开的,不妥之处,请批评。)

       上联的意思是说:登上高高的望江楼,统览远近河山,江山如此多娇。唐代的李德裕、宋代的范成大在茂州修建的筹边楼,正可使骚人墨客到此楼上吊古。薛涛春闺苦短,负心的元稹只留下枇杷巷深,寂寞难度,如今空留香坟一座。而今天那些寻花问蝶之流,贪恋于醉生梦死之中,不禁让人振臂高呼,问这半江明月,究竟是谁家所有?

      下联的意思是说:千百年来,蜀中局势风云变换,上演出一幕幕人间的悲喜剧,呼唤出英雄不断,卧龙崇丽阁里供奉的文曲星,岗上的诸葛亮,殒没于落凤坡的庞士元,氏族英雄李雄,井底之蛙的公孙述,一时间铁马金戈驰骋疆场,一时间又银笙玉笛醉生梦死,都似过眼云烟。倒不如自个长歌短赋,以消愁解恨,沐受这好风光。(长联的意思是作者解释的,不当之处,请赐教。)

       千百年来,诸葛孔明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人,而是一种充满理想与信仰的价值观的表现,是古往今来为人臣子所能达成的最高成就。古人云:三立成圣,立功立德立言,也唯有诸葛孔明可以当之。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王国文,原籍,甘肃,现居,西安。网名,沙漠之舟1949出生。1970年参加工作,2008年退休。共和国的同龄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热爱生活,喜欢文学。乐意在文字中寻找激情,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一点一滴,做真实的自己。主要作品有《国文文汇》、《国文文集》、《国文文苑》等。近几年来,先后在《作家故事》、《宝塔山文学》、《读写联谊公众平台》、《炎黄故里论坛》、《陕西文谭》交流群、《韩城文学》等杂志刋物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150多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