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象棋杂谈|车能舍,车怕低头马途累,马怕归边l炮发威,炮怕无助兵贵神速

 象棋残局解析 2024-05-20 发布于广东

广泛的联系就是大智慧,大智是解决问题的知识,大慧是能够敏锐地看清事实的真相。象棋用车是大智慧的真实表现。

象棋是思考的艺术,弈者的思绪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攻防心情,心情影响着棋艺的发挥,象棋思维为内容,棋艺为形式。心情好的时候,棋路流畅,思绪敏捷,进攻得势。

棋谚说“好车占好位。”用车最重要的事情,不在于你的车现在何处,而在于车朝何处走。一般说车占据河上或四六线要津,可以掩护其余子力,无论是进攻防守,都有很大的作用,占位重要,攻杀手段也重要。

棋谚说“单车求全”,求全就是合作,车如果与其它子力配合,将产生神奇力量,并具有迷人的魅力。弈战时主要杀法有双车胁士、大刀穿心、车炮抽杀、三把手、立马车等。

强子的背后也潜藏着危机,善弈者有洞察危机的先机。

棋谚说“车怕底头”,也就是棋手常说的“低头车”,车一旦低头,车路受阻,阻断了与其它子力的联系,不能连用作战,被困后,就会失势。

再者,车不能占错位,不能压在将帅的前方,否则会造成将帅的活动空间受限,给对方造成攻杀的机会。

车能舍是指弃车攻杀的招法,弃车攻杀,杀法如雷轰顶,势如破竹,痛快淋漓,取舍有度,往往给棋战增添了色彩。

棋谚说“马有八面威风。”这是对马的称赞,也说明马在棋盘中间可以控制八个点位。马的力量和炮各有所长,一般情况下,开局至中局阶段,炮比马强,到残局阶段又缺士象的时候,马比炮好。马在车的配合下,能够助成“钩角马”,侧面虎等杀局。

马的基本杀法:挂角马,钓角马,高钓马,双马饮泉;

马的配合杀法:车心角马,侧面虎,马后炮,立马车,三子归边。

马的引伸杀法:马后藏车,车马冷杀,单马胜王,运马沉炮,踏象弃马,强行进马。

马途累,攻势强。对弈中当马的子力强大起来时,反制它的力量会同时生长。

运马是益智的手段,是心智的扩张。

棋谚说“有根马不稳”。以炮兑掉马,暗吃有根子,是象棋的精彩部分。观棋者惊叹马的变化,马与其它子力的配合,风卷残云,瞬间己成残局。

象棋在对弈中易伤马,棋谚说“马怕归边”,马一归边,攻防点减少,这时最怕对方车纠缠,棋谚说“车靠马,马要残”。

炮的力量,大致与马相等,但炮行动迅速,进退灵活,易于成势。

炮是一个容易和别的子力配合,而配合起来后,更能增强主动性和发挥威力。

炮在双方子力还很充沛的时候,炮的威力比马强。炮的杀法甚多,有重炮,空头炮,马后炮,有炮就能控制局势。炮也有一怕,炮怕无助。

在《桔中秘》歌括中,讲述了三个炮局。

其一,中炮局要点。“起炮在中宫,比诸局较雄,马常守中卒,士上将防空,象要车相护,若将炮临敌,马出渡河从。”

其二:士角炮要点:“炮向士角安,车行二路前,过河车炮上,炮又马相连,车先图士象,马将炮向前,敌人轻不守,捉将有何难。”

其三,飞炮局要点:“炮起边寒上,翻卒势如飞。横并当头妙,冲前落角宜,乘虚士可得,有隙象先图。夹辅须车力,纵横马亦奇。

对弈中,炮的攻势总带有隐秘性,运炮诡秘,不要让对方觉察出用炮的意图。

运炮抢先要遍野旌旗在望。中局阶段炮击有根子,常以多了取胜。善用炮者,才高性烈,雷厉风行,具有英雄气。

对弈中,用炮是一种渲池,棋谚说:“天闷要下雨,棋闷要用炮。”炮发子活。炮之所以能够战斗,其视野超前是决定性因素。

兵贵神速弈者爱兵,爱兵是一种大爱。

兵卒的特质是唯美的,其子力是渐进的。兵因过河而逞强,临近九宫而发威。

兵只进不退,残局中没谁比它更丰富多彩。兵卒穷尽了生命的可能性。“独兵擒王”到达了火力的广度,深度的极限,它是中国象棋中的核心要素,并暗通“兵法”。

兵者,位卑。它一次次实现着离别,它转身上路只进不退。残局阶段“双兵胜单”,双兵胜单士,胜单象,胜单炮,单马。

九宫繁华地,大兵压境,“老兵撞钟”,提纯了棋中的战斗基因。

兵有三个特点:

其一,在未渡河之前,兵的力量甚微,只能起到联系和阻碍对方的作用;

其二,一个兵单独获胜的机会比较少。车兵,马兵,炮兵的杀着必须要配合作用;

其三,兵入九宫,威力甚大,可配合自己的子力取胜。

用兵卒有三个原则:

第一,“爱兵如子”。不能因其力量微弱,而轻易失兵,多兵时对方进攻的势力受阻。

第二,“兵贵从,兵能合”。兵与其它子力配合便用,则一兵之微也可取胜。

第三,“兵贵神速”。残局阶段,兵贵神速,直挺九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