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赫尔辛基掠影(上)——北欧游记(2)

 梁溪镜明 2024-05-20 发布于江苏

2008年9月11日早餐后我们首先来到西贝柳士公园。这是纪念芬兰著名的音乐家——西贝柳士的公园。公园青松翠柏环抱之中有座西贝柳斯纪念碑,它由600余根银白色不锈钢管组成,酷似一架巨型管风琴,每当海风吹过,气流穿过钢管发出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风鸣声,仿佛是为纪念这位音乐家而演奏着永恒的乐章。

一个巨大的西贝柳斯金属头像嵌在一旁的赤色岩石上,他那颦眉凝神,栩栩如生的表情,逼真地反映出音乐家创作时的神态。芬兰人不仅将他当作音乐天才,而且将他当作独立运动的领袖来崇拜。这座充满浪漫色彩的纪念碑是芬兰著名女雕塑家希尔图宁花费了6年的心血,于1967年西贝柳斯逝世十周年之际完成的杰作。

接着我们参观建于1931年的议会大厦,这是一座类似于希腊帕特浓神庙的建筑,大厦正面有14根高约17米的圆形石柱。它是新古典主义与实用主义建筑风格的相结合的代表。高大台阶透出它的卓异不凡,而方整的结构见出它的庄重严肃。

议会大厦对面的现代艺术馆,则是一座风格独特的现代主义建筑,它的造型好像一艘海轮,又像一面旗帜,透出一种空灵飘逸的风格。艺术馆馆前有一个小小的广场,广场上有一跨马佩剑的英雄雕塑,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芬兰军队总司令后来担任芬兰总统的马尼黑将军的塑像。建筑与雕塑的结合显示出这个广场是芬兰现代化开始的象征。

曼纳海姆大街西侧有著名的三铁匠铜像雕塑。雕塑是由芬兰雕塑家费利克斯·尼伦德设计的。这座揭幕于1932年的现实主义雕塑表现的是三位裸体铁匠在铁砧上打铁的情景。

离广场不远便来到赫尔辛基中心火车站。这是一座古堡式的建筑,方形圆顶,因正立面四个捧灯的雕塑被当地华人称为“四球车站”。这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起点站,也是芬兰工业革命的象征。

火车站的对面,是国家美术馆,又名阿黛浓美术馆,始建于1887年。以古希腊女神神殿阿黛浓的名字命名,寓意着犹如人间的一处神殿,是芬兰目前最大的古典艺术收藏馆。因时间关系,未能入内参观。

在1952年第15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赫尔辛基举办,这是新中国首次参加的奥运会。奥运会场是一座可容纳7万多名观众的圆形建筑物,外形朴素雅致,是芬兰最大的现代化运动场。1934年动工,1938年建成,原计划供第12届奥运会用。因苏芬战争的爆发,第12届奥运会被取消。1952年赫尔辛基再次赢得15届奥运会承办权,重新修缮后,它成为奥运会的主会场。

在体育场主看台南侧矗立着一座72.71米高的塔,这座塔是为了纪念芬兰标枪运动员耶尔维宁而建的,高度恰好是他当年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时所创下的成绩。站在这座高塔上可清楚地看到该市的全貌。体育场门口塑有芬兰"长跑之神"努尔米跑步英姿的全身铜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