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色斑的诊断与治疗:(1)颧部褐青色痣的发现、命名、好发人群及临床图谱

 新用户0753Ruur 2024-05-20 发布于陕西


大家好,我是丛林医生。
色斑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大家十分关心的话题!
从本期起,我将撰写关于各种色斑的一系列科普文章,欢迎关注。
今天先奉上的是关于“颧部褐青色痣”的相关内容。
颧部褐青色痣的发现与命名
颧部褐青色痣(naevus fuscoceruleus zygomaticus, NFZ)
它是由日本医生Hori于1984年首先描述的,因此又称为Hori痣
这种色斑(其实是)被发现的历史很短。
日本医生Hori在1984年发表的论文中将这种色斑称之为“获得性双侧太田痣样斑”Acquired, bilateral nevus of Ota-like maculesABNOM)
他发现,在日本中年妇女中经常观察到面部的蓝灰色斑点,其发生在前额、太阳穴、眼睑、颧骨区域、鼻翼和鼻根的两侧。
这些病变在组织学上表现为真皮浅层黑素细胞增多
它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表现与太田痣相类似,但又有着本质的不同。
因此,称之为太田痣样斑”。
国内称之为颧部褐青色痣,这个病名,更直观的反映出它的几大特点
(1)好发于颧骨部位
(2)颜色以褐青色多见。
(3)它是一种痣,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色斑。
在国外,“Hori或者“获得性双侧太田痣样斑”(ABNOM)的病名更为常用。
颧部褐青色痣的本质
颧部褐青色痣就如同色素痣、太田痣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痣”,而不是真正的色斑
“痣”实际上是一种皮肤良性肿瘤
“痣”可以分为黑素细胞增生性,非黑素细胞增生性(其他细胞的良性增生)。
“痣”由痣细胞构成,痣细胞可分布在表皮、真皮或表皮真皮同时存在。
颧部褐青色痣的“痣细胞”就是“黑素细胞”
而色斑与“痣”的主要区别在于,
“痣”由痣细胞构成,而色斑主要是黑色素增多伴或不伴黑素细胞增多(表皮层)。
色斑多数是后天形成的。而“痣”多数是先天性的,与基因遗传密切相关
颧部褐青色痣的流行病学特点
颧部褐青色痣好发于亚洲人(东亚和东南亚),在非亚洲人群非常少见。
可以说是“亚洲人特有”的一种皮肤病
颧部褐青色痣的发病率在8%左右,但缺乏全国范围的大规模调查。
褐青色痣好发于中青年女性
文献报道的男女之间的发病比率自1:12到1:32不等。
总体在男性中少见,况且男性不太在意这种色素问题。
发病年龄区间大约在15-40岁左右,其中26~30岁最多
在女性中,15岁后患病率上升50岁后急剧下降
不过,儿童也可出现颧部褐青色痣。1-6岁的儿童都可以出现褐青色痣
但儿童的发病率比成人少的多,可以说是罕见的。
图片
《颧部褐青色痣发病时间的分析》
图片
儿童颧部褐青色痣
图源:参考文献 7
家族史:据报道,42%的患者有一级亲属家族史
家族史有助于辅助诊断。
颧部褐青色痣的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好发于颧骨部位、鼻根、鼻翼、上眼睑外侧、前额外侧。
其他部位,如下眼睑,甚至面部以外也可出现。
皮疹多为双侧对称分布,也有少量单侧分布的病例报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皮疹颜色颧部褐青色痣的颜色以浅棕色(褐色)、深褐色、蓝灰色、青色为主。
发病年龄越小,越是早期的皮疹颜色越浅。
发病年龄越大晚期的皮疹颜色越深。
肤色越深,皮疹颜色越深,南亚人容易呈现青色
防晒做的不好,皮疹颜色较深。
颧部褐青色痣的颜色与其黑素细胞中黑素小体的成熟度有关
早期,黑素细胞中所含的黑素小体以不成熟的Ⅱ,Ⅲ期为主。
后期,在日晒、雌激素等的作用下,黑素小体转变为含大量成熟黑色素的Ⅳ期成熟类型,因此,颜色加深。
另外,黑素细胞在真皮中沉积的位置越深,皮疹颜色越偏蓝灰色或青色,这是光学的丁达尔现象

图片

典型褐青色痣
色素性皮肤病:临床及病理图谱

图片

典型褐青色痣
色素性皮肤病:临床及病理图谱
图片
典型褐青色痣
doi:10.1016/j.jaad.2008.10.054
图片
典型褐青色痣(蓝灰色)
图源:参考文献2
图片
典型分布:上下眼睑,鼻根,且颜色偏蓝灰色
10.5021/ad.2009.21.3.255
图片
眼部下方褐青色痣(Google)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上图片来自《色斑的治疗》
图片
典型褐青色痣(颧骨、鼻根)
10.1111/j.1524-4725.2006.32074.x
图片
典型褐青色痣(深棕色)激光治疗前后
10.5021/ad.2009.21.3.255
图片
下眼睑褐青色痣,易误诊为黑眼圈
10.3109/14764172.2010.487912
图片
下眼睑褐青色痣,易误诊为黑眼圈
10.3109/14764172.2010.487912
图片
鼻头褐青色痣(Google)
图片
鼻翼褐青色痣 10.1111/jocd.13700
图片
鼻翼褐青色痣 (10.1111/jocd.13700)
图片
面部大面积(男性印度深肤色)
10.4103/0378-6323.110798
图片
颧部褐青色痣合并黄褐斑
10.1111/j.136 5-21 33.2005 .06689.x
图片
颧部褐青色痣合并黄褐斑(临床案例)
图片
颧部褐青色痣合并黄褐斑(来源:谷歌
图片
褐青色痣累及巩膜及口腔黏膜(罕见)
10.4103/0019-5154.131410
图片
褐青色痣合并太田痣
10.3346/jkms.2004.19.4.616
图片褐青色痣合并太田痣来源:谷歌
图片
伴巩膜蓝染的的褐青色痣
小结
1、颧部褐青色痣好发于亚洲中青年女性。为亚洲人特有的皮肤病。
2、本病日本医生Hori于1984年首先描述,国外多称为Hori痣”及“获得性双侧太田痣样斑”(ABNOM)
3、本病的发病率大约为8%,但临床上看到的病例数远多于此比例。
4、好发年龄15-40岁(不限于哦),26~30岁最多。50岁以下发病率下降。儿童少见。
5、双侧对称分布于颧骨、鼻根、鼻翼、上眼睑外侧、前额外侧。下眼睑也可发生。也有少量单侧分布的(尤其是早期的皮疹)。
6、皮疹颜色浅棕色(褐色)、深褐色、蓝灰色、青色为主。
发病年龄越小,越是早期的皮疹颜色越浅。
发病年龄越大晚期的皮疹颜色越深。
肤色越深,皮疹颜色越深,南亚人容易呈现青色
防晒做的不好,皮疹颜色较深。
7.颧部褐青色痣合并黄褐斑的概率大约在20%-25%需要特别警惕小心
8.颧部褐青色痣有时会累积眼巩膜,需与太田痣鉴别。
9.颧部褐青色痣可与太田痣合并出现,需注意避免误诊漏诊。
。。。。。。。。。。。。。。。。。。。。。。。
我是丛林医生,公众号平台高质量专业内容输出者
码字不易,欢迎点赞和打赏,谢谢支持!
参考文献
1 Hori Y, Kawashima M, Oohara K, et al. Acquired, bilateral nevus of Ota-like macule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1984, 10(6): 961-964.
Gaufin M, DiLorenzo A, Deng M, et al. Symmetric facial macules in an Asian woman[J]. Dermatology Online Journal, 2021, 27(3).
3 Cho S, Lee S J, Chung W S, et al. Acquired bilateral nevus of Ota-like macules mimicking dark circles under the eyes[J]. Journal of Cosmetic and Laser Therapy, 2010, 12(3): 143-144.
色斑的治疗/(日)葛西健一郎著;吴溯帆,李婧宇译.—2版.一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5
5.Bhat R M, Pinto H P, Dandekeri S, et al. Acquired bilateral nevus of ota-like macules with Mucosal involvement: A new variant of Hori's nevus[J]. Indian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14, 59(3): 293.
6.Park J H, Lee M H. Acquired, bilateral nevus of Ota-like macules (ABNOM) associated with Ota's nevus: Case report[J]. Journal of Korean Medical Science, 2004, 19(4): 616-618.
7.Wu H, Li M, Wang S, et al. Acquired, bilateral nevus of Ota-like macules in children: Clinical findings in 46 patient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2023, 89(5): 1070-1071.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