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李邕行书《少林寺戒坛铭序》欣赏

 情系书画 2024-05-20 发布于河北

唐义净法师撰文、李邕书《少林寺戒坛铭序》。墨纸拓本,长80厘米,宽32厘米,25行,行14字,行书,字径1厘米见方。右边起手标题为:“唐少林寺戒坛铭有序”,文首有“三藏法师义净制,括州刺史李邕书”,文末落款为“开元三年正月十五日建,沙门如通立石,伏灵芝刻字”。其后附有许灵长题跋及“許靈長”印文。湖北鄂州市博物馆藏。

图片

《少林寺戒坛铭》是 李邕38岁所书,春秋正富,正是走向成熟时期。当是其神完气足之作;也是李北海所流存下来最小字迹。前人有考定此碑为伪托,但就艺论艺,其艺术价值还是大有可观的。

图片

李邕,唐代书法家,广陵江都人,一说江夏人。 工文,尤长碑颂。善行书,变王羲之法,笔法一新;并继李世民《晋祠铭》后以行书书写碑文,名重一时。其书风豪挺,结体茂密,笔画雄劲。传世作品有《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法华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等。唐窦蒙在《述书赋注》中说:时议云:“论诗则曰王维、崔颢;论笔则王缙、李邕;祖咏、张说不得预焉。”李阳冰谓之书中仙手。其为文,长于碑颂,多自书。

图片

李邕以晋书二王为法,经过长期的对书艺追求、悟化、创新,形成了结体紧密敬侧处横势,用笔强劲峻利,线条奇崛,锋芒外露,方劲而骨力突出,瘦劲妍丽中雄强之气韵更显的书艺风格。

图片

李邕多用楷书笔法写行书,楷法全是唐人之风格,这正是李邕的长处,也是李李邕的特色之所在。明杨士奇《东里续集》评:“北海书矩度森严,筋骨雄健,沉着飞动,引笔有千钧之力,故可宝也。”可知其用笔的特色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释文

唐少林寺戒坛铭并序;三藏法师义净制;括州刺史李邕书;粤以长安四年,岁次甲辰,四月七日,此寺纲维寺主义奖、上座智宝,都维那大举法济禅师及徒众,是以少林山寺,重结戒坛,欲令受戒忏仪,共遵其处。乃遂之都下,屈诸大德,殷勤致礼,延就山门。是时我老苾刍义净,及护律师、搓禅师、思禅师、恂禅师、晖律、恪律师、威律师等,既至寺所。解旧结新,佥议此边,名为小戒,摽相永定,冀无疑惑。于是获鹅珍之嘉士,无召自来;得草结之英贤,不期而会,数逾一百,行道三旬,共系颈珠,俱修趺足。诚五浊之希有,慕四依之住持,虚往实归,绍隆无替。庶乎桑田屡改,长存立石之基;砂界时迁,无爽布金之地。恐地成碧海,领岌青川,迷此结辰,乃为铭曰:羯磨法在,圣教不沦,式传金石,是敬是遵,目观西域,仗锡东埵,睹盛事而隋喜,略刊纪乎斯文。开元三年正月十五日建,沙门如通立石,伏灵芝刻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