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妇好为什么没有葬入殷墟王陵?

 kenbian8 2024-05-20 发布于上海
前文分析了殷墟王陵“北冡(měng)”的规制和14座大墓各自的墓主人。王陵的东西分区、大墓的形制数量与南庚至商纣14位商王的部落背景、法定配偶和子嗣情况榫卯相合,也印证了我对商王天干庙号机制的判断。商部族极其重视萨满传承,对男女祖先同样尊崇,殷墟王陵中最高规格的8座四墓道大墓都是商王夫妻合葬墓,即“北冡”。甲骨文“北冡”两字中都有商王及其法定配偶的意象——“北”代表死去的商王夫妻,“冡”字里的神鸟符号“隹”是商部族男女祖先——神格化的商王夫妻的象征(参考前文《何为“北蒙”?》、《殷墟王陵的墓主人》)。
商王武丁的大墓M1004也是合葬墓,但武丁的法定配偶之一——妇好没有与武丁合葬。妇好庙号“妣辛”,根据我对商部族族属的分析,她是蒙古语族王族部落“辛”部的女性首领和萨满,曾为武丁诞下子嗣,身份高贵又军功卓著妇好墓位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的西南侧,规模不大,没有墓道,随葬品极为丰厚她为什么没跟武丁合葬王陵大墓呢?其实,妇好墓虽然不在王陵区,却也是一座“北冡”,体现在几件特殊的随葬玉器上

图片

妇好墓出土 双面玉人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上图是妇好墓出土的一枚玉人,两面分别雕刻了男性和女性的裸体形象。双面玉人头顶角形发髻或饰物,我认为是对鹿角的模仿,表现了这两个人物的萨满身份。至今蒙-通少数民族包括达斡尔族的萨满文化传统中仍以萨满戴的鹿角帽的分叉数目代表萨满的能力和级别。

图片

甲骨文“北”字

如果我们从侧面来看这枚双面玉人,正是甲骨文“北”字所呈现的商王与配偶“妣”相背的形象,就连手臂下垂的姿态也与“北”字一致!我认为这枚玉人表现的是商王和法定配偶的遗体,它在商部族的语言里很可能就被称为“北”。达斡尔语里的“身体”一词发音为“bey”,反映出达斡尔族与商部族的文化渊源是很深厚的。
双面玉人身体上雕刻了商晚期玉器和青铜器上常见的变形回纹,在妇好墓出土的其他玉器上也多见。前文《商都“奄”在哪里?》分析过,甲骨文“回”的本义是北方、后方。商部族的起源地不在中原和黄河流域,有娀氏贵族女性“简翟”与通古斯语族鸟崇拜部落的男性始祖相遇的东北森林草原交界地带才是商部族的神性故土。我认为商代的回纹寄托了死去的先商王和法定配偶(即“北”)的灵魂返回北方故土的思想,这应该是“北”字被假借为方向“北方”的原因。由此联想到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上常见的回纹很可能本义也是指“北方”,记录了这些族群南迁的历史。
再看下图妇好墓出土的这枚“玉双鹦鹉”,我之前认为是商部族父系部落的象征,是错误的。现在就理解了,它与上面的双面玉人是一个性质的葬玉。两只玉鸟呈现侧面、相背的形态,是“北”的更为神格化的表现方式。

图片

妇好墓出土 玉双“鹦鹉”
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左右两只玉鸟的形态、纹饰相同。仔细比对,上图中左侧鸟的脚爪比右侧的脚爪略为粗壮,这不是玉工的粗疏造成的,而是特意表现左侧的是雄鸟,右侧是雌鸟,与双面玉人表现一男一女是相同的含意。鸟头顶的“羽冠”与双面玉人的角形饰物如出一辙,也是变形的鹿角,代表萨满的能力级别。神鸟多处饰有回纹。这一雄一雌两只神鸟象征死后已经升格为祖先神灵的商王夫妻,是“北”与祖先合体神鸟符号“隹”的结合。称之为“鹦鹉”不符合其文化内涵,我认为应该称为“玉神鸟”,或者“玉隹”。
图片

妇好墓出土 玉调色盘
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图片

妇好墓出土 玉梳
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在商部族的萨满宗教观念里,历代商王及诞下子嗣的法定配偶都是男女祖先萨满的继承人,死后被尊为祖先神灵前述双面玉人和玉神鸟分别代表了商王夫妻在人间的形体和死后的神灵形态,都以鹿角标识他们全知全能的萨满身份。类似的双神鸟形制玉器妇好墓还出土了上图两件,其中的玉梳对雌鸟和雄鸟的区别刻画更为明显。

图片

商晚期 玉人(正反面) 现藏于哈佛艺术博物馆

哈佛艺术博物馆收藏有两件商代玉人,均为裸体的女性形象,头部也都有角形饰物。传世器物真伪难辨,其中下图这枚双面玉人做工粗糙,造型缺乏神韵,且正反面都雕琢了女性形象,与妇好墓出土的双面玉人形制不符,与商文化中所象征的男女祖先“北”的文化含义不一致。

图片

商晚期(?) 双面玉人  现藏于哈佛艺术博物馆

除了以双面玉人和双神鸟形制玉器随葬,武丁还为妇好做了另外一个特殊安排——让先王娶妇好。《甲骨文合集》中2636及2637两片甲骨的卜辞记录了武丁为“哪位先王会娶妇好”进行的占卜。从现代人的角度很难理解这个行为,有人解释为“冥婚”,甚至还有妇好被武丁献祭给了祖先的错误说法。武丁这个看似荒唐的行为实际上是遵循商部族的宗教规范来确立妇好死后的祖先神灵地位

图片

《甲骨文合集》2637片 图片来自网络

甲骨2637片的卜辞(释文见上图)提出了贞问“哪位先王娶妇好?”甲骨2636片(释文见下图)记录了贞问的过程和结果。武丁将“目标”先王设定为三位:祖乙、大甲和成汤(唐),是经过谨慎挑选的。这三位都是商部族历史上大有作为的先王,死后王位都由儿子继承,符合与法定配偶一起被尊为祖先神灵的条件。最关键的共同点是,他们与妇好所属的“辛”部都有姻亲关系。大甲的法定配偶的庙号也是“妣辛”,同妇好一样曾是“辛”部的女性首领和萨满。祖乙有记载的法定配偶中虽然没有“妣辛”,但他的儿子商王庙号是“祖辛”,即祖辛的生母来自“辛”部,说明祖乙也有一位来自“辛”部的妻子。由此我推测成汤也有一位来自“辛”部的妻子,只是和祖乙的“辛”部妻子一样不是首领和萨满,因此不见于文字记载。

图片

图片

《甲骨文合集》2636片及释文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三位“辛”部贵族女性中,大甲的妻子“妣辛”已经具有“官方”确认的女性祖先神灵地位。因此毫不意外地,甲骨2636片背面记录这次占卜的结果是“王占曰:上隹甲”。我在前文《“贞人”是什么人?》分析过,“王占曰”的“占”与达斡尔族长调“扎恩达勒”和蒙古族的咒语一词“ǰada”同源。“王占曰:上隹甲”的意思是,武丁以吟唱咒语/神歌“占(扎恩)”的萨满仪式,正式宣告是先王大甲的神灵娶了妇好的神灵。通过这个萨满仪式,武丁确立了妇好等同于大甲妻子“妣辛”的女性祖先神灵地位。双面玉人和玉双神鸟是匹配其神灵身份的葬玉。这样一来,虽然没有与武丁合葬在王陵,妇好墓仍成为一座商部族宗教意义上的祖先神灵合葬墓——北冡。
如此大费周章,武丁为什么不直接把妇好安葬到王陵,以备将来夫妻合葬呢?最合理的解释是:出于某种原因,妇好失去了葬入王陵的资格。
我们可以在达斡尔族古老传统里找到商部族宗教、文化、习俗的很多痕迹。达斡尔族有一个丧葬禁忌,未出嫁女子、孕妇、无子女的妇女及小孩死后都不准埋入祖坟,而且孕妇死后必须火葬。由此我推测,妇好死时仍怀有身孕,因此不能葬入王陵,而且火葬后尸骨无存。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妇好墓规模只是中等,不符合其身份地位,其棺木范围内也没有发现人骨。妇好墓很可能是衣冠冢。
甲骨卜辞记载妇好曾顺利产下子女,她的非正常死亡很可能不是因为难产,而是战事造成的。武丁时期有两条甲骨卜辞:“壬申卜,争贞,令妇好从沚,伐巴方,受有佑?”以及“贞,王勿妇好从沚,伐巴方,弗其受有佑?”,意思是“让妇好跟沚一起征伐巴方,会受到祖先神灵的保佑吗?如果王(武丁)不让妇好跟沚一起征伐巴方,就不会受到保佑吗?”对同一件事情的正反两个结果进行卜问在商王占卜的固定形式,但在这段卜辞中可以感觉到武丁尤其关心如果他不让妇好参加这次征伐的负面结果。可以合理推测,如果武丁在犹疑中仍允许怀有身孕的妇好出征,却导致妻子死后尸骨无存,失去了百年之后一起结合为祖先神灵夫妻的资格,一定会造成武丁的终生遗憾和痛苦。反观他利用萨满权威提升妇好的神灵地位、用高规格随葬品把妇好墓打造为祖先神灵合葬墓“北冡”的做法就非常合情合理了。
殷墟王陵所有大墓几乎被盗掘殆尽,没能进入王陵的妇好墓反而躲过了历代盗掘,丰富的随葬品都得以保全。读者朋友们如果有机会去博物馆看到这些遗物,除了惊叹其外观的精美和工艺的高超,还可以去感受一下它们所承载的3200多年前的信仰和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