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州】张琢焓《泰兴非遗馆之旅》指导老师:毛益俊

 春笋优秀习作网 2024-05-20 发布于江苏


   泰兴非遗馆之旅

江苏省泰兴市鼓楼小学 六(12)班 张琢焓

       我的家乡是泰兴,是江苏一个不起眼儿的小城市,它小得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可有句古话说的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句话用在泰兴身上,再合适不过。泰兴城市虽小,却也有自己的人文特色和文化遗迹。

       让我对泰兴有深刻了解的是泰兴非遗馆。初到泰兴非遗馆,我满怀疑惑,一个小小的泰兴能有多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带着疑问我走进了非遗馆。首先进入历史长廊,记录了泰兴千年的发展轨迹。我感叹我的家乡原来也是有千年历史的老城!

       接着非遗名录映入眼帘,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有15个,县级非遗项目有56个。这不小的数字让我震惊!这千年文化古城的底蕴果然不容小觑。之后,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一一走进我的视野。广陵插花、泰兴花鼓、杖头木偶戏、曲霞蟹黄汤包、黄桥烧饼、宣堡小馄饨、泰兴麻将雕刻、泰兴斗金叶子、泰兴藤编、泰兴篾编、泰兴砖雕、银杏木雕、泰兴小提琴等等。原来非遗离我们这么近!

下面我就来说说我比较感兴趣的两个非遗项目:

             杖头木偶操纵表演艺术

       咱泰兴的杖头木偶戏可不一般。这门子艺术可是经过我们的几代老祖宗长期的切磋琢磨得来的,所以杖头木偶才得以在表演中融会贯通,刚柔相济,细腻传神;形成了泰兴杖头木偶操纵表演的独特风格。你别看演员们表演时只要手微微动几下就能将木偶操纵地富有感情,将剧情中的一举一动,一声一息表演得淋漓尽致。可实际上,表演时需讲究举功,抢功和步功,操纵时讲究稳准正平,并借鉴了戏剧演员的水袖,碎步,亮相等表演程式,所以,每当精致的木偶在舞台上一板一遍地说唱表演时,人们的心中都会有一丝别样的情感。

             全球最大的小提琴生产基地

       泰兴黄桥镇,是“中国提琴产业之都”,被光荣的誉为东方的“克雷蒙娜”,现如今60乐器产业已成为了黄桥的富民产业,小提琴可以拉出美妙的乐曲,它的制做却十分不易,制做时不仅要选用干燥十多年的木材做原材料,需控制好孤度高低程度,稍有不当琴板就容易造成开裂,可谓是十分不容易。而更美的是它的弹奏,听!远处有人在拉小提琴,一把精致的小提琴在光线下显得格外醒目。演奏者优雅地调整着自己的坐姿,将全部的注意力转移到指间,声音在空气中激荡,如同精灵在舞蹈,优雅而不失节奏感,令人陶醉!

        在参观非遗馆的时候,我觉得有两大亮点:

        一是“乡音留痕”,有特色的泰兴方言以文字的形式展示在墙壁上,有深色背景的文字旁边还会有一个人手形状的标识,只要一触摸,就会从音响离听到相应的泰兴方言。我触摸了一下“挑担号子”的标志,音响里立刻放出了一曲,铿锵有力的喊号乐曲,让人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是参观非遗馆结束的地方,挂着一个超大的可以触摸的屏幕,上面展示所有泰兴的非遗项目。你可以触摸一个项目,就会跳出这个项目更加详尽的介绍和非遗传承人的解说。小朋友都会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参观结束,非遗馆里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走过千年,依然泰兴。这座千年古城泰兴,给我们留存了太多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作为泰兴的一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职责,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使命,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荣光。我要做一名骄傲的泰兴人。泰兴也一如既往的,像它名字寓意的那样,保护这方水土这方人---国泰民安,百业兴旺。

                           指导老师:毛益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