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作家‖【树魂】■崔为栋

 白云之边 2024-05-20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崔为栋,男,山东五莲县人,潍坊昌乐一中语文教师,诗词刊发于《齐鲁文学》《散文诗》《语文报》等纸媒及网络平台。诗观:诗歌是灵魂的伊甸园。


 树魂

昌乐一中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万松山西麓,学校背倚青山,怀拥清泉,钟灵毓秀,古树参天,是莘莘学子读书求学的风水宝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树,是春天的信使,初春时节,柳芽的嫩绿,是这个季节中最美的颜色。一进入校园,南北两侧各有一排整齐的柳树,最粗的树围大约有190厘米了。柳树是非常常见的一个树种,校园各处,都有柳树的身影,因此,柳树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平凡、朴素、不奢华;“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不用刻意照料,只需一方土壤,插上一根枝条,就能成活,于是,柳树又象征着生命和活力;“柳者,留也。”因其柔软的枝条,寓意着情意绵绵和挽留。离别之际,折柳相送,以寄情思,一届届学子慕名而来,学成归去,都忘不了高三宿舍楼前的那几株大柳树带来的随和与坚韧,柳树传情,盖为此也。

走上新世纪广场,映入眼帘的是两株高大粗壮的雪松,校园其他各处,还有白皮松、黑松等几十株品种不同的松树,大多有几十年的树龄了。松树坚强挺拔,迎风斗雪,不畏严寒,以生命力顽强著称;松树不争不挑,无论干旱贫瘠,还是苦寒高原,都有它的影子,以适应逆境能力强而令人钦佩。陈毅元帅为它题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大雪笼盖,青松饱受酷压,却挺拔不弯,默默扛起艰难困苦,刚强的意志令人肃然起敬;待到雪化之时,也不炫耀或沾沾自喜,谦虚低调,更显其高洁本性。松树有格,启示我们:要品格高尚,内在坚贞,不畏风雪, 坚强不屈。人立天地间,当如松——浩然正气,光明磊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是为风骨。

穿过翰苑,在院士路两旁,矗立着两棵高大的白杨树,这是我国引进的第一批加拿大白杨,栽植于1948年,迄今已有76年的历史,昌乐一中1946年定址吴家池子,第二年它们就来了,可以说是一中最忠实的守护神。路北一株,白杨枝桠上置一椴木,吊挂铜钟。最神奇的是,岁月如流,挂钟的椴木,已被老白杨的增生层裹在里面,成为一体。老钟、白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它,经历了岁月变换和风霜洗礼,像一位忠诚的使者,默默地守望着校园。从一中走出数以万计的学子,哪一个不是按照“白杨钟声”的节奏成长起来的呢?它们也是一中的元老和功臣。寒来暑往,深情凝视着一代代朝气蓬勃的学子们从它的虬枝繁叶下、黄钟大吕中走向全国,奔向世界。白杨,实为一中之魂也。

一中院士路两旁,四合院北以及操场下面宿舍楼处,有几十株刺槐。刺槐,又名洋槐。原生于北美洲,树叶底部有一对1—2mm长的刺;花为白色,有香味,穗状花序;果实为荚果,每个果荚中有4—10粒种子。刺槐木质坚硬,耐腐蚀。饥荒年代,槐花槐叶,曾哺育过一中学子,令人永记,让人感念,受过它恩泽的许多校友亲切地称他为“老槐树母亲”。每年四月末五月初,槐花绽放,满园芬芳。“槐花香,翰墨长,桃李竞芬芳。”一中的新校歌,把一中人的共同灵魂记忆牵出来了,槐香阵阵,浸润心田,恰如师之育人,春风化雨,大爱无垠;槐骨铮铮,忠肝义胆,好似师之脊梁,刚直挺拔,责任担当。刺槐大爱,映射出一中师德光辉典范也。

学校教学楼前后都有苦楝树的身影,最大的一株在翰苑西北角凉亭处,大约三四十年的树龄了。“楝子树下,书声琅琅,梦想在领航,意气风发迎朝阳”,这是多么美多么富有朝气的一副青春画卷啊。每年春末夏初,苦楝树淡紫色的小花一丛丛、一簇簇竞相绽放,香气阵阵,不绝如缕,沁人心脾。苦楝子树,谐音“苦练”,希望一中学子珍惜青春年华,勤学苦练,奋发有为;又谐音“恋子”,苦楝树树形优雅,树干挺直,枝桠四散,一层一层,极有规律,远观,整个树冠像一把打开的巨伞,亭亭如盖,你看,这多像母亲的怀抱,遮风挡雨,荫蔽着莘莘学子。苦楝子树的果实,经冬挂在枝头,第二年花开叶茂,新果诞生,仍能见到老果悬挂树上。所以,时不时就有果实坠地,让许多打扫卫生区的同学颇以为苦,其实苦楝子是一味中药,味苦,性寒,小毒,有抗菌消炎,行气止痛之功效。《庄子·秋水》记载:“夫鹓雏,发於南海而飞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鹓雏就是凤凰,“练实”就是“楝实”,凤凰以苦楝子果为食,可见其非凡品也。苦楝树周身都是宝,根茎叶果实均可入药,材质坚硬,用途广泛。其最大的特点是不招蚊虫,象征着一中人志趣高远、洁身自好。苦楝有志,凌云干霄,君子之谓也。

一中的树,有情,有格,有魂,有德,有志。

一中这片沃土上还有很多年龄很长的老树,竹林北边的毛梾树,车棚边的泡桐树,都历史悠久,饱经沧桑,深含蕴意。

有人说:“看名校有三看,一看树木,看树就是看历史;二看图书,看书就是看境界;三看名人,看人就是看成就”。诚以为然也。大凡在昌乐一中读过书的学子,都忘不了母校的树。

一中人爱树。对树的爱是发自骨子里的,他们把树当成自己的知己和朋友。历任校长、教职员工和万千学子都爱树植树护树,历届校友捐树种树,已蔚然成风,校园里树木品种繁多,多达51种。2023年秋季以来,陈子友校长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新栽植了槐树、樱花、榉树、杏梅、木瓜海棠等几十株,且都已成活,呈欣欣向荣之态势,使一中校园变得更美丽了。每年六月,高考结束后,一届届学子像因风四散的蒲公英,飞到各处,这里面,有许多依依不舍的学子抚摸着一棵棵树,深情地约定:“树啊,我要走了,你替我好好守护着校园,等我回来看你。”树就忠诚地答应了,这一等,有的三五年,有的十年二十年,还有的是一辈子。经常看到有白发苍苍的校友,携带儿孙回到母校,深情地抚摸着校园里的一棵棵有特殊意义的树,和树做着交流,寻找当年的印记,回忆逝去的青春年华,抬起头,已是满眼泪花。曾听到不少远在全球各地的校友说,每每看到一中的树,听到一中校歌,总会情不自禁潸然泪下,无语凝噎。树,把一代代青春学子的记忆都刻进年轮,成为他们今生今世的证据。

树,是一中的图腾。

一中人懂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也是树人。树的一生很难,雷电劈它,风雨催它,要是长得地方不对,还要面临被砍伐的命运,运气好一些的,可能被移栽,还冒着水土不服九死一生的危险。其实,树的一生就是人的一生,年轻时张狂、无所顾忌,好说些偏话怪话、过头话,还喜欢随风东摇西晃,晃着晃着,慢慢长大了,变得粗壮了,根基也越扎越深,这时候,就开始懂得做树的道理了,树大招风,人怕出名,就是这个道理,树到壮年,已经输不起了,要么继续长,成为栋梁之材;要么夯实基础,做美器。如果自暴自弃,一不小心长成了一颗歪脖子树,难堪大用,那就成了废柴,只能填炉烧火,一缕青烟随风散。树大了,就像一位看惯了风浪的睿智老人,慢慢就变得沉默如金了,大巧若拙、大音希声,你看着他站在那里,不声不响,其实他心里可是明白得很,在他面前,任何的虚伪巧饰都变得那么幼稚。懂得了树的一生,理解了一棵棵树,就理解了育人规律,让花成花,让树成树,教育不是改变,而是引导,顺其自然,因材施教。此育人真谛也。

树,是一中的信仰。

一中人赞美树、感念树。没有树的校园,是不可想象的。每一棵树,都凝聚着一中人的基因密码。多少知名校友用如椽大笔,饱蘸真情,写下一篇篇讴歌母校树的至诚之文,令人感动。据我所知,有刘锡城先生的《洋槐树》、马进先生的《永远的钟声》、郭建华先生的《母校的树》、吴文福副校长的《车梁木歌并序》、秦日旭先生的《长忆槐花飘香时》、赵增全先生的《母校三月槐花香》等。

树,就像一位导师,传道受业解惑。从树身上,一中人学到了很多,悟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他们和树之间,似乎建立了某种精神上的契约,这些树仿佛成了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校园里的每棵树,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

自强不息,追求卓越。昌乐一中学校精神就是一中人的奋斗史和真实写照。一中的树,一中的劲,一中的信念。正是这股劲,扎根大地,汲取营养,吮吸甘露,不停地吸收,不断地向上、生长;正是这种信念,志存高远,拼搏进取,励志成才,朝着天空飞翔,成为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

树,是一中的魂。

树,在您的庇佑下,一中人将更加坚定地走向远方。

像树一样活着,活成一棵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