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书中那些关于“龙(蛟)的记载

 我的学习文库 2024-05-20 发布于四川

华夏史料上那些关于“龙(蛟)”的记载

——据《五千年天上地下》整理

 

 

1帝尧陶唐氏

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其上。及长,观于三河,常有龙随之。一旦,龙负图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祐。”眉八采,须发长七尺二寸,面锐上丰下,足履翼宿。既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       

2、帝舜有虞氏:

在位十有四年,乃荐禹于天,使行天子事也。于是八风循通,庆云丛集,蟠龙奋迅于其藏,蛟鱼踊跃于其渊,龟鳖咸出其穴。舜乃设坛于河,依尧故事。至于下昃,荣光休气至,黄龙负图,长三十二尺,广九尺,出于坛畔,赤文绿错,其文言当禅禹。

3帝禹夏后氏

五年丙辰(前1985年),南巡狩,济江,中流有二黄龙负舟,舟人皆惧。禹笑曰:“吾受命于天,屈力以养人。生,性也;死,命也。奚忧龙哉。”龙于是曳尾而逝。              

4、夏帝孔甲

元年己巳(前1612年)即位,废豕韦氏,使刘累豢龙。

七年乙亥(前1606年),刘累所畜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阳,其后为范氏。

5、武乙(名瞿)季历

三十年(前1130年),季历(周文王之父)之十年,飞龙盈于殷之牧野。                               

6、鲁昭公

十九年戊寅(前523年),郑大水,龙斗于时门之外洧渊。国人请为禜焉,子产弗许,曰:“我斗,龙不我觌也。龙斗,我独何觌焉?禳之,则彼其室也。吾无求于龙,龙亦无求于我。”乃止也。

二十九年戊子(前513年)秋,龙见于绛郊。 

7、汉惠帝刘盈

二年戊申(前193年)正月癸酉,有两龙见于兰陵家人井中,乙亥夕而不见。                                

8、汉文帝刘恒

十五年丙子(前165年)春,黄龙见于成纪。天子乃复召鲁公孙臣,以为博士,申明土德事。

9、汉武帝刘彻

元封五年乙亥(前106年)冬,行南巡狩,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

10、汉宣帝刘询

甘露元年(前53年)四月,黄龙见新丰。

11、汉成帝刘骜

鸿嘉元年(前20年)冬,黄龙见真定。

永始二年(前15年)二月癸未,黄龙见东莱。

12、汉光武帝刘秀

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六月,黄龙见东阿。

13、汉章帝刘炟

建初五年(80年)是岁,有八黄龙见于泉陵。

元和中(84—86),青龙、白龙、神马、神雀、九尾狐、白鹿、赤乌、白燕、三足乌各见郡国

自元和二年(85年)至章和元年(87),凡三年,黄龙四十四见郡国。

14、汉安帝刘祜

延光元年(122年)八月辛卯,九真言黄龙见无功。

三年(124年)九月辛亥,济南上言黄龙见历城。十二月乙未,琅邪言黄龙见诸县。

四年(125年)正月壬午,东郡言黄龙二见濮阳。

15、汉桓帝刘志

建和元年(147年)二月,沛国言黄龙见谯县。

元嘉二年(152年)八月,济阴言黄龙见句阳,金城言黄龙见允街。

永兴元年(153年)八月,黄龙见巴郡。

延熹七年(164年)七月辛卯,河内野王山上有死龙,长可数十丈。天凤中,黄山宫有死龙。

八年(165年)二月己酉,南宫嘉德署黄龙见。永康元年(167)八月,巴郡言黄龙见。

16、汉灵帝刘宏

熹平五年(176年)是岁,沛郡言黄龙见谯。

光和元年(178年)六月丁丑,有黑气堕北宫温明殿东庭中,黑如车盖,起奋讯,身五色,有头,体长十余丈,形貌似龙。

17、汉献帝刘协

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220年)(魏黄初元年)三月,黄龙见谯;又郡国十三,言黄龙见。

18、魏文帝曹丕

黄初二年(221年),黄龙见(蜀)武阳赤水,九日乃去。刘备即皇帝位于成都。

三年(222年)三月,(吴)鄱阳言黄龙见。

19、魏明帝曹叡

太和三年(229年)(吴黄龙元年)四月,(吴)夏口、武昌并言黄龙、凤凰见。丙申,孙权于南郊即皇帝位,改年黄龙。

青龙元年(233年)正月甲申,青龙见郏之摩陂井中。二月丁酉,帝亲与群臣幸摩陂观龙,既而诏书工图写,龙潜而不见,于是改年。

景初元年(237年)正月壬辰,山茌县言黄龙见。

20、魏少帝曹芳

正始三年(242年)三月,吴海盐县言黄龙见县井中二。

九年(248年)四月,雨雹,云阳言黄龙见;黄龙二又见武陵吴寿,光色炫耀。

嘉平六年(正元元年)(254年)十月戊戌,黄龙见邺井中。

21、魏高贵乡公曹髦

甘露元年(256年)正月辛丑,青龙见轵县井中,凡二。六月乙丑,青龙见元城县界井中。

二年(257年)二月乙卯,雪,大寒。青龙见温县井中。

三年(258年)八月甲戌,青龙、黄龙仍见顿丘、冠军、阳夏县界井中。

四年(259年)正月,黄龙二见宁陵县界井中。

五年(景元元年)(260年)十二月甲申,黄龙见华阴莘县井中。

22、魏陈留王曹奂

景元二年(261年)九月,(吴)布山言白龙见。

三年(262年)二月,青龙见于轵县井中。七月,(吴)始新言黄龙见。

四年(263年)四月,(吴)泉陵言黄龙见。

23、晋武帝司马炎

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青龙二见济阴定陶,一见魏郡汤阴;黄龙见河南洛阳洛滨,白龙二见太原祁。

二年(266年)七月壬午,黄龙见巴西阆中。是岁,凤皇六、青龙十、黄龙九、麒麟各一见于郡国。

三年(267年)正月癸丑,白龙二见于弘农渑池。四月,张掖太守焦胜上言,氐池县大柳谷口青龙见。

五年(269年)正月丙申,青龙二见于荥阳。二月辛巳,白龙二见于赵国。

六年(270年)四月,白龙二,见于东莞。

咸宁元年(275年),是岁,(吴)龙乳于长沙人家,啖鸡雏。

二年(276年)六月丙申,白龙二见于新兴(九原)井中。十月庚午,黄龙二见于汉嘉灵关。十一月癸巳,白龙二见梁国须度支部。

五年(279年)十一月甲寅,青龙见京兆霸城。

太康元年(280年)八月己未,白龙三见于永昌。

三年(282年)闰四月己丑,白龙二见于济南历城。

五年(284年)正月己亥(癸卯),青龙二见于武库井中,帝亲往观之,有喜色。

六年(285年)九月,白龙见于京兆阴盘。

九年(288年)十二月戊申,青龙、黄龙各一见于鲁国公丘居民井中。

24、晋惠帝司马衷

元康(永平)元年(291年),是岁,两龙见兰陵井中。

五年(295年)三月癸巳,临淄有大蛇,长十余丈,负二小蛇入城北门,迳从市入汉城阳景王祠中,不见。

七年(297年)三月己酉朔,成皋县狱有龙升天。

25、晋康帝司马岳

建元时(343——344年),有黑龙、白龙各一,见于龙山,慕容皝亲率群僚观之,去龙二百余步,祭以太宰。二龙交首嬉翔,解角而去。皝大悦,还宫,赦其境内,号新宫曰和龙,立龙翔佛寺于山上。

26、晋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五年(401年),吕纂末,龙出东厢井中,到其殿前蟠卧,比旦失之;俄又有黑龙升其宫门。

27、晋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元年(419年)十二月己卯,太史奏,黑龙四见于东方。

28、宋武帝刘裕

永初元年(420年)七月,青龙见义兴阳羡。八月,青龙二见南郡江陵。

29、宋文帝刘义隆

元嘉元年(景平二年)(424年)七月甲戌,刘义隆发江陵,车驾在道,有黑龙跃负其所乘舟,左右莫不失色。

七年(430年)三月,有白龙二见于平城家人井中。

十三年(436年)九月己酉,会稽郡西南向晓,忽大光明,有青龙腾跃凌云,久而后灭,吴兴诸处并以其日同见光景。

二十一(444年)十月己丑,永嘉永宁见黄龙自云而下,太守臧艺以闻。

二十二年(445年)二月丙辰,有白龙见于(北魏)京师家人井中。

二十五年(448年)五月丁丑,黑龙见玄武湖北。戊戌,黑龙见玄武湖东北隈,扬州野吏张立之以闻。

30、宋孝武帝刘骏

孝建二年(455年)五月己未,龙见临川郡,江州刺史东海王祎以闻。七月癸丑,黄龙见石头城外水滨,中护军湘东王彧以闻。

大明元年(457年)五月癸亥,黑龙见晋陵占石村,改村为津里。

31、宋后废帝刘昱

元徽中(约475年),齐太祖萧道成在青溪宅,斋前池中忽扬波起浪,涌水如山,有金石响,须臾有青龙从池中出,左右皆见之。

五年(升明元年)(477年),是岁,青龙见齐郡。

32、齐太祖萧道成

建元四年(482年),是岁,青龙见顺阳郡清水县平泉湖中。

七年(489年)是岁,黄龙见曲江县黄池中,一宿二日。

33、齐和帝萧宝融

中兴元年(501年)五月己酉,萧衍移屯汉南,是日,有紫云如盖,荫于垒幕,自发雍州,所乘舰恒有两龙导引,左右莫不见者。六月丙辰,龙斗于建康淮,激水五里。

34、梁武帝萧衍

天监二年(503年),是岁,北梁州潭中有龙斗,濆雾数里。

普通元年(520年)八月,有黑龙如狗,南走至洛阳城宣阳门,跃而上,穿门楼下而出。

五年(524年)六月乙酉,龙斗于曲阿王陂,因西行至建陵城,所经处树木倒折,开地数十丈。

中大通元年(529年),是岁,晋阳龙见于井中,久不去。

三年(531年)四月甲寅,有龙迹自宣阳门西出,复入城。

大同元年(535年)十一月甲寅,龙见并州人家井中。

十年(544年)夏,有龙夜因雷而堕延陵人家井中,明旦视之,大如驴,将以戟刺之,俄见庭中及室中各有大蛇,如数百斛船,家人奔走。

太清元年(547年),是岁,黎州水中又有龙斗,波浪涌起,云雾四合,而见白龙南走,黑龙随之。

35、简文帝萧纲

大宝二年(萧栋天正元年)(551年)六月,陈高祖(陈霸先)进军顿西昌,有龙见于水滨,高五丈许,五采鲜耀,军民观者数万人。

36、孝元帝萧绎

承圣二年(553年)三月庚寅,有两龙见湘州西江;又有二龙自南郡城西升天,百姓聚观,五采分明。

三年(554年)三月,主衣库见黑蛇长丈许,数十小蛇随之,举头高丈馀南望,俄失所在。帝又与宫人幸玄洲苑,复见大蛇盘屈于前,群小蛇遶之,并黑。又城濠中龙腾出,焕烂五色,竦跃入云,六七小龙相随飞去,群鱼腾跃,坠死于陆道。龙处爲窟若数百斛圌。

37、陈高祖陈霸先

永定三年(559年)(北周武成元年)正月己丑,青龙见于东方。丁酉夜大雪,及旦,太极殿前有龙迹见。甲午,广州刺史欧阳頠表称白龙见于州江南岸,长数十丈,大可八九围,历州城西道入天井岗。

38、陈世祖陈蒨

天嘉三年(562年)(北齐河清元年)四月,龙见济州浴堂中。六月乙巳,齐州上言,济河水口见八龙升天。

39、陈废帝陈伯宗

光大二年(568年),是岁,贵乡人伐枯木,得一黄龙,折脚,死于孔中。

40、陈高宗陈顼

太建四年(572年)(北周建德元年)正月,大雪;龙见邯郸井中,其气五色属天,又见汲郡佛寺涸井中。

十一年(579年)正月丁酉,龙见于南兗州永宁楼侧池中。

十二年(580年)二月,荥州有黑龙见,与赤龙斗于汴水侧,黑龙死。

41、隋文帝杨坚

开皇八年(588年)(陈祯明二年)九月癸巳,嘉州言龙见。

仁寿四年(604年),是岁,龙见代州总管府井中,其龙或变为铁马甲士弯弓上射之象。

42、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中(约637年),汾州言青龙见,吐物在空中,有光明如火。坠地,地陷,掘之得玄金,广尺,长七寸。

43、唐高宗李治

龙朔元年(661年)三月丙申朔,以二月乙未,益、绵等州皆言龙见,改元龙朔。

44、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八年(720年)是岁,邓州三鸦口大水塞谷,初见二小兒以水相泼,须臾,有大蛇十围已上,张口向天,人或斫射之,俄而暴雷雨,漂溺数百家。

天宝七载(748年),天宝中,洛阳有巨蛇,高丈馀,长百尺,出于芒山下,胡僧无畏见之,叹曰:“此欲决水注洛城”,即以天竺法咒之,数日蛇死。

十五载(至德元年)(756年)六月甲午,将谋幸蜀。时,李亨初发平凉,有彩云浮空,白鹤前引,出军之后,有黄龙自上所憩屋腾空而去。七月壬戌,(玄宗幸蜀)次益昌县,渡吉柏江,有双鱼夹舟而跃,议者以为龙。

45、唐肃宗李亨

乾元二年(759年)九月,通州三冈县放生池中,日气下照,水腾波涌上,有黄龙跃出,高丈馀,又于龙旁数处,浮出明珠。

46、唐宪宗李纯

元和七年(812年)六月丁亥朔,舒州桐城梅天陂内,有黄、青、白龙各一,自陂中乘风雷跃起,高二百尺,行六里,降入浮塘陂。

九年(814年)四月,道州二青龙见于江中。

47、唐文宗李昂

大和二年(828年)六月庚辰,密州卑产山北面有龙见。初,赤龙从西来,续有青龙、黄龙从南来,后有白龙、黑龙从山北来,并形状分明。自申至戌,方散去。

48、后梁太祖朱温

开平元年(907年)六月,黄龙见嘉阳江,蜀诸州皆言甘露、白鹿、白雀、龟、龙之瑞。

二年(908年)七月,唐州上言白龙见,图形以进。

四年(910年)八月,有龙五十见洵阳水中。

乾化二年(912年)十二月,黄龙见富义江。

49、后梁末帝朱友贞

乾化三年(凤历元年)(913年)七月,白龙见邛州江。

贞明二年(916年)(契丹神册元年)八月,黄龙见大昌池。

六年(920年)五月庚辰,有龙见于拽刺山阳水上,耶律阿保机射获之,藏其骨内府。

50、后唐庄宗李存勖

同光三年(925年),是岁,白龙见南宫三清殿 

四年(天成元年)(926年)七月辛巳平旦,子城上见黄龙缭绕,可长一里,光耀夺目,入于行宫。有紫黑气蔽天,逾日乃散。

51、后唐明宗李嗣源

长兴四年(933年)(闽龙启元年)七月,黄龙见(南闵王鏻)真封宅。

52、后周太祖郭威

广顺二年(952年)七月丙辰,大风雨破屋拔树,尚书省都堂有龙穿屋坏兽角而去,西壁有爪迹存焉。

三年(953年)七月戊寅朔,徐州言,龙出丰县村民井中,即时澍雨,漂没城邑。

53、宋太祖赵匡胤

乾德五年(967年)夏,京师雨,有黑龙见尾于云际,自西北趋东南。

开宝元年(968年)六月辛巳,龙出单父民家井中,大风雨,漂民舍四百区,死者数十人。

六年(973年)四月,单父县民王美家龙起井中,暴雨飘庐舍,失族属,及坏旧镇廨舍三百五十余区,大木皆折。

七年(974年)六月,棣州有火自空堕于城北门楼,有物抱东柱,龙形金色,足三尺许,其气甚腥。旦视之,壁上有烟痕,爪迹三十六。

54、宋太宗赵光义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六月辛卯朔,白龙见邠州要策池中。

55、宋真宗赵恒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五月壬戌,王钦若言锡山苍龙见。

六年(1013年)六月壬戌,赵州黑龙见。七月癸巳,上清宫道场获龙于香合中。

天禧三年(1019年)八月丁亥,滑州龙见,河决。

56、宋神宗赵顼

熙宁二年(1069年),建州民杨纬言:"元年三月,大雷雨,所居之西有黄龙见,下获一木如龙,而形未具。七月,大雷雨,复有龙飞其下。及霁,木龙尾、翼、足皆具,归合旧木,宛然一体"。图象以进。

57、宋徽宗赵佶

政和五年(1115年)九月己卯,黄龙见(金国)黄龙府空中。

宣和元年(1119年)五月丙午朔,有物如龙形,见京师民家。夏,雨,昼夜凡数日。及霁,开封县前茶肆中有异物如犬大,蹲踞卧榻下。细视之,身仅六七尺,色苍黑,其首类驴,两颊作鱼颔而色正绿,顶有角,生极长,于其际始分两歧,声如牛鸣,与世所绘龙无异。茶肆近军器作坊,兵卒来观,共杀食之。已而京城大水,讹言龙复仇云。

四年(1122年),北方用兵,雄州地大震;玄武见于州之正寝,有龟大如钱,蛇若朱漆箸,相逐而行,宣抚使焚香再拜,以银奁贮二物,俄俱死。

58、宋高宗赵构

绍兴元年(1131年),是岁,朱胜非出守江州,过梁山,龙入其舟,才长数寸,赤背绿腹,白尾黑爪甲,目有光。又行都柴垛桥旌忠庙三蛇出没庭庑,大者盈尺,方鳞金色,首脊有金钱,遇霁,或变化数百于蕉卉间。

八年(1138年)夏,有龙见于熙州野水凡三日。初,于水面见一苍龙,良久而没。次日,见金龙一,爪承一婴儿,儿为龙所戏,略无惧色,三日如故。又见一人,乘白马,红袍玉带,如少年官状,马前有六蟾蜍,凡三时乃没,郡人竞往观之。是岁,广西海壖有海兽如马,蹄鬛皆丹,夜入民舍。聚众杀之,明日海溢,环村百余家皆溺死。

十二年(1142年)四月,衡山县净居岩有蛇长二丈,身围数尺,黑色而方文,震死,山水大至。先是,山气遇夜辄昏昧,蛇毙始明。

十九年(1149年)四月丁丑,有龙斗于利州榆林河水上,大风坏民居、官舍,瓦木人畜皆飘扬十数里,死伤者数百人,同知州事石抹里压死。

二十五年(1155年)六月,湖口县赤龙横水中如山,寒风怒涛,覆舟数十艘,士卒溺者数十人。

三十年(1160年)春,宜黄县大蛇见于丞治,长二丈。捕之纵数里外,俄复至者数四。

三十一年(1161年),是岁,金世宗贞懿皇后忧,在辽阳,一日方寝,有红光照其室,及其龙见于室上,又夜有大星流入其邸。八月,复有云气自西来,黄龙见其中,人皆见之。

59、宋孝宗赵昚

乾道五年(1169年)七月乙亥,武宁县龙斗于复塘村,大雷雨,二龙奔逃,珠坠,大如车轮,牧童得之。

淳熙元年(1174年)八月丁已日中,白龙见(金帝)御帐东小港中,须臾,乘云雷而上,尾犹曳地,良久北去。

60、宋光宗赵惇

绍熙五年(1194年)七月丙戌,金章宗以天寿节,宴枢光殿,时久雨初霁,有龙曳尾于殿前云间。

61、宋宁宗赵扩

庆元元年(1195年)八月,大雨震电,有龙起于浑仪鳌趺,台忽中裂而摧,仪仆于台下。

62、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十五年(1278年)宋末帝祥兴元年)四月,有黄龙见海中。

63、顺帝妥欢帖睦尔

至元五年(1339年)六月庚戌,汀州路长汀县山蛟出,大雨骤至,平地涌水深三丈许,漂没民居八百家,坏民田二百顷,溺死者八千余人。

至正十七年(1357年)六月癸酉,温州有龙斗于乐清江中,飓风大作,所至有光如球,死者万余人。八月癸丑,祥符县西北有青白二龙见,若相斗之势,良久而散。

二十三年(1363年)正月甲辰,广西贵州江中有物登岸,蛇首四足而青色,长四尺许,军民聚观而杀之。

二十四年(1364年)六月,保德州黄龙见井中。

二十七年(1367年)五月丁巳,皇太子寝殿后新甃井中有龙出,光焰烁人,宫人震慑仆地。又长庆寺有龙缠绕槐树飞去,树皮皆剥。七月,益都临朐县有龙见于龙山,巨石重千斤,浮空而起。

二十八年(1368年)(明洪武元年)六月,江西永新州大风雨,蛟出,江水入城,高八尺,人多溺死。

64、明宪宗朱见深

成化五年(1469年)六月,河决杏花营,有卵浮于河,大如人首,下锐上圆,质青白,盖龙卵也。

65、明孝宗朱祐堂

弘治九年(1496年)六月庚辰,宣府镇南口墩骤雨火发,龙起刀鞘内。

十四年(1501年)八月,安、宁、池、太四府大水,蛟出,漂流房屋。

66、明武宗朱厚照

正德七年(1512年)丁卯夜,招远有赤龙悬空,光如火,盘旋而上,天鼓随鸣。

十二年(1517年)六月癸亥,山阳见黑龙,一龙吸水,声闻数里,摄舟及舟女至空而坠。

十三年(1518年)五月癸丑,常熟俞野村迅雷震电,有白龙一、黑龙二乘云并下,口中吐火,目睛若炬,撤去民居三百余家,吸二十余舟于空中。舟人坠地,多怖死者。是夜红雨如注,五日乃息。

十四年(1519年)四月,鄱阳湖蛟龙斗。

67、明世宗朱厚熜

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癸酉,青浦佘山九蛟并起,涌水成河。

68、明穆宗朱载垕

隆庆六年(1572年)四月,杭州黑雾,有物蜿蜒如车轮,目光如电,冰雹随之。

69、明神宗朱翊钧

万历十四年(1586年)是岁,建昌民樵于山,逢巨蛇,一角,六足如鸡距,不噬不惊,或言此肥〈虫遗〉也。

十八年(1590年)七月,猗氏大水,龙斗于村,得遗卵,寻失。

十九年(1591年)六月己未,公安大水,有巨蛇如牛,首赤身黑,修二丈余,所至堤溃。是月,苏、松大水,溺人数万。

三十五年(1607年)六月,黄州蛟起,武昌、承天、郧阳、岳州、常德大水,漂没庐舍。

70、清世祖福临

顺治五年(1648年)十一月,仪徵有四龙见于西南。

七年(1650年)正月,汉阳九真山蛟发水。

八年(1651年)四月癸丑,潜山蛟出千百条,江暴涨,坏民居无算。五月,旌德大雨,蛟发水,平地水深丈馀,溺死人畜无算。

71、清圣祖玄烨

康熙元年(1662年)七月二十九日,嘉兴二龙起海中,赤龙在前,青龙在后,鳞甲发火,过紫家埭,倒屋百馀间,伤一人。九月初九夜半,火龙见。

二年(1663年)四月十六日,崇明龙见;三台东南出一蛇,长数丈,腰围约三尺,身有鳞甲,赤光。

三年(1664年)五月二十一日,京山龙见,鳞甲俱现。七月庚寅朔,镇洋大风海溢,有龙下麋场,伤数人。八月初四日,天晴无云,黄龙见于东南。

七年(1668年)七月,咸宁有龙游于县署前,雨霁不能升跃,市人系其颈以游於市。

十二年(1673年)十二月十八日,丹阳见两龙悬空,移时始去。

十三年(1674年)夏,永嘉龙见;万载大水,龙出。

十七年(1678年)六月,咸宁大墓山有龙突现头角,三日,鳞甲晃如赤金,白昼飞腾,穿山为河,伤民畜。

十八年(1679年)十月十五日,镇洋龙见于东南。

二十一年(1682年)十月,青浦、兴化龙见。

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黄县龙昼见于朱家村,烟雾迷濛,火光飞起。

二十九年(1690年)八月,馀姚大水,蛟蜃出者以千计,平地水深丈馀。

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毕节龙见赤水河。

四十年(1701年)八月,独山州南羊角村有龙见。

四十一年(1702年)六月初九日,鳌泉有白龙跃于平地,飞去。

四十七年(1708年)是岁,灵州井中有龙,时见其首尾,数日,忽大雨霹雳,腾空而去。

六十年(1721年)六月,金坛学宫前悬一龙,腥气逆鼻,焚香祷之,腾空而去。七月十三日,南笼大雷雨,龙见于城西。

72、清世宗胤禛

雍正二年(1724年)五月,横州有龙起。七月,北流飞龙见。

五年(1727年)七月,霍山蛟发水,黄河高数丈,沿河居民漂没甚众。

七年(1729年)春,安定文苇塔见一龙腾空而去。

九年(1731年)四月,安南有龙见于东北。六月,青浦龙见于沙滩。

73、清高宗弘历

乾隆二年(1737年)二月,潮阳白龙见。

三年(1738年)正月,枝江龙见于城西。九月,青浦龙斗於泖,自西南至东北入海。

五年(1740年)五月,高邮大风,有白龙舞空中,鳞甲俱现。

六年(1741年)六月十三日,昆山东乡设网村有白龙卷去民房十七家。二十五日,席家潭有白龙卷去周家庄大舟并二人,坠巴城镇三里岸渚,复卷去镇民盛某,掷地,身无恙。

十年(1745年)六月十二日,浮山有龙飞入民间楼舍,须臾烟起,楼尽焚。七月壬辰,建□天顿黑,有白龙尾垂二丈馀。

十二年(1747年)八月,高州龙见于小华山。

十四年(1749年)七月初五日,高淳龙起於永丰圩下,首尾鳞甲俱现。

十五年(1750年)七月,正宁秦家店有龙破屋而升,俄大雷雨。

十九年(1754年)秋,济南巨治河有龙斗。

二十年(1755年)五月二十日,澄海狂风骤雨,有双龙自东而来,由蓬州所东门经过,冲倒城垣五十七丈,民房三百馀间,有压毙者。

二十一年(1756年)六月,招收、龙井地方有龙自空冉冉而下。

二十六年(1761年)五月二十七日,葭州赤龙见于张体两川围中。六月初七日,高平火龙见于石末村。七月十四日,泰安蛟起夏辉村西河,高二丈,彩色灼烂,横飞东南,风云随之。

二十九年(1764年)四月十三日,天门乌龙见,头角爪甲俱现。

四十三年(1778年)三月,安丘龙见。

四十六年(1781年)八月十二日,莒州群龙见于吴山东北。

五十五年(1790年)五月,定海舟山龙起,漂没田庐,淹毙人口。越三日,龙斩三段,尾不见,其鳞巨如葵扇。

五十六年(1791年)三六月,莒州赤龙见于龙王峪,先大后小,长数丈,所过草木如焚。

六十年(1795年)春,青浦有白龙自东至金泽镇南,去地祗三四尺,所过屋瓦皆飞。

74、清仁宗颙琰

嘉庆六年(1801年)是岁,东湖修孔子庙,见白龙乘风飞去。

九年(1804年),是岁,曲阳济渎河水暴发,见龙车数乘涉水而没,水退。

十四年(1809年)五月,有龙戏于瑞州城隍庙江均河,水立丈馀。

二十年(1815年)六月,黄冈柳子巷蛟起,伤一百四十馀人,冲没田宅无算。

二十一年(1816年)六月,蛟见于婴武水。

75、清宣宗旻宁

道光五年(1825年)七月甲辰,武进龙见于芙蓉湖。

六年(1826年)六月初五日,宜都蛟起,坏民居,溺人无算。

七年(1827年)五月初十日,房县汪家河水溢,蛟起,坏民田无算。

九年(1829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滕县见青龙,长约数十丈,鳞甲俱现。

十年(1830年)六月,松滋城原寺出龙,过洋州上升。七月十二日,永嘉起蛟,裂山而出,漂没田庐,淹毙人畜无算。

十六年(1836年)七月甲申,武进有龙陷地成潭。

二十八年(1848年)五月,监利龙见于洪湖。

76、清文宗奕蟭

咸丰二年(1852年)五月十七日,枝江天无片云,有白龙降于瓦窑湖,蜿蜒行数里,忽腾去。

三年(1853年)七月初七日,西乡白龙见,长数十丈。十五日,黄陂龙见于聂口,鳞甲宛然,拥船只什物於空中。十一月,西宁西纳川降孽龙,臭闻数里。

四年(1854年)五月,广昌蛟出水,西南北三面城圮,淹毙男妇以万计,官厅、民舍仅存十之一二。

七年(1857年)五月初八日,来凤县曾氏塘风雨骤至,有物长丈馀,乘风入塘,形似牛,身备五色,目灼灼有光,水喷起。

八年(1858年)六月十七日,云梦有龙入城,坏庐舍无数,绕城东北去。

十年(1860年)三月,麻城龙见。五月,松滋天鹅塘出龙,行陆地,所过禾稼尽偃。

77、清穆宗载淳

同治三年(1864年)是岁,苏州有龙斗。

四年(1865年)正月,宜城龙见于芳草洲。

五年(1866年)五月初五日,高淳见三龙。

十年(1871年)三月二十二日,湖州有龙斗,狂风骤雨,拔木覆舟。五月十二日,高淳龙见。七月底,城有蛟起于井中。

78、清德宗载湉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十月,大通龙见于惠广寺。

 

 

                                            

 

 2024.5.20日摘录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