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口臭、牙龈肿痛、糖尿病、口腔溃疡、慢性咽炎等------甘露饮

 和光ht同尘 2024-05-20 发布于山东

周爱华 润世经方 2022-11-12 06:31 江西

导读:甘露饮,中医方剂名,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该方剂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之一。具有滋阴清热,行气利湿的功效,主治心胃之热上冲,牙宣口气,牙龈肿烂,时出脓血;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湿热黄疸,阴虚盗汗,胃脘疼痛。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口臭、牙龈脓肿、口腔溃疡、慢性咽炎、麦粒肿等五官诸疾;又用于治疗糖尿病,咯血、吐血、衄血等内科病症。

方歌    甘露二冬二地均,芩枇只斛与茵陈,合和甘草平胃热,口烂龈糜吐衄珍。

组成     枇杷叶(刷去毛)、干熟地黄(去土)、天门冬(去心,焙)、枳壳(去瓤,麸炒)、山茵陈(去梗)、生干地黄、麦门冬(去心,焙)、石斛(去芦)、甘草(炙)、黄芩。

用法     上药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二钱(6克),水煎温服;牙齿动摇,牙龈腥热,含漱后服。成人亦可按常规剂量酌定各药用量。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滋阴清热,行气利湿。

主治     心胃之热上冲,牙宣口气,牙龈肿烂,时出脓血;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湿热黄疸,阴虚盗汗,胃脘疼痛,二便秘结,气短身热,舌红,脉细数。

方解

本方以滋阴为主,兼以清热祛湿、破气降逆之品,使肺胃布洒而如甘露,主要用于治疗阴虚火炎引起之五官疾病。病机关键在于脾胃阴虚、湿热内蕴,脾胃阴亏则当治以甘寒滋润,然甘寒滋润则有碍于湿热;湿热内蕴,当治以轻利,然轻利之品又有伤阴之弊。

方中生地、熟地、麦冬、天冬、石斛滋阴清润,黄芩、枇杷叶清泻胃中之热,枳壳调畅气机,茵陈蒿清利湿热。诸药配伍,共奏行气利湿,养阴清热之功。

原方主治     “治丈夫、妇人、小儿胃中客热,牙宣口气,齿龈肿烂,时出脓血,目睑垂重,常欲合闭;或频饥烦,不欲饮食,及赤目肿痛,不任凉药,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疮疹已发、未发,皆可服之。又疗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房劳,湿热相搏,致生疸病,身面皆黄,肢体微肿,胸满气短,大便不调,小便黄涩,或时身热,并皆治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附    消渴(糖尿病)因于酒食无度,昼夜倒作,脾胃失序,湿热熏蒸成消,并不鲜见,如叶天士谓“酒客”,湿热阴伤,缠绵难愈。阳旺之躯,胃湿恒多;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斡旋脾升胃降,养阴生津与清热化湿并行,甘露饮方药清灵,尤见气化之精妙。

加减用药

伴阴津损伤者加玄参、知母、苍术、全瓜蒌;苔厚腻者加佩兰,饥饿感重者加生石膏;伴气机阻滞者加柴胡、厚朴、陈皮、白芍、玉竹、知母;伴气阴两伤者加黄芪、太子参、山药、佩兰、玉竹;伴瘀血阻络者加当归、丹皮、赤芍、菊花、丹参、白茅根、生三七粉;伴肝肾亏虚者加玄参、枸杞、女贞子、旱莲草、牛膝、侧柏叶、白茅根等。

禁忌     素体阳虚,口腔溃疡日久难愈,肢冷,腰膝酸楚,溲清,舌嫩有齿痕,脉沉细等肾阳不足,阴损反阳,水不济火,虚火上炎之证,不宜用此方。

附方

滋阴甘露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本方加玄参构成。功能滋阴清热解毒。主治虚火上炎,吐血衄血,齿龈肿烂,口舌生疮。

小甘露饮(《重订严氏济生方》)由黄芩、茵陈、升麻、栀子仁、桔梗、生地黄、炙甘草、石斛、生姜构成。功能养阴行气,清热利湿。主治脾劳实热,舌干,咽喉痛,身体眼目悉黄。

医案精选

袁某,女,36岁。1988年8月诊。患者于5年前听人说每天早上喝一碗凉开水有益健康,于是坚持服之。3个月后出现口渴不止,饮水量剧增,每日需4~5热水瓶,喜冷饮,冬天也欲饮冰冻水。曾多方诊查,排除了糖尿病、甲亢、尿崩症、CT扫描垂体未见异常,服中西药少效。

诊见:口渴欲冷饮,量多,不喝则恶心呕吐,饮水多时觉胃脘胀满不适。食欲不振,二便尚调。

舌脉:舌稍红苔白,脉缓,关尺沉。

处方:《局方》甘露饮加减。

分析:细审其证,虽口渴欲冷饮,然脉缓,关尺部沉,舌稍红苔白,同时食欲不振,腰膝酸软。不但胃热伤津,而且伴脾肾阳虚。

辨证:胃热伤津,脾肾阳虚,寒热错杂。

治法:寒热并调,脾肾兼顾。

处方:生地20克,枳壳10克,枇杷叶10克,石斛10克,高良姜10克,麦冬10克,肉豆蔻10克,藿香10克,白芍10克,石菖蒲6克,丁香3克,吴茱萸3克,艾叶3克,甘草3克。

二诊:服4剂后,口渴大减,饮水量减半。守方治疗月余,病得痊愈。随访2年,未复发。

按:顽固性口渴非糖尿病者临床少见。笔者初诊见口渴欲冷饮,拘于成法单按胃热津伤论治。后细审其证,见脉缓、关尺沉,舌苔白,腰膝酸软。又观前医处方多是寒凉之剂,又患者常饮冰冷之水,脾肾阳虚则水不为机体所用,故虽饮而不止渴。证属寒热错杂,故治以寒热并投,脾肾兼顾而取效。

吕某,男,市公交公司司机。2010年6月初诊,经其姐介绍要求治疗能吃不长肉证。

    刻诊:身高1.78米左右,瘦削,舌略红,苔薄净,脉弦细,口述饭量特别大,不到吃饭时间就饿了,而且吃完就要上厕所大便,一日两三次。乏困无力,汗多。别无它症。

  【辨证】:胃火盛消谷,脾气虚便多。

  【中医治法】:清胃健脾补肾(因多年了,久病及肾)。

  【处方】:天麦冬15g  二地各15g  石斛15g  黄芩10g  生石膏30g  茵陈30g  枳实10g  生甘草10g  杷叶25g  仙鹤草60g   补骨脂30g  玉竹30g  黄精30g   五付  水煎服。

   二诊:大便已正常,一天一次,成形。饭量略减,已不大汗淋漓,乏困好多了。效不更方,续服十剂,饭量巳减去1/3,大便正常,自称腰部巳长肉,人有劲不累,痊愈。

  按:黄精入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上品。黄精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功能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黄精的味道很甜。所以以此为食,以解饥饿,又养容面。

注      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如照方抄录服药,后果自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