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肾不交,顽固失眠治验

 ss 2024-05-20
图片

有一类失眠,非常顽固,采用一般的治疗方法往往很难取得疗效,对有些症状的发病机理,似乎也解释不清。

近期就治疗过这样一例严重失眠病例。

案例分享

李某,女,年67岁。

失眠多年,眠差早醒,醒则无眠,频频恶梦,并且经常梦见已故去之人(梦鬼),醒来心神俱疲,素又畏寒肢冷,其脉沉弦而滑,舌尖边红,舌络瘀,苔白厚腻。

病因病机

乃心阳亏损,又心肾不交之证。

处方

黄连,苦参,肉桂,半夏,茯神,鬼箭羽,元胡,鸡屎藤,刺五加,首乌藤,合欢皮,石菖蒲,远志,徐长卿,牡蛎。

7剂。

图片

二诊

复诊时,睡眠大好,自述效果前所未有的好。

就诊服药当晚开始,未再有恶梦及梦见故去之人。因上周头沉头晕,有医生诊为耳石症,现头沉,又问及口干口苦,嗳气频作,小便黄,大便可。

其脉仍沉弦滑,舌尖边红,络瘀,苔白厚腻。

有胃气上逆,脑窍生风之象。

再处方:

黄连,苦参,肉桂,栀子,首乌藤,合欢皮,牡蛎,菖蒲,远志,旋覆花,代赭石,半夏,党参,苏梗,水蛭,穿山龙。

图片

按语

对于心肾不交证的认识和治疗,我有一些个人的看法,与同道分享。

一、传统的心肾不交证认知误区

传统的心肾不交证,大多解释为心火盛上炎而不下济,肾水虚则无肾水以上济,肾阴虚,心火旺,即阴虚火旺之证,同时治疗的方剂却又选交泰丸,即黄连肉桂。这明显在理法方药上不一致,给后学者造成很大困惑。

二、心肾不交产生的原因分析

心肾二藏,一水一火,心火应下照肾水,肾水应上济心火,此为水火既济之象。若心火不下照而上炎,肾水不上济而下流,则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则变象丛生。

所以心肾不交产生的原因,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肾水不足,没有心肾相交的物质基础了;

其二,心气不足,并且心窍为痰浊蒙蔽,而致心肾不能相交;

其三,心肾相交的物质基础尚可,但缺乏心肾相交的初始动力,使心肾无力相交。

以上三种情况均可造成心肾失于相感相交,非独阴虚火旺之心肾不交也。

三、我理解的心肾不交,至少应该有以下三个证型

一是传统的阴虚火旺证,主要矛盾是少阴心肾阴虚,并且主要是肾阴虚,君火不得水制而上亢,其治则应滋阴降火,方选《丹溪心法》的大补阴丸,方药组成:熟地黄、龟板、黄柏、知母、猪脊髓组成。若心火亢盛,可加黄连以制之。

其二,心气虚,痰浊蒙窍而心肾不交,这里既无心火盛,又无肾水寒或者肾水虚,其主要矛盾是心气不足,并且有痰浊蒙蔽了心窍,致心肾之间交感的通道阻塞,使心肾不能相感相交,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益心气,同时化痰祛湿开心窍,方子推荐孙真人的定志丸,药味组成是人参、菖蒲,茯苓,远志。

其三,上热下寒的心肾不交,主要矛盾是肾水寒,而心火盛,此时的主要矛盾并非肾水不足,而是肾水太寒,心火虽盛却无下济之热,就像一台停滞运动的机器,不是缺油,而是缺少一个初始的动力,如果有人推它一把,这台机器就可以恢复正常运转了。方子就是《韩氏医通》著名的交泰丸了。其实韩氏在原书中只是提到“黄连……为君,佐官桂少许,煎百沸,入蜜,空心服,能使心肾交于顷刻”,并无交泰丸之方名。首先提及交泰丸这一方名的,是李东垣的《脾胃论.论饮酒过伤》,但东垣的交泰丸虽包含有黄连、肉桂,但并非主药,亦非治疗心肾不交之证。直到清代的王士雄将交泰丸、心肾不交、不寐几个关键词连一块了,从此这个黄连肉桂组成的交泰丸,才真正为人所熟知。

四、此案的辨证用方思路。

首先此人确有心肾不交之证,并且同时符合我描述心肾不交的第二和第三种情况,故以黄连、肉桂,合菖蒲、茯神、远志沟通心肾。

又因恶梦频频,甚至经常梦鬼,在调理气机的同时,尚需调理神机,故又有调神之品,如鬼箭羽、茯神、徐长卿、鸡屎藤、刺五加类,总体疗效尚且满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