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多年前美国人就登上了月球?你忽悠谁呐

 昵称21405352 2024-05-20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图片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月球表面降落,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并说了那句著名的话: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图片

1969年到现在,已经55年了,超过半个世纪。阿姆斯特朗可能怎么也没想到,现在很多人居然认为他们的登月是假的,是在摄影棚里拍的“纪录片”。这些人坚持认为,美国人根本就没有登上月球。

这些人之所以会如此质疑,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50多年过去了,美国人不但没能在1969年登月之后继续前进——比如登上了火星、金星等等,而且在航天方面,甚至还不如1969年。最近,听说美国人提出了“重返月球”计划。但就像美国的很多建设计划那样,这事估计也是遥遥无期,说说而已。

这些人据此认为:美国现在都做不到的事情,50多年前,就更不可能做到了。可见,美国登月是假的。

事实上,美国现在不再登月,主要原因并不在航天技术本身,而是在财政实力、工程能力、体制限制等其他方面。对美国来说,登月并没有什么不可克服的技术障碍,问题出在别处。

当然,解释美国的这些问题,很麻烦。本文不想找这个麻烦。本文要讨论的是,50多年前的航天技术,和现在有多大差距?

图片


在我们这个计算机、互联网、电子产品的时代,产品的更新换代是按年甚至按月计算的。5年、10年已经是很长的时间了,电子产品——比如手机——已经更新换代好几次了。至于50多年,简直长到难以想象。Windows 98 操作系统,只是20多年前的产品。诺基亚功能手机,21世纪头几年还很流行,但在现代人眼里,已经和古董差不多了。 

图片

现代人还往往有一个“执念”,认为科技必将日新月异地持续发展,甚至加速发展。科技创造出什么“奇迹”,大家都不意外。

既然如此,隔了50多年那么漫长的时间,今天的航天科技,一定是比1969年不知道先进到哪里去了。50多年前能登月,今天登月,就应该轻轻松松、易过借火。可是,美国并非如此。他们不但不轻松,而是根本就做不到了。

这完全不合逻辑嘛。这只能证明,1969年的美国登月是假的!

这个想法,大错特错。表面上看,今天和1969年的科技确实差别很大。从1969年到今天,科技上有很多发展,热热闹闹,一片繁荣,经历了好几次技术革命——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等,等等。

但事实并非如此。

不仅从1969年到现在,事实上,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也就是二战前后到现在,真正重要的、基础性的理论和技术,都没有多大发展。说是停滞不前,有些夸张,但也差不多。

图片


从二战到现在,重要的技术发展,大多围绕着信息技术展开。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都是如此。人们见识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新科技——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等,但换个角度想想就会意识到,信息技术再怎么说,也只是对信息的种种利用和加工,而不是实体。实体层面的技术——发动机、燃料、金属材料、化工、电力等等,有什么大的变化呢?

就以航天技术为例,最初发明的火箭,和现在的宇宙飞船,基本技术上没有什么重要的差别,同样的喷气发动机——后来燃烧效率好很多,同样的氢氧燃料——后来纯度好很多,同样的圆筒形结构——后来材料好很多,同样的宇航服——后来工艺提升很多……

确实有很多优化和提升,但有什么本质性的、革命性的差别或说进步呢?没有啊。 

图片

50多年里,人们虽然一直在研究,在攻关,但所做到的,无非就是各种优化和提升:更好的材料、更纯的燃料、更优的表面处理、更精细的工艺等等,宇宙飞船还是那个宇宙飞船。现在人们在航天上能做的事情,50多年前都已经能做到了。

包括计算机在内的各种新技术,只是让航天飞行更安全、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就像今天的Windows和第一代Windows,虽然经历了很多代,但到底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根本没有嘛。

说得刻薄一些,在文学作品的水平上,计算机互联网时代的创作,远远不如毛笔、鹅毛笔、钢笔、打字机时代的作品。技术上“落后”的时代,人们创造出不少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而用最先进、功能最强大的计算机和手机,人们写出了什么足以千古流传的经典作品么?

信息就是信息。信息终究不是实体。信息技术再怎么把信息加工来加工去,花样翻新,花样百出,对世界的改变终究还是很有限。宇宙飞船配上最先进的计算机,当然好,计算能力提升了亿万倍,但真正决定宇宙飞船能飞多远的,还是那个几十上百年前就有的发动机、氢氧燃料和金属筒子。

图片


相比1969年,美国在航天技术上没有大的突破,但在另一方面却有巨大的退步。这是美国至今很难“重返月球”的根本原因。

那就是,美苏冷战不存在了,美国人敢于牺牲、勇于牺牲的斗争意志,不复存在了,或者,大大削弱了。

马斯克说美国登月是incredible。阴谋论者如获至宝,认为马斯克这是在说美国登月是假的。这些人的英语水平实在太差。Incredible(难以置信)显然是赞叹的意思。马斯克是在说美国登月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很神奇,很勇敢。

确实,1969年的技术和今天相比,虽然基础层面没有差异,但在工艺水平、可靠性、精细程度上确实有很大差别。当时的登月,风险极大,和玩儿命差不多。实际上,在当年阿波罗系列飞船的试验中,死了好几个宇航员。 

图片

可是,当时美国面临着和苏联的全面竞争。苏联人抢先把人送进太空——宇航员加加林。美国必须扳回一局,那就要抢先登月。

冷战之下,当时的美国宇航员等等,都是按照军人的精神来做事的。冷战也是战争,战争就有牺牲。为了在太空竞赛中扳回一局,反超苏联,这些美国人不惜牺牲。风险大、可靠性低、随时可能出事故,他们心里很清楚,但都顾不上了,只要成功率超过一半,就干!豁出去了!

这才是美国在1969年登上月球的直接动力和原因。无畏的勇士,只能来自艰苦危险的战场。在两大国面对面的激烈竞争中,人的精神力量被激发到了极致。正是这种精神力,创造出了马斯克所说的incredible。

美国人的运气很好——国运充沛,虽然有人牺牲,第三次登月的阿波罗13号飞船还差点没回来,但他们终究抢先第一个登上了月球。美国打赢了冷战的这一次关键战役。

图片


总结来说就是,宇宙飞船、登月等太空技术,20世纪中期以后就基本具备了,但具体的工程技术、材料性能和制造工艺等等,还需要深入研究和反复试验,这样才能确保成功率。

美苏冷战让两国倾尽全力加速发展。苏联率先发射了卫星,率先把人送进太空,美国人不顾死活地拼命追赶,实现了赶超,率先登上了月球。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这些匆匆忙忙的航天事业,并无必要,完全可以等到各种工程技术更完善以后再去做,那样,风险会小得多。所以,美苏分别领先一局以后,两国的太空竞赛也就缓和下来。技术、收益、可行性、成本重新成为主要考虑,而不是不顾一切地继续向火星、金星进发。

这也是后来美国没有再继续登月的原因所在。人员登月,在技术上不难,但费用、风险、耗费都很高,收益却并不大,如无必要,就不再继续进行了。

可是,这样一来,却给一些人造成错觉。他们不知道,50多年前后,太空航行的基础技术没什么大变化。现在能做的事情,50多年前就已经可以做到,差别只在于成功率和成本。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美苏冷战时期,的确是人类航天和许多科技的“黄金时代”。那是一个需要英雄且产生了英雄的时代。这些英雄创造出来的丰功伟绩之伟大,后世的鼠辈甚至都不理解不相信,只能拼命诋毁和攻击。

或许,中美之间的竞争,会再次促使英雄再现于人间。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