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理高考备考三十六计——实验方法归纳梳理

 江海博览 2024-05-20 发布于浙江

大家好,今天是2024年4月12日(星期五),距离2024年高考还有56天。

高中物理实验中用过的方法很多,如果能够从方法的角度,对一轮复习过的实验进行归纳梳理,重新整合复习,有助于学生提高认识水平和能力。便于学生更好地选择实验方法和实验方案,充分挖掘实验潜力,掌握实验关键和要点。

在课堂上,我计划引导并帮助学生进行如下梳理(可以用一节课,也可以平时课堂穿插进行):

一.累积法

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测周期时我们用的是累积法,即我们不直接测一个周期的时间,而是测30~50个周期的总时间,再除以周期数即得周期T的值.用累积法的好处是:①相当于进行多次测量而后取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偶然误差;②增加有效数字的位数.

引导学生回顾,还有哪些实验中用到了这一方法。通过师生讨论,总结归纳如下:

1、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2、用油膜法测量分子的直径

3、用双缝干涉测量光波的波长

4、

用累积法的实验还有很多,如测一张纸的厚度、用刻度尺测金属丝的直径…

二.等效替代法

在“互成角度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我们就用到了替代法,第一次我们用两个弹簧秤成角度地拉橡皮筋,把结点拉到某一位置,再换成一个弹簧秤,同样拉这个橡皮筋,再把结点拉到同样位置,这说明后一个弹簧秤的拉力与前面两个弹簧秤的拉力效果相等,因此可以互相替代.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如下:

1、互成角度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2、等效法测量电阻

3、

用等效替代法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古代三国时期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替代法的典型实例。

三.测量量的转换

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中,把测物体的速度转换为测物体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即把测速度转换为测长度。在实验中,我们经常把不容易测量的物理量转换成容易测量的物理量。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如下:

1、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2、测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插针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4、

在各种传感器中,把不容易测量的非电学物理量,转化为容易测量的电学量。

四.比较法

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就是把物体与砝码进行比较,砝码的质量是标准的,把被测量与标准的量进行比较,就是比较法.天平是等臂杠杆,因此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不用再进行计算,而是直接读出砝码的质量,它就等于物体的质量。一般情况下,被测物跟标准量并不相等,而是要根据某种关系进行计算,最常用的是二者间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通过一定的比例计算即可得出结果,因此常常称为比例法。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如下:

1、比较法测电阻

2、研究导体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及材料的定量关系

3、

五.留迹法

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用的就是留迹法。通过小球多次重复运动,记录下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描绘出小球运动的轨迹。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如下:

1、研究平抛运动

2、插针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3、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4、互成角度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5、

用留迹法研究的实验还有很多,如用沙摆描绘简谐运动的图像等。

六、控制变量法

当我们探究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就要先控制其中的一个物理量不变,探究另外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之间的关系时,我们用的就是控制变量法。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如下:

1、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2、探究向心力与物体质量、半径、角速度的关系

3、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上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4、探究玻意耳定律

5、

你还知道哪些实验用到过控制变量法?

读者可以结合自已的实际情况,不断的补充和完善,形成自已的知识体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