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在这件事上领导抠门,最后苦的是他自己!

 凯哥好心情f6v8 2024-05-20 发布于湖北

《资治通鉴》第七十卷 魏纪二
曹魏·魏文帝曹丕黄初四年(癸卯,公元223年)

【原文】(可跳过直接看解析)

亮尝自校簿书,主簿杨顒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可不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业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婢鸡狗哉?失为家主之法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故丙吉不问横道死人而忧牛喘,陈平不肯知钱谷之数,云'自有主者’,彼诚达于位分之体也。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亮谢之。及卒,亮垂泣三日。

【译文】

译文太长,略过不影响阅读。

【解析】

但凡是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是知道诸葛亮事必躬亲,最后把身体给累垮了。
任何事情的最后结果都是一连串因果矛盾叠加导致的。
诸葛亮事必躬亲并不是他北伐曹魏才开始的,而是他早就有如此习惯。
且看上面材料就是诸葛亮手下主簿杨顒对诸葛亮的一番建议。
起因是诸葛亮亲自校对公文,杨顒觉得如此不应该。
这个应该是矛盾爆发点,诸葛亮不止校对公文,应该还干了不少下属应该干得事情。
杨顒觉得,诸葛亮如此下去不行,于是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简单来说,杨顒的观点看法一句话就能说明白。
任何组织事情必然多,只要各司其职就能确保组织正常运转。
但咱们看材料如果只看到这一点,那就太流于表面。
杨顒这话对,我相信以诸葛亮之才也不会意识不到这个点。
但关键问题是,诸葛亮能意识到,为什么依然如此,包括后面这种做法依然持续了下去?
这个才是最关键的。
大道理,谁都会说,但看到人最根本的问题或者说导致问题出现的底层逻辑才是最关键的。
具体到诸葛亮这事,你会发现有三个点值得思考。
第一,比较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杨顒说:
奴执耕稼,婢典炊,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
这句话明面上是各司其职,但更深层的内涵则是比较优势。
这些人或动物为什么去做这些事,而不是做别的?
因为擅长这个事,同时做别的事没有做这个事做的更好,这就是比较优势。
好比说,两个人,一个烧饭特厉害,一个搞卫生厉害,那么两个人在一起发挥比较优势就是前者专门烧饭,后者专门搞卫生。
诸葛亮的优势是什么?不细说,但显然不是去校对文书。
第二,完美主义上头
诸葛亮为什么校对文书?
两个方面,要么是确保没有错别字,要么就是斟酌用词遣句。
我不是说这两个事情不重要,而是如果非要去死抠字眼,搞什么字符有没有对齐,那是没有必要的,诸葛亮一定有他的考量,但这里却看出了诸葛亮的完美主义倾向。
做事很多时候做完比完美更重要。
这句话的内涵是边际成本与边际效应的不对等问题。
你能用一个小时把一件事做到80分,基本上就够了,你要再往上你没增加一分要投入的时间只会是指数级增长。
不是100分不好,也不是80分就可以了,而是成本与收益问题,值不值得,划不划得来。
第三,不放心
说诸葛亮事必躬亲,可以理解为不放手没充分授权。
其真正的内涵是什么?
不放心!
怕下面做不好,怕下面不会做,于是就自己做。
翻开历史,你会惊叹沛县功臣集团、淮西功臣集团、武川军事集团甚至于曹魏宗室人才何其之多。
这个是天授的?
窃以为,之所以有如此多人才的出现,究其本质一方面是基数规模足够,另一方面是在不断地试炼大浪淘沙,再一方面则是有相对完善的上下机制,最后涌现出大量的人才。
说白了,你手下有一群人,你给他们机会去试炼锻炼,肯定会出现几个人才的。
但这个过程你要放心大胆去搞。
你要不放心,怕这怕那,又不想承担损失,这些人能出来人才?
狙击手是子弹喂出来的,名将亦是用人命堆出来的。
雄鹰不摔两次,无法振翅高飞,猛虎不被撕咬,怎能咆哮山林。

【闲扯】

在我看来,诸葛亮事必躬亲的问题,就是这三个东西的共同作用。
后世提到事必躬亲并不是一个好词,是有一定偏向贬义的,说好听的事领导身体力行,说难听的就是领导不会安排事情。
你说这种领导他不行吧,他天天忙的要死,事情干了不少。
你说他行吧,但他领导职责履行不是很完善。
俗话说,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不了战略上的懒惰。
一个人领导出现这种事情干了不少,但事情依然没干好的问题,并不是他能力不行,恰恰他能力可以能上位成领导,但在领导这个位置上,他的思维没有跟上来,造成这种错位。
所以说,领导的重点不在做具体的事,是管人用人,而基础是识人识事。
所谓识人,先是认识领导自己,擅长什么、要什么、不足是什么。
再试认识下面员工,谁擅长什么,他们又有什么期望预期,谁能够和自己形成搭配互补,谁性格又如何。
然后对要做的事情进行一个充分的认知到位,比如要什么叫结果,需要什么资源,过程管理应该如何。
再就是把事情和人结合起来,做到人尽其用。
但然,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人尽其用的过程其实是磨合、试错、筛选的过程。
作为领导,你可以主导这个过程,但如果你想有人能分摊你的事情不至于都你自己干,那就要忍受这个过程的反复、损失与错误。
你说你不想培养,直接招聘那些成熟好用得。
也可以啊,你愿意支付额外溢价吗?
所以啊,任何事情都有成本 ,成本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领导想用人才也一样,自己培养要成本,你招聘成熟的要成本,这个成本你躲不掉的!
否则,你既要、又要、还要,哪有那么便宜的事给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