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鸭笼子勾起的记忆

 吾乡吾土 2024-05-20 发布于福建


     今天早上,在去上班的路上偶遇一个大爷肩挑几个竹编鸭笼迈着矫健的步伐往镇上走去。看着那在大爷肩头上晃晃悠悠的竹篾编成的鸭笼子,思绪不禁被拉回到那只能回忆却再也无法回去的童年时光······

        儿时,每到下半年六月初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从集市上买一、二十只鸭苗回来养,以备过年的时候宰杀。

   那时的小鸭子大多背部是以黑色绒毛的为主,其间有对称的四小撮黄色绒毛,因此人们称之为:四点金,也有少部分全身黄绒毛的。刚买回小鸭子毛绒绒、圆嘟嘟的很是可爱。为了避免跟别人家的鸭子混了不好认,人们先会给鸭子剪脚掌做记号,为了避免记号相同,人们会事先沟通一下。比如:东家剪右脚一开裂,西家剪左脚一开裂,南家剪左脚全开裂,北家剪右脚全开裂 ······这样,哪天即使所有的鸭子都混到了一起,各家各户都可以顺利找回自家的鸭子了。

     可爱的小鸭子很有灵性,当你喂它们几次后,它们就认主了,就会成了你的小跟班,总会屁颠屁颠地跟在你身后,你走到哪里它们就跟到哪里,有时候难免会有那么一只,在你没注意前脚刚要落下去的时候蹿到你脚下,你踩下去感觉不对劲时,下意识地猛然蹦开,鸭子已经死翘翘了。然后,不出意外的话,你便可以又一次品尝到那一道闽南妈妈牌独特的硬菜:绿竹笋炖猪蹄了。

      那时候,鸭子不喂饲料(也没有饲料),鸭子小的时候吃的很简单,大都是喂捞饭和切碎的菜叶。人们也不把鸭子圈养起来,都是放养的。人们经常在早上喂饱了鸭子后,就用鸭笼子把它们关起来,然后或提或挎或肩背的,带到河边或田里去放。当鸭笼门打开的那一刻,小鸭子门便蜂拥而出,奔向河里或水田里,然后先是一番地戏水,然后便各自觅起食来,那是河里、田里的小鱼小虾及其他小生物特别丰富,小鸭子吃得不亦乐乎。这鸭子一放就是一整天,也不用管,只到傍晚的时候才把它们找了回去。那时的小鸭子是自由自在的,它们每天都可以在外面溜达觅食。

      鸭子一天天长大,食量也猛增。在人的口粮都很难保证的当时,没有余粮可以喂鸭子,所以只有通过挖蚯蚓、钓青蛙来填饱鸭子的肚子。于是,给鸭子谋口粮这项艰巨的任务便落在了孩子们身上。大人自制了一套钓青蛙的工具:一个用碳铵袋和粗铁线缝制成的长条形的袋子,用于装青蛙,一截指头粗细,长约50厘米左右的竹子,一头绑上建筑线便是钓竿。每天清晨,村里的孩子门便三五成群地如约奔赴田野钓青蛙。

     那时候,青蛙很多,差不多一个小时多便可钓到半大袋子的青蛙。回家后,把鸭子放到门口,然后把青蛙从袋子里抓出,用力地摔在地上,鸭子则争先恐后地抢吃着美食。喂饱后,把鸭子们赶到稻田里去。(因为鸭子逐渐长大鸭笼已经装不下了)

    就这样,鸭子们每天可以饱饱地吃上一顿青蛙大餐,每天可以到田野里戏水觅食,快乐地生活,快乐地成长,度过着美好的鸭生,等到过年的时候,每一只鸭子都重达七、八斤,那肌肉更是结实。它们成了春节期间餐桌上最家常、最地道的一道美味--咸水鸭!

           光阴荏苒,世道变迁,不再的不只是童年,还有那些童年的味道!唯有不变的是一种情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