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退休老刘的日常杂碎(5月20日)

 退休老刘日记 2024-05-21 发布于甘肃

  5月20日

  文/刘新吾  摄影/刘新吾

  ●于写作而言,我常在反思。一些作者,总向我抱怨,说在纸刊上发表作品太难。认不得人,基本没戏。有位文友,说为了职称条件,电话打到某省刊编辑部,称花5千元发表1篇散文,都被拒绝啦!事实上,太多人问题,还在写上。写作这活儿,本来就是在文字堆里滚的。那些网络作家,动辄就是上千万字,试试看吧!

  ●做梦,在城跟前,我们队里人在往车上装麦子,6队的人也在装。我们装了一大车,他们也装了一大车。有意思的是,这车是架子车轱辘,却是木轱辘大车身架。那麦捆子在车上垒的,比手扶子装的还高。一位弟兄把辕,大家七手八脚,推出了地,他居然一个人拉着走了。我们几个走截路,在桥上等,他却迟迟不来!

  ●人民微博:这两年,我们总能听到类似言论。这年头,有个工作就很好了!不要随便辞职,工作不好找!过去裸辞是爽文,现在裸辞是一时爽、后面求职火葬场。保住饭碗,成为现在职场关键词。但总有人逆流而行,在最不该辞职档口,选择了裸辞。我说:每个人情况不同,裸辞与否,全在个人选择,别人都是瞎说!

  ●这个早上,本来就出去迟。和徐六回来,快10点了。她拾掇屋里,拖地,我进了书房。徐六不上班,午饭自然是她操作。她炒茄辣菜,只放盐,不放别的调料。不像我,不放点花椒酱油什么的,总觉得不对劲。结果炒出来的茄辣菜,反而没有她味道好!不过,这个节点上的茄辣菜,炒出来,我觉得还是放冰了才好吃!

  ●午休醒来,徐六喊我。她说:你不是说,想吃炒苞谷吗?这会儿有时间,我们提上些出去,给你炒走!我说:非得今天吗?今早上,也没干多少活。这会儿,正是我干活时间!然而很快地,我就换了衣服,说啷就走呗!今个天气,倒是不错。其实,在这个节点上,民勤只要不刮风,不起沙子,不论阴晴,都是好天气!

  ●炒苞谷,店铺在原步行街。那地儿,有一溜子干炒店。今早上过来,有一家店里,正在炒着,我们已经掂冒过啦!徐六要给老妈加炒面,就在这边!只是炒出来苞谷,有点儿焦。我尝了几粒,手就弄黑啦!这会儿我们炒,我叮嘱老板,不能炒焦啦,尤其是不能像早上那样!老板说:不可能炒焦,早上是里面放有米哩!

  ●炒苞谷,原以为用电,却是用煤。徐六调侃:你没看到,风葫芦也在转嘛!这个过程,说不长,也不短。苞谷炒出来了,还得晾冷。和老板闲聊,曾经他上过卫校,也干过本行,给人看了10多年病。后来被欺负的不行,就不干了,进入了炒货这个行业,也干了10多年啦!进店内溜达了圈,他卖的豆子,种类还不少呢!

  ●这次炒苞谷,不由想到小时候。那会儿,麦子收掉了,要拾田。拾来麦子,用棒槌脱粒。太多数人家,这些粮食,都炒的吃掉啦!谁家孩子上学,能装上点炒粮食,大家都很羡慕。若炒粮食里面,夹上点麻籽,俗称麻籽炒粮食,那是最香的。最先的炒粮食,其实是青稞。青稞炒了,要推炒面的!炒麦子,要比青稞脆!

  ●人民微博:1月4日,黑龙江哈尔滨,有游客在冰雪大世界发现了新项目。在冰屋内吃火锅,甚至还可以住宿。视频拍摄者陈先生称,冰屋内四周都是冰,店里菜品都是冰鲜的,不仅能吃火锅,还有酒吧和住宿,开业时吸引了很多游客打卡体验。尔滨啊,你还有什么是我们不知道的?我说:这个冬天,哈尔滨确实很火!

  ●我上小学那阵儿,民勤几乎不种苞谷。麦子外,倒是种谷子和糜子。这两种东西,到要快成熟时,喊雀儿就是个事。所谓喊,就是惊吓!谷子和糜子地里,绑上草人,穿上衣服,或者戴上帽子,其实效果并不好。队里就派专人,在地周围转来转去,又喊又晃动手中树枝,专做这事!那会儿,能吃到炒苞谷,是个稀罕!

  ●炒苞谷,怎么算熟?师傅说:只要听到炸开,就熟啦!他用勺子挖出几粒,让我尝。徐六觉得,颜色白了些,又炒了阵!苞谷出炒炉,在一张布单子上晾着。烫苞谷,我吃上几粒,再吃上几粒。一种芬芳,便在嘴里漫开,很喜欢那种味道!师傅说,就是吃起来有些僵!我说:就是再僵,它有大豆那么僵,该就到头啦!

  ●还在等苞谷凉,过来一位老者,和老板喧。他们很熟,他说:有什么好吃的没?老板说:你进起看去,想吃什么就吃!老者进去,抓了一把瓜籽出来,边嗑,边跟老板说话!老者问老板:你炒上苞谷干啥?老板说:介个师傅,彼炒上吃哩,你吃不吃?老者说:现在了,谁还吃这个!听他们说话,老者手头,有活儿干!

  ●从炒货店回来,4点半啦!到楼下,徐六说:你先上去,把你慢病本本丢下来,我去医院,再给你刷些药去!我说:改日吧,这会儿太迟啦!她说:不迟,有电车,反正离吃饭时间还早呢!上楼,放下苞谷,找了慢病本本,用塑料袋装了丢下去。多少有点风,丢远了,楼下有小车,怕落到车上。结果,落到2楼窗台上!

  ●从楼上往下丢东西,我一直抗拒。不到万一,我从不这样做。楼房改造前,贮藏室阴台上有小铁筐。徐六盛东西,我一直关注,不让放多。这劳什子,一旦负重太多,坠脱掉下去,就是灾难!这会儿,徐六过去,拿了个扫帚来,够不着。上楼去看,杨老板家里没人,只好作罢。才上楼,她接了个电话,下午店里有事!

  ●人民微博:四川成都,谢女士曝光,在2年内被二婚丈夫贺某家暴16次,致肠破裂,需终身挂粪袋。此事受到关注,贺某则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刑拘。谢女士公公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贺某此次的确家暴了谢女士。1月5日,谢女士向记者透露,案件已由武侯区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我说:家暴?明明就是故意杀人嘛!

  旧事补遗:

  ●郁葱说:有一次去外地,对一位写诗的朋友说,诗这东西,多说无益也无用,但有两句话要说,一句是尽量避开出现频率很高的语言,再一点,是情感细节。这是我自己的感受,要阐释,能写许多字,可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说这几个字就足够了。我说:初学者,总以为要把自己所想的全写出来,其实这是为诗的大忌!

  ●有微博称,中国汽油税负比例达到40%,这就意味着我们毎加100块钱的油就有40块是税,税进了政府腰包。不过,跟德国的56.92%比,这个税率还算低的。问题是,德国是高福利国家,我们是基本无福利国家,我们收的税,都干嘛用了?有网友说:德国的税基本用于民生,中国的税基本用于畜生!我说:这个回答好!

  ●看到一则文字,传说苏妲己在修炼成人的时候,脚没修炼成功,还是毛毛的狐狸脚。她怕商纣王看出,就用布把脚缠上。那时的女人们,看苏妲己那么美,小小的脚用布缠着,十分漂亮,就都来效仿她,从此就有了裹脚与三寸金莲一说。周一那天集体备课,说起女人裹脚,鹏荣老师说,是从李煜开始的,我却不知道!

  ●网上查了下,说南唐后主李煜,喜欢观看女人在金制的莲花上跳舞。由于金制莲花太小,舞女便将脚白绸裹起来,致脚弯曲立在上面,跳舞时就显得婀娜多姿,轻柔曼妙。本来这是一种舞蹈装束,后来慢慢地从后宫向上流社会流传。这以后,民间女子纷纷仿效,逐渐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习俗,也成了一种病态的审美!

  ●德富芦花在《写生帖》中写道:有一个画家,只用一种泛着奇异的光辉的红色颜料作画,作出的画总是让人惊叹不已,很多同行画家都问他:你这种颜料是从什么地方弄来的?他笑不作答。多年后,画家去世了,人们在为他更衣时,发现他胸前有很多个伤口。于是,人们终于知道了他生前作画用的红色颜料的秘密了!



  作者简介:

  刘新吾,甘肃省民勤县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非虚构写作者,摄影爱好者,省作协会员。原供职于民勤县四中。2009年前,主攻诗歌,兼习随笔,在多家报刊发表2600多首(篇)。著有诗文集多部。2010年后,辞掉所有头衔,致力于《原生态笔记》创作,亦名《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每天2100字,日耕不辍。在各路媒体,发表文字1000多万。原生态笔记,油盐酱醋,以小见大;感应时代脉搏,关注百姓生活,讲好草根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