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人逢六十九,三地莫停留”,“三地”指的是哪三个地方?有道理吗?

 文史馆 2024-05-18 发布于辽宁

俗语是古人在过往劳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是民间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句俗语:“人逢六十九,三地莫停留”,是在提醒上了年纪的老人,外出时有三个地方是绝对不能停留的。究竟是哪三个地方?有道理吗?

一、是非之地

老话说:“是非之地,不可久留”。尤其是人上了年纪以后,身体各项机能开始衰退,这时候应该学会修身养性,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远离是非和无谓的争吵。

在家的日子一切如常、平平淡淡,很容易做到心平气和。但当外出时,就有可能出现一些突发情况,遇见让自己不顺心的人和事,这时候就应该远离是非之地和是非之人。

毕竟年轻时生个气,第二天就好了,年龄大以后很容易郁结于心,气出病来。所以遇见不顺心的人和事,放宽心态,直接远离,争对争错都会对自己的身心造成不好的影响,不如干脆不争。

二、伤心之地

人生七十古来稀,因为古代的医疗比较落后,生活条件也很差,能活到70岁的老人十分罕见。而且人到了古稀之年,身边的朋友、亲人很多都不在世了,或是身患疾病,自己的身体可能也会有病痛。所以尽量避免去火葬场、墓地、医院等地方。

人到了一定年龄要学会看开放下,把时间和心思花在美好的事物上。不去让自己触景伤情的伤心之地,不看让自己忿忿不平的负面新闻,也不让别人的负面情绪影响到自己。

三、危险之地

古人言:“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老人也要尽量避免去危险之地。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视觉、听觉都开始衰退,反应和行动也开始变得迟缓,面对突发或危险的情况时,反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

所以尽量避免前往危险之地,尤其是那些容易引发意外的地方,如险峻的山路、繁华的交通要道等。

总结:

当人步入老年阶段时,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宁静,珍惜每一天的幸福时光。外出时也要避免在是非之地、伤心之地和危险之地停留。

我们虽然不能避开衰老,但可以避开对自己身心有不良影响的这三个地方。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这才是人老了应有的态度和生活方式。

更多俗语点击下方链接观看:

老话说:“老不泄残精,少不食壮火;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 有道理吗?

俗语“有福之人,必有四寡”,那“四寡”究竟指的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