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抱怨 | 直面每个鲜活的当下

 渭水润木 2024-05-21 发布于陕西
小读,
与智者同行,
开启生命的成长之旅......

【今日小读】


  •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中,常常有人倾诉他们的不幸遭遇。包括健康问题, 比如自己患有疾病乃至绝症 ;生死问题,比如亲朋好友突然去世 ;家庭问题,比如儿女教育、夫妻感情等等。此外,还有人际关系、事业发展、天灾人祸带来的种种困扰。应该说,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遇到过这些问题,只是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很多人本来按部就班地生活着,一旦遭遇逆境,就方寸大乱,一蹶不振,使人生陷入烦恼,甚至使整个家庭落入痛苦的深渊。

  • 如果客观分析,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变故,未必能摧毁我们的生活。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人如此痛苦,如此绝望?真正的原因,往往在于当事人的不接纳,而不是逆境本身。我们总是想不通,自己怎么会遇到这样的事!于是怨天尤人,抱怨社会不公,指责老天无眼。正是这种不接纳,把原来的那点痛苦不断放大。可以说,我们的抗拒多少,由此而来的痛苦就有多少。

       
      ——摘自《心灵创造幸福》

【抛砖引玉·读书分享】

1998年,高中第一学期末,正值文理分科。我满心期待向学校递交了进入文科班的申请,理由有三,第一,自己对文科非常热爱;第二,文科成绩相较理科始终靠前;第三,作文竞赛取得过全市奖项。在我看来,这三点足以支撑起一个学生进入文科班的全部理由。

然而,事与愿违,当分班通知公示后,在唯一的文科班名单里,并未找到自己的名字。失落、伤心,还有一丝不甘。但事实既定,自己又能如何选择呢?在那个只求升学率的年代,很少有人会设身处地去考察学生的学业优势和个性特点,在无法改变的现实面前,唯一能做的,只有接纳和适应。

尽管自己理科成绩不具优势,但毕竟不算太差,只要努力,大学梦便不会落空。想到这,我重新调整心态,把精力转移到理科的钻研和积累上。两年后,高考如愿上岸。

回想两年前的选择,假若一味埋怨、自怨自艾,而非迅速调整状态,把心安住在当下最有意义的事情上,高考过关即成泡影,更遑论日后在文科领域的继续耕耘。‍‍‍‍‍‍‍

人生为什么会不如意十之八九?并非命运故意和我作对,每次所谓的不如意,不都是一次修正自我认知和期待的契机吗?不都是一次打破固有观念和惯性思维的机缘吗?现实世界如同一条河流,只会按照它原有的运行规律前进。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可以通过夯土、筑坝、修堤,让河东的时间从三十年延长到四十年、五十年,甚至更长,但只要有一次百年不遇的洪峰,河东依旧可能河西,大自然不会按照人的意志运行,除非顺应规律,才有可能让自然朝向有利人的方向发展。

现实世界同样如此,人人期待功成名就、五福临门,但所成所遇的种种境地,是包括人格与品质、愿望与行动、环境与机遇、背景与人际等等在内的诸多因缘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个人品质和努力居于核心,是影响最大的变量,尽管影响大,却并非唯一决定性因素。

努力不等于成功,追求不等于如愿。面对现实世界呈现的种种结果,为什么说接纳是最好的态度?接纳意味着理性的思维和客观的认知,事情顺利如意时,不必沾沾自喜、妄自尊大,事情受挫违愿时,不必心灰意冷、妄自菲薄,因为我明白,这一切皆是以往努力及种种因缘的作用结果,我需要做的只是胜不骄、败不馁,以平和之心和进取之志,对标、调整、专注、努力,开启新征程,奔赴新愿景。

黄宗羲说: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人生短暂,原本就是一趟没有返程的旅行,与其苦楚在对不如意的抱怨,何不用热气腾腾的勇气,完成对过往一切的接纳,不再抗拒、不再纠结,而是直面每个鲜活的当下,努力向前,最终你会发现,生活原本没有什么不如意,一切皆是人生路上的风景,是对生命的最美礼赞!


欢迎您在评论区,

分享感悟。

一句话,也是一片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