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对联是苏东坡写的吗?

 东江 2024-05-21 发布于广东

有这样一副挺出名的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北宋绍圣三年(1096)七月,王朝云在惠州去世后,苏东坡亲自为她写的挽联,还有的人煞有介事地说,这副对联原本是刻在惠州西湖朝云墓前的六如亭柱上。那么,这副对联是不是真的是苏东坡写的呢?

的确,从对联的词义上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苏东坡自己写的。尤其是上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用的是第一人称,而且里面还包含了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苏东坡有一天退朝,吃完午饭,摸着胀鼓鼓的肚子问身边的妻妾侍女:“你们说说这肚子里装的是什么?”有的说:“都是文章。”有的说:“都是机械。”苏东坡都不满意。直到王朝云说:“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苏东坡才哈哈大笑:“知我者,惟有朝云也!”因此,这个上联,用的就是苏东坡和王朝云的典故。

王朝云画像(网图)

但是,奇怪的是你要是去查看苏东坡寓惠诗文集,并没有这副对联的内容。原来,这副对联并不是苏东坡自己写的,而是清朝的一位戏曲家严保庸写的,而且也不是为凭吊朝云墓而写,而是为他自己的一位小妾写的挽联。与严保庸同时代的楹联学开山之祖梁章钜在《楹联续话》中写到这副对联的来历:“严问樵有姬人没于清江,问樵哭以联云: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严问樵就是严保庸,说的是严保庸有一位爱妾在江里淹死了(不知是自杀还是失足落水),为她写了这副挽联。他借用了王朝云是苏东坡红颜知己的典故来写自己,这是古人写诗文常用的手法。

严保庸(1796-1854),清戏曲家,字伯常,号问樵,江苏丹徒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解元,道光九年(1829)进士,入翰林,改官山东栖霞知县,在任两年,以母忧归,遂不出。他才名震动一时,能诗善画,尤工戏曲,著有多部传奇,其中尤以《红楼新曲》最为著名。严保庸是我的本家,他也擅长写对联,所以在这里再转录他撰写的几副对联:

惠州西湖王朝云墓和六如亭

小园联

愿他十邑诸公,清风扇野;容我一年四季,明月锄花。

栖霞县署堂联

暗室中自有鬼神,倘鉴余少昧天良,甘为一钱誓死;公堂上谁非父母,最怜尔难宽国法,苦从三木求生。

贺侯理庭子婚联

雀屏妙选今公子;鸿案清芬古大家。

贺蔡仰斋夫妇五十寿联

屈指三秋,天上又逢七夕;齐眉百岁,人间自有双星。

挽妹联

佛不慈悲,失乳忍听遗女哭;兄兼负病,伤心更恐二人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