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三巨头,有人跌倒了

 佬总图书馆 2024-05-21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没有永恒的神话。

图片

出品 | 电商头条   作者 | 电商君
图片
BAT三巨头发布财报
曾经,中国互联网三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风光无限,各自在搜索、电商、社交及游戏等领域建立起难以撼动的领先地位,深刻影响了中国乃至全球的互联网格局。
近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陆续发布了第一季度财报,业绩表现各异,再次印证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的行业常态。
从财报数据来看,百度总营收达到315亿元,同比微增1%;本季度的净利润达到了70.1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核心业务的净利润达到66.28亿元,同比增长26%。

图片

图源:百度财报
财报中特别强调了生成式AI技术的稳步推进,已成为公司业务的关键驱动力
尽管百度在本季度公布了看似光鲜的增长数字,但其财报透露出的信息并不能完全让人信服其业务的强劲或可持续性。
总营收1%的同比增长幅度,显示出公司在扩张和市场渗透方面的乏力
净利润方面,尽管同比增长了22%,达到70.11亿元,这样的增幅更多地依赖于成本控制和非经营性项目的贡献,而不是主营业务的实质性增长
百度的核心业务广告收入反而增速愈发变缓
2023第一季度,百度的在线广告营销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6%;2024第一季度,百度的在线广告收入为170亿,同比增长3%。

图片

百度在线广告收入变化情况
更进一步,百度做出的措施背后可能隐藏着对未来的忧虑——对AI的持续押注似乎更像是在传统业务增长疲软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况且现在的价格战打到了AI大模型
5月15日,抖音的豆包大模型发布时喊出了“比行业价格低99.3%”的口号。
AI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的情况下,传统业务增长乏力的百度能否靠文心一言实现“大翻身”仍然是个未知数。
前几日阿里与腾讯也纷纷发布了第一季度的财报
本季度,阿里巴巴的营收2,218.74亿元,实现了7%的同比增长。相较于过往的高速增长,这个增长幅度明显放缓。
同时,净利润呈现出惨淡景象,同比下降96%,仅剩下了9.19亿元。
这种成绩,还是阿里在降低成本之后的结果。本季度,阿里员工减少了1.4万人。

图片

图源:大厂往事爆料
市场对阿里的这一成绩显然很不买账。
财报公布后,阿里巴巴股价在盘前交易中即下滑5%。开盘后,跌幅进一步扩大至8%。
相比于前两者来说,腾讯的业务状况较为稳定
从财务表现来看,腾讯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总收入达到了159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毛利润达到838.7亿元,同比增长23%。
在业务层面,腾讯一季度网络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至265亿元,视频号总用户使用时长同比增长超80%。
投资与资本运作方面,腾讯持续进行大规模的股份回购,执行超千亿元港币的回购计划,并提升股息,同时加大对AI技术、平台建设及高价值内容的持续投入。

图片

财报数字的背后有哪些故事
财报里的每一个数字都不会说谎,直接反映了各大厂曾经的经营策略。
腾讯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明显加大了对视频号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在内容创作支持以及商业化探索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BAT三巨头中,腾讯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拥有庞大的用户流量基础。
也因此,在引入更多品牌与创作者,提供更丰富的内容生态后,视频号实现了广告收入的显著增长。
视频号不仅不断加强直播带货生态,还在拓展本地生活领域
4月份视频号宣布,本地生活行业商家可申请入驻“本地生活”业务类型的视频号小店。

图片

图源:腾讯视频号公告

同时,得益于腾讯视频号广告收入的贡献,加上小程序的增值服务、游戏内虚拟道具销售等,这些高毛利业务营收还在增加。
腾讯正从其视频内容生态中挖掘更多的商业价值
阿里则是不断深化核心电商业务,财报显示,淘天集团实现了线上GMV和订单量的双位数同比增长,88VIP会员数量也迎来了双位数增长,如今88VIP数量已经超过3500万。
这背后是阿里以“用户为先”为核心施的一系列战略。
比如推出了更便捷的仅退款政策,简化了消费者的退款流程;为新疆地区的用户提供包邮服务,减少了他们的购物成本;对88VIP会员计划进行了升级,提供更多专属优惠和服务,如额外折扣、无限次退货包运费等等。

图片

图源:淘宝APP
阿里不断深化核心电商业务外,同时砍掉不少非核心业务。
有报道指出阿里巴巴从小鹏汽车、分众传媒等企业的投资中抽身,这些都是非直接关联其核心电商业务和云计算的领域。
蔡崇信曾提出:“目前阿里的资产负债表上依然有一些传统的实体零售业务,它们不是核心的聚焦业务,阿里退出也是合理的,但考虑到当前的市场情况,退出可能需要时间去实现。”
百度核心广告收入增速放缓则是因为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而百度当前又没有强力的应对产品。
随着抖音、阿里等竞争对手在短视频和电商广告领域的崛起,加上微信社交广告生态的影响力,广告市场份额受到挤压。
而且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更多转向社交媒体、短视频、直播、内容平台,减少了搜索引擎的使用频次,影响了百度的传统广告曝光量和点击率。
为此百度则在财报中提到了正在AI生成领域进行布局,向人工智能、智能云等新业务转型。

图片

阿里减负,腾讯扩容,百度难掩疲态
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作为中国互联网三巨头,近年来各自的发展路径和市场表现出现了明显差异,这主要归因于它们的核心战略市场环境变化以及外部竞争态势等因素
阿里巴巴作为电商领域的领头羊,近年来面临着宏观市场增长放缓、竞争加剧等挑战。
比如一些传统零售业务已成为重资产,影响整体业绩表现。

图片

图源:联商网

并且,阿里正处于“贸易”向“技术”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更加专注于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剥离非核心业务有助于公司更加灵活地调整战略方向,加速这一转型过程。
因此,阿里采取了“减负”策略,包括优化成本结构、剥离非核心资产、聚焦核心业务如电商、云计算和数字媒体等。
同时,阿里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以减轻对国内市场的依赖
腾讯凭借其强大的社交网络平台和游戏业务,持续巩固市场地位。
腾讯的“扩容”策略体现在不断拓展业务边界,加大对云计算、金融科技、短视频、电商、企业服务等领域的投入。
腾讯还通过投资并购,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实现多元化发展,以保持竞争力和增长动力。
在过去10年里,腾讯系共投资了1175家公司,持有约8千亿投资资产。
相比阿里和腾讯,百度明显掉队市值大幅缩水,落后于京东、拼多多等二线互联网公司

图片

百度市值
百度的传统优势在于搜索引擎和在线广告业务,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行为的变化,特别是信息获取方式的多样化,百度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挑战
此外,百度过去几年在内容生态、社交媒体等方面的尝试成效有限,未能有效遏制用户流失,导致其在与阿里、腾讯的竞争中显得较为被动。
百度在AI领域的投入被视为其转型的重要方向,但这些前沿技术的商业化进程较慢,难以短期内显著提升公司业绩。
互联网竞争风起云涌,BAT这三大巨头从昔日的辉煌走到如今面对重重挑战,它们的故事证明了在快速变化的数字时代,没有永恒的王者,只有不断适应、创新与突破的企业才能持续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